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一区,河南 郑州 471000)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李 斌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一区,河南 郑州 471000)
目的 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78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意识恢复情况,分析动脉血气。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疗效确切,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药物治疗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由于二氧化碳潴留以及缺氧容易并发肺性脑病,造成中枢神经障碍,酸中毒和缺氧也会导致患者阿片肽过度分泌[1],从而抑制呼吸中枢,因此必须给予早期药物治疗,并给予完善的护理干预。本文分析了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78例,男45例,女33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2.5岁,病程1.5~20年,平均病程10.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梗阻性肺病的诊断标准;其中27例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心力衰竭,6例合并肾功能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失眠、幻觉、嗜睡、烦躁等精神障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平喘、解痉、抗感染、低流量供氧治疗,保持电解质、酸碱、水平衡,提供营养支持,纠正心力衰竭;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药物治疗,将0.8~1.6 mg纳洛酮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充分混合,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呼吸道护理。在通气治疗时,患者会产生黏稠的痰液,排出困难,容易导致气道阻塞,因此护理人员要提醒患者增加饮水量,指导患者咳痰,并且定期取下面罩,为患者拍背以帮助他们排痰,还可以通过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②药物护理。纳洛酮治疗会抑制患者呼吸,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液中药物的浓度,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降低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③饮食护理。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常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因此要让患者多食易于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食物,禁饮碳酸饮料,并补充适当的微量元素和电解质。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咳嗽、喘息症状和意识恢复情况,治疗前后进行动脉气血检查,检测指标为PaCO2、PaO2。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表1)。
表1 两组PaCO2、PaO2及意识恢复时间对比()
表1 两组PaCO2、PaO2及意识恢复时间对比()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3.4±2.1 71.5±2.3 62.5±2.1 42.3±2.1 22.5±6.5对照组 52.9±1.9 65.5±1.5 63.2±1.8 48.5±1.6 35.5±5.4组别 PaCO2(mm Hg) PaO2(mm Hg) 意识恢复时间(h)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显著下降,PaCO2、显著上升,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正常意识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呼吸衰竭是呼吸科常见的临床肺部疾病,病因主要是呼吸肌功能下降。由于多种因素造成患者肺部换气、通气障碍,阻碍了气体交换,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的紊乱。根据患者血气分析情况和生理状况,可将慢性呼吸衰竭分为非通气性和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病因主要是肺功能障碍导致脑部疾病,由于高碳酸血症和低氧造成脑部症状,从而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例如记忆力障碍、头痛、精神失常、嗜睡、烦躁等,而且耗氧量的增大使缺氧加重,甚至会出现昏迷、意识丧失等情况。纳洛酮可以竞争性阻断中枢神经受体与β内啡肽的结合[2],对神经、呼吸和循环抑制具有逆转作用,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抑制得到缓解,从而纠正呼吸衰竭。纳洛酮的药理作用机制是对神经细胞膜分解代谢脂质的抑制,使前列腺恢复微循环调节作用,增加脑血流和灌注压,干扰炎性反应,保护神经元。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肺功能和脑组织损伤,但在治疗时,需要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减少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使他们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爱护,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当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时,通过放松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使他们保持平稳的心态;详细讲解面罩使用的方法,介绍相似的治疗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还应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让患者戒烟以消除对呼吸道的刺激,进行适度运动以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注意患者保持口腔卫生,多饮水,指导他们尽早开始呼吸训练[3],进行心肺功能自检。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PaCO2、PaO2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且观察组血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更短,说明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和护理方案。
[1]娄艳华.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21-222.
[2]吴亚男.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6):60-61.
[3]郑伟霞.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应用药物早期治疗的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35-36.
R473.5
B
1671-8194(2015)29-02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