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研究

2015-10-27 06:36赵昕李霞
海洋经济 2015年2期
关键词:环渤海省市经济区

赵昕,李霞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区域经济】

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研究

赵昕,李霞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首先,利用2006—2012年环渤海经济区各沿海省市海洋生产总值的标准差、极差、平均差以及变异系数四个统计分析指标,对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了静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海洋经济总体的协调性逐渐变好。然后,构建了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确定协调发展度模型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而对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洋环境污染与治理差异、该区域内海洋经济发展差异以及海洋资源差异对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影响力较大,且环渤海经济区各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联系较弱,同时存在产业同构、产业分工不合理问题。最后,实证测度了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的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

熵值法;协调发展度;变异系数;产业同构

引言

随着中国人口与日剧增,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社会环境不断恶化,我国对海洋经济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海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和发展空间支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不仅是支撑和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未来拓展发展空间、维护战略利益和缓解资源短缺的必然选择。此外,实现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经济发展方针和实现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环渤海经济区位于东北、华北和华东三大板块接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逐步扩散、由南向北批次转移的特殊地带,既拥有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中国最密集的智力资源所在地。因此,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辐射和带动东北、华东等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有效解决中国北部与南部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对经济协调发展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张晓东等(2001,2003)在阐述经济环境协调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的发展多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1];并利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我国省级区域的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预测,发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基本处于调和状态[2]。黄海峰(2006)利用重心理论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对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综合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和GIS技术对“九五”至“十五”期间珠三角地区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3]。胡超美等(2008)根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标准构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淮海经济区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等因素的协调发展度[4]。彭荣胜(2009)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4个标志,即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向合理,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在一定的“度”内且逐步缩小,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5]。黄珊燕等(2011)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角度出发对四川省的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了综合评价[6]。钟世坚(2013)通过构建层次型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的协调发展度模型综合评价了珠海市土地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度[7]。

1 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静态分析

本文选取2006—2012年环渤海经济区沿海省市(包括天津、河北、辽宁以及、山东)的海洋生产总值作为研究对象,并选用其标准差、极差、平均差以及变异系数四个统计分析指标进行静态分析,样本数据取自2007—2013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1.1绝对差异分析

本文选用海洋生产总值的标准差、极差以及平均差三个评价指标考察天津、河北、辽宁以及山东四个省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其中标准差是反映各个省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远离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总体平均发展水平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标准差越大,各个省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平均差异越大。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N为区域的个数(N=4),Yi为第i个区域的海洋生产总值,Y¯为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的平均值。

极差是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海洋生产总值的最高区域与最低区域之差。它可以反映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变化的最大绝对幅度。极差越大,表明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的极端情况越严重。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差是分布数列中各单位标志值与其平均数之间的绝对离差的平均数,它反映了数列中相互差异的标志值的差距水平[8]。平均差越大,说明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变动程度越大,即绝对差异水平越大。其计算公式为:

本文利用MATLAB7.11软件对环渤海经济区四个省市的海洋生产总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2006—2012年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的平均差、极差和标准差均呈现上升趋势,而且极差的增长速度高于标准差的增长速度。逐年递增的平均差意味着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平均差异越来越大,绝对差异越来越大;逐年递增的极差反映了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的极端情况日益严重,即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越来越差;逐年扩大的标准差反映了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动程度逐年增加。整体而言,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越来越大,海洋经济发展协调性越来越差,且具有极端增长的恶性发展趋势。

1.2相对差异分析

本文采用海洋生产总值的变异系数指标对环渤海经济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对差异分析。变异系数是指总体某单位变量值变异程度的相对数,它可以用来反映海洋生产总值在四个不同省市的标志变异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N为区域的个数(N=4),Yi为第i个区域的海洋生产总值,Y¯为环渤海经济区的海洋生产总值的平均值。变异系数越大,说明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异越大,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越差。经计算,2006—2012年环渤海经济区的海洋生产总值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2006—2012年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变异系数在0.54~0.66范围内上下浮动,该区域海洋经济总体处于均衡发展状态。2006—2009年变异系数大幅度上升,反映了该时期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变弱;2009年以后,变异系数上下微小变动,说明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趋于均衡。

