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娟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 201209)
歌剧《托斯卡》音乐戏剧性分析
王婷娟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 201209)
歌剧音乐的戏剧性是指歌剧音乐的抒情性、叙事性、冲突性这三种不同音响特性和戏剧功能的统称。本文详细剖析歌剧《托斯卡》中音乐戏剧性的抒情性、叙事性、冲突性这三个范畴。
歌剧;抒情性;叙事性;冲突性
“歌剧音乐的抒情性,是指作曲家运用特定的音乐手段、音乐形式来抒咏剧中人物的情感,表达人物在各种境遇下内心的倾诉欲求和心理状态。”[1]凡是在歌剧总体结构中能够体现人物性格和心理状态、抒发人物感情的任何一种歌剧音乐体裁,都属于抒情性的歌剧音乐。
(一)抒情性咏叹调
抒情性咏叹调可谓是歌剧音乐中最优美动人、最具音乐魅力也是最典型的一种声乐体裁。在歌剧《托斯卡》中,普契尼运用多首咏叹调来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
1.《奇妙的和谐》
《奇妙的和谐》是卡瓦拉多西演唱的第一首咏叹调。这首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以缓慢的行板,6/8-3/4拍的节奏进行。调性是F大调-C大调-F大调,调性色彩明朗透彻,充分表现出卡瓦拉多西作为艺术家无拘无束、自由浪漫的性格。歌曲从最能展示男高音明亮音色的小字二组的d音展开,旋律气息悠长延展,多在高音区并多次集中在小字二组的f音上,更是用五个保持音记号来表现卡瓦拉多西对托斯卡爱情的坚定。最后的两个高音小字二组的a音和小字二组的降b音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也是卡瓦拉多西抒发对托斯卡热烈爱情的情绪高潮。
2.《星光灿烂》
第三幕,黎明时分卡瓦拉多西即将被处决,于是他想给托斯卡写封信,并请狱卒转交给托斯卡。卡瓦拉多西一边写信,一边回忆着甜蜜的往事,此时窗外天空已发亮,但依旧有星光在闪烁,放眼望去,熟悉的梵蒂冈和圣·保罗大教堂隐约可见,触景生情,卡瓦拉多西忍不住深情地唱起了《星光灿烂》这首咏叹调。
这首咏叹调是b小调以3/4拍-4/4拍进行。咏叹调的前奏是用黑管吹奏的,营造出无比凄凉的氛围。接着是宣叙风格的音乐唱段,旋律以同音平叙的音调在紧凑的节奏中进行,在强拍的弱位开始,以慢的行板进行,激情中带着哀伤和叹息,此处音乐一直令人压抑,能够感到卡瓦拉多西在控制着自己悲痛的情绪。这种压抑直到咏叹调部分才得以释放,旋律上音阶级进上行,音乐延绵拉宽,模进进行的乐句,音高逐渐提高,使人感到起伏跌宕的高潮越来越汹涌澎湃,伴奏织体采用柱式和弦,同时伴奏乐器也由单薄的黑管渐渐变成弦乐齐奏。随后音乐情绪逐渐高涨,力度也得到加强,在强烈的震音伴奏下唱出高音,似火山爆发般激烈的旋律使得人物的情绪饱满,这凝重的音乐让人感受到了不安,真实地流露出画家对黑暗势力的控诉和内心痛苦的感情。最后一句,作曲家运用大量的重音和保持音来增强力度,体现了卡瓦拉多西的悲壮,同时用变音还原小字二组f造成临时离调和变调的效果,使音乐突然升华,表现出卡瓦拉多西对生的强烈希望,艺术的感染力也就越来越强烈。
(二)抒情性重唱
抒情性重唱可以将几个登场人物的情感同时倾诉抒发出来,从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在特定的戏剧情境中特定的情感、情绪和心理状态,同时还担负着刻画人物性格的任务,达到营造情感高潮的目的,因此是歌剧作曲家常用的戏剧性手法。
第三幕中卡瓦拉多西与托斯卡在狱中相见所唱的爱情二重唱也起到了这样的戏剧性效果。托斯卡来到狱中给他看通行证,并向卡瓦拉多西叙述着自己杀死斯卡尔皮亚的经过,那紧张害怕的情绪依然存在,唱段虽具有叙事性戏剧功能,但是它还是服从于二重唱的抒情性戏剧功能。
想到托斯卡为自己所受的罪时卡瓦拉多西温柔地唱起《这双柔软纯洁的小手》。这首歌曲是F大调,3/4拍,弱起的开头,旋律多次使用F大调主和弦的分解,开放式结尾停在F大调的属和弦上,旋律音为该和弦的根音,也即为F大调的属音,用弱音完成此结束句,显示出男主人公柔情的一面,和前面托斯卡刚强的演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托斯卡兴奋地安排着假行刑后他们的逃离行动,接着他们幸福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高唱着《漂洋过海》,结尾时由b小调变成了E大调齐唱,所有的乐器全部都停了,突出了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使得观众的注意力全部聚焦于他们。这段二重唱音乐形象接近,有时音乐完全相同,描绘他们共同的心愿与追求,情绪热烈,达到戏剧性高潮。
