找准提问切入点 提高课堂实效性

2015-10-27 01:39苏秀勤
亚太教育 2015年27期
关键词:切入点课堂提问实效性

找准提问切入点提高课堂实效性

文/苏秀勤

摘要:教学中,只有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小学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挖掘文本资源,针对学生实际找准切入点,优化问题设计,从而提高实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切入点;实效性

作者简介:苏秀勤,女,福建省龙海市港尾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013-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学中,只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技巧,才能为学生的思维“点火”、“导航”,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发展。只有找准提问的切入点,抓住问题的关键,优化问题设计,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找准提问的切入点呢?

一、根据教材内容提问,渗透阅读方法

1、从课题入手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思维的窗口。它往往折射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教学时,可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如课文《唯一的观众》,针对课题质疑:“唯一的观众指谁?”“为什么观众是唯一的?”“唯一的观众给他什么影响?”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不管这些问题是否稚嫩,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步,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教师都应鼓励。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提示他们可以针对课题提出一些问题。一般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方面来提问,久而久之,使学生逐渐养成质疑的良好阅读习惯。

2、从关键处入手

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围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问在文章的点睛处。如:教学《尊严》一文,找出评价哈默的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然后抓住“尊严”一词,理解字面上的意思,再思考为什么杰克逊说哈默有尊严?引导学生通过对哈默的外貌、动作、语言进行品味。抓住中心,抓住重点,学生不但学得有兴趣,而且体会到如何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法。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中心句进行质疑,深入阅读,不断探究,就能逐步习得阅读方法。

3、从矛盾处入手

教材中的许多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点睛之笔,耐人寻味。抓住这些地方提问,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能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当中:“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以这句看似与生活相矛盾的话为切入点提问:“一根火柴有那么温暖,那么明亮吗?为什么小女孩有这样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读书,讨论,理解:小女孩太冷了,才会产生这样的幻觉,更深刻地体会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4、从反复处入手

有些课文为了表达效果,采用了反复的写法,如《难忘的一课》中有一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把它作为切入口,设计这样的问题:想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就能感受到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二、挖掘文本各种资源,链接作文指导

1、从插图入手

有的课文中安排了精美的插图,可细心琢磨,寻找问题的切入点。如《鱼游到了纸上》,把课文6至8三个自然段与插图结合起来,围绕聋哑青年作画的专注态度和画技的高超,引导学生想象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是如何赞叹和议论的?先说,再写。既深化阅读,又得到了练笔,读写巧妙结合。

2、从空白处入手

教材中有些课文,作者为了达到某些表达效果。有些情节不作详细的叙述,留下空白,给读者提供了遐想、体味、补白的空间。教师要有意挖掘这些“空白处”的教学资源,寻找突破口,精心设问,引导学生走进文章的“心灵”,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如课文《凡卡》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就此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续写,既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训练写作能力。

3、从写法处入手

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阅读分析的角度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提炼文章主题,也可以从写作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课文写了些什么,理解课文为什么这样写?表达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就内容而言,通俗易懂,无需教师过多的分析讲解,但是,这篇文章的结构有特色。我校王幼玲老师大胆地从读写链接的角度设计了以下问题: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几个事例?学生在自读课文后归纳出三个事例,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再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写作特点,进行小练笔,学生的习作困难迎刃而解。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学生的当堂作文中,既有对课文结构的模仿,也有对文章的创新。这节课读与写紧密结合,学生读与写的能力同时得到了提高。

三、针对学生实际提问,提升阅读实效

1、从兴趣处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问,尽量发掘他们的兴趣点,激发他们探究的乐趣,主动获知。

2、从动情处入手

在最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地方提出问题,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教《生命 生命》一文时,师生激情昂扬地背读最后一段后,教师问学生:“激动吗?有话要说吗?”,学生当堂高呼“珍爱生命”,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3、从忽略处入手

课文中有些词、句、标点不被学生注意,应有意把它提出来探究,以利于学生加速加深理解课文。如《惊弓之鸟》一文中有两个句子几乎一样,但标点不同:“你有这样的本事?”“真有这样的本事!”教师通过朗读,对比,读中感悟,让学生释疑解惑,还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标点。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只有找准问题的切入点,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问到关键处,问在点子上,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提高实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海市港尾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王其华《高效能语文教学5项修炼》

猜你喜欢
切入点课堂提问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