总之,尽管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逐年增大,但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呈现缩小的趋势,该区域海洋经济总体的协调性逐渐变好。

图12006 —2012年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协调性静态分析图Fig.1Static analysis chart of the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in the Bohai Economic Zone from 2006 to 2012

图22006 —2012年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变异系数变动趋势Fig.2The trends of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GOP in the Bohai Economic Zone from 2006 to 2012

2 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动态分析

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协调性不仅包括各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变化,还包括海洋经济与环境、社会等相关因素的协调性,以及各个省市海洋经济之间的联系状态、增长状态和差异状态等区域之间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本文通过构建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动态分析。

协调发展度模型是依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标准如区域经济联系、区域经济发展状态以及区域经济差异等定量评价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一种方法。目前测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的模型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基于离差系数最小化的协调发展度模型、隶属函数、基尼系数与锡尔系数、数据包络分析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本文主要采用基于离差系数(又称变异系数)最小化的协调发展度模型,在构建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协调度。

2.1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1构建原则

(1)系统整体性。要求把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或系统,以优化系统整体目标为前提,协调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分项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区域海洋经济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协调发展状况。

(2)科学性。要求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理论上是有根据的,在实践上是切实可行的。即需要依据协调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以及统计分析理论对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进行正确的认识,以保证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涵义明确、口径一致、统计分析方法规范,能够准确地对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协调性做出评价。

(3)层次性。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整体,为了易于操作,可以将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解为若干较小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自下而上综合,自上而下分解,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结构。虽然任何一个层次区域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但不同层次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在实现时,对各个指标所持的具体态度不可能整齐划一。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区域,必须在层次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4)相对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取决于各级评价指标之间的合理组合。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领域层和指标层组成,呈横向排列;评价指标的内涵与衡量标准相照呼应,纵横交错,以使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2.1.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衡量某区域海洋经济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以及科学等因素的协调发展程度。因此,本文从区域内陆域经济环境差异、区域内海洋经济发展差异、区域内海洋经济联系状态、区域内海洋产业结构差异、区域内沿海基础设施差异、区域内海洋科技差异、区域内海洋资源差异以及区域内海洋环境差异八个角度出发选取一系列评价指标对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综合评价。由于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涉及到社会、环境、人口、资源、科技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一方面要考虑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即全面考虑影响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要考虑评级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即把所有影响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全部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是完全不可能的,为此需要筛选一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指标构建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表1)。

2.1.3评价指标选取及释义

(1)社会经济环境差异。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可以为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较好的发展环境和丰富的经济资源。如果区域内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那么其对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差异也随之变大,进而导致该区域内海洋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本文选用天津、河北、辽宁以及山东四个省市2012年的人均GDP的变异系数来衡量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间的社会经济环境差异,人均GDP变异系数越大,说明各个省市间的社会经济环境差异越大,其对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持力度差异越大,进而导致海洋经济发展不协调。选用海洋经济区位熵变异系数来衡量区域内海洋经济比较优势差异,海洋经济区位熵变异系数越大,说明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的海洋经济比较优势差异越大,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越低。为了计算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的区位熵变异系数,需要计算包括天津、河北、辽宁以及山东在内的四个省市的海洋经济区位熵,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i表示某个省(或市)的海洋生产总值,表示环渤海经济区的海洋生产总值,Ei也为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全国国民生产总值。

表1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Tab.1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regional coordination of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2)海洋环境污染与治理差异。良好的海洋环境是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因为较高的环境承载力能够为海洋经济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研究海洋环境的污染与治理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区域内海洋环境协调性对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程度。本文选取2012年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变异系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变异系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变异系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变异系数、治理废水项目数量变异系数以及治理固体废物项目数量变异系数作为衡量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海洋环境污染与治理差异的衡量指标,海洋环境污染与治理差异越大,该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越低。

(3)区域内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内各个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小,则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越高。本文选取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变异系数衡量该区域内各个省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海洋生产总值变异系数越大,说明各个省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越不协调;选取海洋经济密度变异系数衡量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强度差异,海洋经济密度变异系数越大,说明该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越低;选取海洋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异系数衡量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差异,该变异系数越大,说明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越不协调。