(三)抒情性合唱
“一般来说,合唱不能独立完成抒发人物情感的任务,它往往需要同其他的抒情性声乐形式联袂成组、配合使用,紧接在咏叹调或重唱之后或穿插其中,作为它们的和应形式,起补充、发挥、肯定、升华作用,以强化人物所咏唱的情感。”[2]
第一幕的结尾,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教堂司事欢快地跑进教堂,告诉大家拿破仑战败的好消息,并且晚上宫殿中要举办盛大的庆祝会,弗洛丽亚·托斯卡将演唱新的清唱剧,还要在教堂里歌颂上帝。大家听了兴高采烈,大声嚷嚷,欢呼着胜利,唱起《谢恩赞美歌》,音响中洋溢着乐观欢庆的情绪。连大炮也随着响起,在最强奏的行板中幕落。这虽是天真的孩子们自身乐观情绪的抒咏,但也为歹毒的警察局长斯卡尔皮亚的首次出场作了情绪上的铺垫。而且这一段的描述也颇具反讽意味,无知的人们站在统治者的一方,并不理解认同革命,也暗示了歌剧的悲剧结局。
“叙事性音乐的主要功能是叙事、叙述、描写、描绘,往往处于歌剧抒情环节与冲突环节之间,发挥其缝连、粘合、填充、过渡、转折作用。其中的描绘性音乐,就是以相对单一的音乐材料构成序曲的主要框架,描绘出某种特定的戏剧情景,以便与全剧开头的戏剧气氛相衔接,引导观众尽早入戏。这种描绘性音乐从戏剧性质上看,它们在歌剧中的主要功能是为剧中人、尤其是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一种环境,创造一种氛围,画出一种特定的色彩。”[3]
(一)叙事性序曲
这部歌剧的序曲就具有描绘性功能。歌剧以短小的两小节开始,音乐简洁明了,由三个安排精巧但没有功能联系的和弦构成。该序曲也是警察局长斯卡尔皮亚的主题动机,猛烈的不协和的和声,不仅表现警长斯卡尔皮亚狡猾又固执的性格,而且渲染出紧张的气氛,暗示出故事的悲剧结局,引导观众尽早入戏,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二)叙事性间奏曲
间奏曲也承担着描写剧情、配合人物动作的戏剧任务,因此所用的材料往往以剧中已有的音乐为主,根据剧情需要加以发展变化,也常常配合已有的主题引进某些新的音乐素材。
第二幕终场,当斯卡尔皮亚在通行证上签好名后,扑向托斯卡想拥抱她,托斯卡勇敢果断地将匕首刺进斯卡尔皮亚的胸膛。斯卡尔皮亚死后,托斯卡紧张地放下匕首,擦干双手,整理好头发,战战兢兢地从斯卡尔皮亚手里拿到了通行证。正当她熄灭蜡烛想转身离开时,善良虔诚的她又折回,她点燃蜡烛,放在斯卡尔皮亚脑袋的两旁,并将十字架放在他的胸前,最终托斯卡还是原谅了这个恶魔,并按照宗教的仪式为死者祈祷。在这里,普契尼并没有运用激昂雄壮的音乐来烘托托斯卡的英勇壮举,而是运用一大段宁静、柔和的含有托斯卡主题的间奏曲来伴随托斯卡的祈祷动作结束第二幕。在这里,音乐与人物的动作形成一种视听互补的审美效果,使得这个终场场面涵义幽远,耐人寻味。全幕应在这个时刻,也只能在这个时刻结束,音乐已经完成了它言未言之事的使命。普契尼从来没有将细腻的心理和表达的宏大如此好地合二为一,并且同时顾及它的美感,使极端复杂的音乐句法为普通听众所接受。
第三幕破晓前的晨光尽管还在夜色的笼罩下,但黑色渐渐隐去,天空已露出鱼肚白。圆号柔和而又饱满有力的吹奏声,提醒着人们新的一天开始了,长笛吹奏的五度音程提示着夜空中隐隐闪耀的星辰,同时斯卡尔比亚的主题出现了,这一主题依然影响着剧情的发展。此时远处传来牧童清脆的歌声《我为你叹息!》,吕底亚调式的歌曲简朴纯真,但仍笼罩着黑暗的阴影,士兵们睁开了惺忪的双眼,开始了工作。接着教堂晨祷的悠远钟声从交响乐宁静的沉思中传出,再一次与装饰音形成对比,渲染出了一种凄凉、空旷的气氛,暗示着悲剧的结局。
(三)叙事性咏叹调
叙事性咏叹调与歌剧中其他的叙事性音乐体裁所担负的戏剧性功能是相同的,即叙事,但在叙述的方式上有很大区别。叙事性咏叹调是通过如歌的旋律来完成叙事任务的。
第二幕中,当托斯卡看到卡瓦拉多西受到严刑拷打,他那悲惨的模样让托斯卡很是心痛。等到卡瓦拉多西被押走,屋里只剩托斯卡和斯卡尔皮亚时,斯卡尔皮亚一改刚才对卡瓦拉多西的凶狠,转而以温柔的语气对托斯卡说话,建议她一起想想营救卡瓦拉多西的办法。托斯卡问需要多少钱,斯卡尔皮亚回答不是钱的问题,继而斯卡尔皮亚唱起著名的咏叹调《我在等待这时刻》。这首咏叹调是降G大调、3/4拍,并以热情的行板的速度进行。通过这首咏叹调,斯卡尔皮亚叙述了对托斯卡美色的贪婪。正是由于其叙事功能,歌剧剧情发展才完整,才使得戏剧冲突变得明确清晰,同时也丰富了音乐色彩。
(四)叙事性宣叙调
由于宣叙调、朗诵调或某些宣叙音乐成分的主要戏剧功能是叙事,它在歌剧整体结构中的任务往往是展现戏剧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具体细节,交代事件,介绍经过,表现人物在平和状态中的对话与交谈,一般不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强烈的冲突力度。
第一幕中托斯卡与斯卡尔皮亚在教堂第一次正面接触,两人的对话就是叙事性宣叙调。两人最初的交谈是在平和、宁静的气氛中进行的,斯卡尔皮亚心怀鬼胎,而托斯卡也心存戒备勉强应付他。在宣叙调的进行中,斯卡尔皮亚的伪善与托斯卡的冷漠而不失礼貌均在交谈的话语间表现了出来。但是当斯卡尔皮亚拿出阿塔万蒂侯爵夫人的扇子时,托斯卡顿时醋意大发,乱了阵脚,不能够理性地思考问题了,这种冲突陡然激化,情节急转直下。很显然,在扇子之前的这段叙事性宣叙调所交代的情节、所叙述的事实,为其后的矛盾激化作了准备,作了铺垫。
第二幕开始时,在#f小调、行板的阴谋主题音乐的引导下,斯卡尔皮亚一边享用着晚餐,时不时地停下来思考片刻,他看看了怀表,神情专注而面带怒色,这时他唱起叙事性宣叙调《托斯卡是只好猎鹰》。通过这首宣叙调展露了斯卡尔皮亚的阴谋诡计,让人们了解他的阴险毒辣。
“歌剧音乐的冲突性,指的是歌剧音乐的旋律进行及声部交织的方式含有明显的乃至强烈的对比和冲突,有推进情节发展的动力性,或者与人物急速运行的内部和外部动作吻合的戏剧性张力;也就是说,运用各种音乐艺术手段,在歌剧中正面描写和直接表现戏剧性危机与爆发以及人物性格激烈的内部和外部冲突时所具有的那种独特而强烈的艺术功能,就是我们所说的歌剧音乐的冲突性。”[4]冲突性是戏剧性最为紧张激烈、最为扣人心弦、最为辉煌灿烂的一刻,也是歌剧艺术最具魅力和美感的核心部位。
(一)冲突性重唱
“冲突性重唱由于把几个登场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冲突熔铸在几个不同性格的旋律的纵向叠置之中,并运用丰富多变的和声与复调手法加以对比、变化、发展,使它们按照预定的戏剧轨道互相碰撞、冲突、斗争,因此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又有丰富动听的音乐性,是戏剧性与音乐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冲突性重唱多声部交织发出的纵横交错的立体音响与舞台上不同人物、不同戏剧动作之间有机结合造成一种具有巨大魅力的奇异效果,与单声部的咏叹调、宣叙调相映生辉、相得益彰。鉴于冲突性重唱所具有的这种特异的艺术功能,因此在歌剧音乐的表现体系中居于十分显要的地位,或通过它推进全剧的音乐戏剧高潮。”[5]
第二幕斯卡尔皮亚审讯卡瓦拉多西的二重唱,一直是以庆祝晚会中由托斯卡担任领唱的康塔塔为背景的,这种艺术处理除了获得强烈对比的效果外,还向重唱互相对立的诸声部提供了共同的音调基础和音调的背景衬托,用合唱对于规定情景的音调描绘来统一重唱的各声部。从而使重唱的内外关系获得了统一与协调。
紧接着托斯卡进来后有一段冲突性重唱,这是全剧情节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场面,在剧情展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斯卡尔皮亚想从卡瓦拉多西嘴里得到安杰洛蒂的下落,于是严刑拷打卡瓦拉多西,卡瓦拉多西与斯卡尔皮亚始终处于针锋相对的敌对状态中,而托斯卡不忍心看到卡瓦拉多西遭受毒手,只得在他们之间周旋,一面对卡瓦拉多西温柔劝慰,一面向斯卡尔皮亚苦苦哀求,显示出了冲突紧张、剑拔弩张的戏剧高潮。而当夏罗奈慌张地进来报告说其实打败仗的是梅拉斯,拿破仑是胜利者时,无比欣慰的卡瓦拉多西更是毫不掩饰、无所顾忌地高呼:“Vittoria! Vittoria!”这是用大三和弦的分解的旋律,代表了开朗而振奋的人物精神。在很强力度的强烈兴奋呼喊后,引起了另外两个主角强烈的不安,一个是托斯卡拼命地求他冷静,另一个则是斯卡尔皮亚的诅咒,各声部基本上是唱一句停几拍,利用了重唱之间的互补性完成了整体的音乐效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托斯卡声部,这是介于两个声部之间的托斯卡,又是对不屈的爱人进行劝慰,又是向可恶的斯卡尔皮亚发出息怒的恳求,这个声部在重唱中不时穿插进一些短小的祈求性动机,最后托斯卡经受不住精神的折磨而招供。在这个场景中,除了卡瓦拉多西有一段不长的抒情性唱段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冲突性三重唱之外,基本上是用冲突性宣叙调来表现的。作曲家把这三个不同性格、不同感情的音调形象加以重叠、发展,使这首戏剧性重唱充满了动作性,饱含着戏剧性,洋溢着音乐性,令人信服地造成了戏剧冲突的高潮。