(4)区域内海洋经济联系状态。区域内各个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联系越紧密,相互依赖性越强,则越有利于该区域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选用2012年天津、河北、辽宁以及山东四个省市的海洋生产总值的Moran′s I系数衡量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联系状态,该系数越大,说明各个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联系越紧密,协调发展度越高。Moran′s I系数计算公式为[10]:

式中:n表示研究区域个数,在本文中n=4;Wij表示两个区域的空间相邻权重矩阵,若两个区域空间相邻则Wij=1,否则,Wij=0;xi、xj为2012年某两个区域的海洋生产总值;X¯为2012年环渤海经济区四个省市的海洋生产总值的均值。

(5)区域内海洋产业结构差异。区域内海洋产业结构差异越大,说明产业分工越合理,则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越易于调节;本文选用海洋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变异系数衡量环渤海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差异,并且利用结构变动度的变异系数衡量环渤海经济海洋产业结构变动程度的差异。海洋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是指环渤海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与全国三次产业的平均结构的相似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xAi表示环渤海经济区某省(或市)产业i的产值在该区域海洋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xBi是全国沿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中产业i的比重。

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度是指与前一时期相比,各个产业产值比重的综合变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6)沿海基础设施差异。区域内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差异越大,其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基础差异越大,海洋经济发展越不协调。本文选用2012年环渤海经济区海洋货物运输量变异系数、海洋货物周转量变异系数、海洋旅客运输量变异系数以及海洋旅客运输周转量变异系数来衡量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差异。变异系数越大,说明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基础设施差异越大,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协调性越差。

(7)海洋科技差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区域内各个省市的海洋科技差异会直接导致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而导致海洋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本文选用海洋科研活动人员数量变异系数、海洋科技课题数变异系数以及海洋科技经费收入变异系数三个指标衡量环渤海经济区四个省市的海洋科技差异。变异系数越大,环渤海经济区的海洋科技差异越大,则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越不协调。

(8)海洋资源差异。海洋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海洋资源。如海洋资源不足,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将会下降,进而制约海洋经济的发展。因此,区域内各个省市的海洋资源差异越大,该区域内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越低。本文选用管辖海域面积变异系数、大陆海岸线长度变异系数以及沿海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变异系数三个指标衡量环渤海经济区海洋资源差异。变异系数越大,环渤海经济区海洋资源差异越大,进而导致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越弱。

2.2实证分析

2.2.1基于熵值法的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根据指标的相对变化程度对系统整体的影响来决定指标的权重,相对变化程度大的指标具有较大的权重。

1)熵值法的步骤

①将各指标同度量化,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方案指标值的比重[9]:

③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gj。对于给定的xij的差异性越小,则ej越大;当xij全部相等时,ej=emax=1,此时对于方案的比较,指标xj毫无作用;当各方案的指标值相差越大时,ej越小,该项指标对于方案比较所起的作用越大。定义差异性系数gj=1-ej,则当gj越大时,指标越重要。

④定义权数wj:

2)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3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并利用熵值法确定表1中指标层24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指标权重值Tab.2The weights of the evaluation variables

由表2中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的权重可以得出,海洋环境污染与治理差异、该区域内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以及海洋资源差异对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度影响力较大。

2.2.2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的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本文选取《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天津、河北、辽宁以及山东四个省市2012年的人均GDP和国民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与《2013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的天津、河北、辽宁以及山东四个省市的海洋生产总值、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治理废水项目数量、治理固体废物项目数量、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三次产业产值、海洋货物运输量、海洋货物周转量、海洋旅客运输量、海洋旅客运输周转量、海洋科研活动人员数量、海洋科技课题数、海洋科技经费收入、管辖海域面积、大陆海岸线长度、沿海地区人均水资源量等相关数据,并通过构建基于离差系数(又称变异系数)最小的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环渤海经济区的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状态进行动态分析,指标层指标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指标层变量值Tab.3The value of the variable index layers