(二)冲突性咏叹调
冲突性咏叹调是运用咏叹调这种特定的声乐体裁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冲突和心理活动过程,用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其歌剧形象,并由此形成音乐戏剧高潮,成为全剧戏剧冲突和情节展开的重要阶段,有效地推进了情节的发展。
第二幕中托斯卡的《为艺术,为爱情》就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冲突性咏叹调。托斯卡为了救卡瓦拉多西不得不答应斯卡尔皮亚的条件,饱受精神折磨的托斯卡筋疲力尽,处于进退两难的危急时刻,唱出了这首咏叹调。
乐曲为单二部曲式(1-13小节)。第一部分是由两句构成的乐段。开始是2/4拍,降e小调,宣叙风格。其旋律从小字二组的降e音开始级进下行,连续运用三连音,给人一倾而泄又稍含叹息的感觉。柱式和弦的伴奏织体,再加上最后的一个不稳定的小字二组d音,托斯卡娓娓道来诉说着内心的痛苦和忧伤。
第二部分是复乐段(14小节到最后),转入4/4拍、降E大调。旋律首先在弦乐队柔和的托斯卡主题的伴奏下展开,情绪也由第一段诉说转变为流动起伏而抒情的感觉。此段中作曲家巧妙融入了宣叙调极具语言性的旋律写法,使用了较多的同音反复,以及节奏具有伸缩性的三连音,仿佛是托斯卡在喃喃低语,诉说着对上帝的虔诚,甚是真实感人。“Senpreconfesincera…”托斯卡诉说着对信仰的忠诚。但是当托斯卡想到残酷的现实时,再也抑制不住感情,于是就把前面压抑在心里的一切情绪全部爆发出来了,从心底提出质问:“perchè,perchèSignor,ah?”此处在旋律上以连绵向上的级进进行,声音力度上也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出现了大跳音级,奏出最强的力度,顺理成章地构成激动人心的高潮,具有极强的戏剧震撼力。最后的质问“perchè me ne rimunericosi?”则表现了托斯卡的绝望、悲痛和无奈。
从这首咏叹调中我们听到了这位无辜女子内心深处极度的无助无奈,也感受到了她感叹自己命运悲哀的复杂情绪。此处将托斯卡的情感危机和命运危机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具有极大的戏剧性和撼人心魄的力量,在这里形成了音乐戏剧的综合高潮,同时也成为托斯卡这一女性音乐形象塑造的重要闪光点。
在任何一种歌剧音乐体裁中,这三种戏剧性功能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三者之间并非完全隔绝,它们经常处于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状态中,对其戏剧性功能的划分只是基于戏剧性功能的主导方面而言。
[1][2][3][4]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159,260,165,166.
[5]居其宏.歌剧综合美的当代呈现[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56.
[6]张筠青.歌剧音乐分析[M].北京:高等音乐出版社,2004.
J805
A
1007-0125(2015)11-0004-03
王婷娟(1984-),女,汉族,江苏东台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助教,硕士。
本论文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15年校基金项目“歌剧《托斯卡》中的文学形象塑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