由表3可以看出,环渤海经济区四个省市的陆域经济发展差异为0.349 0,而海洋经济产业优势差异为0.609 3,将二者统称为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环渤海经济区四个省市的工业废水排放差异、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与治理差异、废水与固体废物治理差异较大,而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情况差异相对较小,说明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海洋环境差异较大,该区域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度较低;四个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强度以及发展速度均存在差异,且发展水平差异和发展强度差异较大,这种差异的存在可能对该区域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造成影响;环渤海经济区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不大,但相比之下,其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程度差异较大;此外,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变异系数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存在较高的产业同构现象,为促进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海洋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升级;环渤海经济区四个省市的海洋旅客运输差异相对较大,而海洋货物运输差异相对较小;尽管参与科研活动的人员数量存在差异,但相比之下,海洋科技课题数目差异和海洋科技经费收入差异较大;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的海洋环境污染与治理水平差异、海洋资源差异、基础设施建设差异以及海洋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而且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的海洋经济联系较弱,这些问题均是制约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因素。

表4 领域层变量值Tab.4The value of the variable field layer

由表4可以看出,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的Moran’s I系数为负数,说明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联系较弱,区域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度较低。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的海洋环境污染与治理水平差异、海洋资源差异以及海洋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而且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的海洋经济联系较弱,这些问题均是制约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因素。除此以外,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之间存在产业同构、产业分工不合理问题,为促进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海洋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升级。2.2.3环渤海经济圈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测度

根据表2中指标层的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和协调发展度模型进行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动态分析,通过所得到的各个评价指标值,可以计算出环渤海经济区四个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A,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公式(11)求得环渤海经济区四个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变异系数A为1.708 2。

3 结语

本文在考虑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及综合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试图提出一种既能克服权重选取的缺点,又能简单量化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的方法。

鉴于环渤海地区各个省市的资源环境系统特征的不同,首先,利用2006—2012年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海洋生产总值的标准差、极差、平均差以及变异系数四个统计分析指标对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了静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逐年增大,但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呈现缩小的趋势,该区域海洋经济总体的协调性逐渐变好。

然后,本文构建了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动态分析。运用熵值法确定各个因素对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权重时,本文发现海洋环境污染与治理差异、该区域内海洋经济发展差异以及海洋资源差异对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度影响力较大。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动态分析时,本文还发现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的海洋经济联系较弱,且存在产业同构、产业分工不合理问题,为促进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海洋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升级。基于此,本文实证测度了环渤海经济区各个省市的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待改善。

[1]张晓东,池天河.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4):506-515.

[2]张晓东,朱德海.中国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预测分析[J].资源科学,2003(2):1-6.

[3]黄海峰.珠三角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及GIS技术应用[D].广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4]胡超美,朱传耿,刘波.淮海经济区协调发展度评价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4):37-42.

[5]彭荣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新见解[J].学术交流,2009(3):101-105.

[6]黄珊燕,熊健益.基于灰色系统的四川省区域协调发展分析[J].中国市场,2011(18):88-89.

[7]钟世坚.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8]何广顺,丁黎黎,宋维玲.海洋经济分析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9]赵丽,朱永明,付梅臣,等.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在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中的比较[J].农业工程学报,2012(7):235-242.

[10]覃成林,张华,毛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概念辨析、判断标准与评价方法[J].经济体制改革,2011(4):34-38.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of Bohai Economic Circle

Zhao Xin,Li Xia
(College of Economic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entropy method and the model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to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of Bohai economic circle.On the one hand,it uses the standard deviation,average deviation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he GOP to make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sample data from 2006 to 2012,and the result is that the coordination of t regional marine economybecomes better on the whole.On the other hand,it introduces the entropy method and constructs the model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to make a dynamic analysis,and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 in the pollution and the governance of marine environment,that in the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that in marine resources have a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ohai marine economy than other factors.In addition,the link of the marine economy among all provinces of Bohai economic circle is weak,and the problems of industrial isomorphism and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division exist at the same time.

entropymethod;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 degree;coefficient of variation;industrialisomorphism

F127

A

2095-1647(2015)02-0023-10

2014-10-31

国家海洋局软科学项目“区域海洋经济政策研究”[20120840]

赵昕,女,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E-mail:zx@ouc.edu.cn。

李霞,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方法与应用,E-mail:lx13697683508@163.com。

猜你喜欢
环渤海省市经济区
火出圈了!2000亿尾的环渤海虾苗圈跑出了一匹黑马
基于ARIMA模型的环渤海典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研究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其他省市怎么做?
环渤海港口群内港口竞争与合作研究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基于能源足迹的环渤海可持续发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