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中亚能源合作

2015-10-27 10:55邓秀杰
克拉玛依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亚地区中亚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

邓秀杰

(韩山师范学院思政部,广东潮州521041)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中亚能源合作

邓秀杰

(韩山师范学院思政部,广东潮州521041)

自1997年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能源合作,为双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合作的潜力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中国应在中亚地区发挥积极作用,妥善处理与中亚各国、俄罗斯以及利益攸关方的关系,在竞争有序、互利共赢的前提下,促进该地区发展繁荣,拓展中国的能源利益。

中国-中亚;能源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此后,中国政府通过高层会晤沟通、签署合作框架、推动项目建设和完善政策措施等行动,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正全面提速。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心脏,历来是东进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否建成的关键,这也是习近平主席选择在中亚国家提出这一合作倡议的关键原因。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是最现实可行的。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发展需要、能源互补优势、已有的合作基础和条件等情况,决定了能源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内容。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现状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能源生产与出口对于中亚各国、能源供给与进口对于中国,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状况

从总体上看,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不懈的艰苦奋斗,中国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能源总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

然而,中国能源资源禀赋不高,且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自1992年起,中国能源生产的增长幅度开始小于能源消费的增长幅度。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过旺与供应不足的矛盾不断加深。(见图1)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能耗大国。尽管目前中国能源整体自给率仍高达90%,但是要实现2020年比2000年GDP翻两番的发展目标,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的能源刚性需求必须进一步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成为中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

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储量丰富,“被认为蕴藏着大大超过科威特、墨西哥湾或北海的天然气和石油储量。”[1]102尤其是有着“21世纪的聚宝盆”“第二个海湾”和“世界上最后一块石油地带”等美誉的里海盆地,其油气资源预测储量要远远大于探明储量,开发前景极为乐观。虽然这些储量无法与中东波斯湾相比,但是随着里海油气勘探的扩大和新油气田的不断发现,中亚地区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中亚油气资源分布不平衡,几乎全部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3国以及里海盆地,而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油气资源匮乏。其中,哈萨克斯坦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天然气储量相对较少,而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储量极为丰富,石油储量相对较少。中亚国家自独立以来普遍实施“能源立国”“能源强国”的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油气产量得到大幅提升。(见表1)

表1 中亚3国2014年探明油气储量和产量

当前,中国与中亚各国都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都需要利用能源实现国家的宏伟发展目标。因此,加深能源领域的合作不仅要符合各自的战略需要和利益诉求,而且可以推进双方能源进出口多元化的进程。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成果

中国与中亚国家历史联系悠久、地理位置接近、能源互补性强,具有开展能源合作的天然优势和现实基础。1997年6月,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油田项目,中国开启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在中亚地区激烈的能源竞争中脱颖而出,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3家国有企业为主、以民营能源企业为辅的中国油气军团在中亚地区逐步站稳脚跟,“已形成以哈萨克斯坦为重点,合作范围扩及周边中亚国家的合作态势,合作形式包括获得油气资源开采权、修建跨境油气管道、并购中亚国家及外资在中亚的油气田以及油气生产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2]。

目前,中亚地区已经成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的陆路能源战略供应基地之一。尤其是中国的西部能源大动脉——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既是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又为进一步深化能源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2006年7月中哈原油管道投入商业运营以来,输送的原油从1997年的4.49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1 198.06万吨,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递增。(见表2)截至2015年5月4日,该管道(阿塔苏—阿拉山口段)已累计向国内累计输送原油超过8 000万吨。目前,中哈原油管道处于建运并行时期,到2018年增输扩建后,里海原油将通过该管道直接输入中国。

表2 1997年~2014年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情况

中国管道天然气进口主要来源于中亚地区。2009年12月15日,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A线率先进入中国。中亚地区的天然气从2010年的35.5亿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283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为68%。(见表3)截至2014年11月13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输送来自中亚地区的天然气突破1 000亿立方米。目前,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已投产,到2020年底D线完工后,该管道整体供气能力将达到850亿立方米/年,成为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输气系统,满足中国超过20%的天然气需求。此外,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第一阶段已竣工通气,第二阶段即将建成投产。届时,哈萨克斯坦西部里海地区的天然气也将通过该管道汇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输送到中国。

表3 2010年~2014年中国从中亚进口管道天然气情况单位:亿立方米

中国开发中亚能源也是中亚国家的需要。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拉动了出口国的油气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创造了政府税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尤其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和D四线,将中国与中亚5国更加紧密地相连。其中,C线的建设使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由管道过境国转变为气源国,这改变了两国的天然气供应格局,实现了天然气出口多元化。D线管道建成运营后,对于吉尔吉斯斯坦来说,中方将按过境输气量每年向吉方支付特别税,第一年约为4 000万美元,其后价格将随输气量的增加而上涨,预计32年运营期的税收总金额将达21.5亿美元。[3]对于塔吉克斯坦来说,在未来32年中,中塔天然气管道合资企业的收入可达150亿美元,塔方税收可达10亿美元,并可解决塔方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4]

除了双边能源合作,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多边能源合作也逐渐提上日程。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为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中国与中亚国家签署了多项能源合作意向或政府间协定,实施了一系列能源合作项目,并加快了“能源俱乐部”的启动步伐。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中亚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增添新的合作内容和时代内涵,为双方进一步深化能源领域合作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打击下,中亚国家普遍存在的能源勘探资金匮乏、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和能源运输系统老化等问题愈加严重,制约了有前景的油气田的开发、油气产量的提高和油气出口,并对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油价下跌和卢布大幅贬值,给依靠能源出口的中亚国家带来了剧烈冲击。

在“愿景和行动”中,能源方面的合作重点是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这些合作内容契合了中亚国家当前能源发展的实际需要,受到中亚国家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其次,推进上合组织内的多边能源合作是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符合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但是,上合组织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尚不成熟,而且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成员国的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资源禀赋不同,对能源合作的立场和主张各异,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能源勘探开发融资困难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合组织多边能源合作的顺利开展。毋庸置疑,上合组织多边能源合作需要创新合作模式和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倡议的提出,为上合组织多边能源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上合组织是深耕中亚关系的战略性平台,也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载体。[5]6与上合组织相比,“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的范围更广、合作的方式更灵活。它不是要取代或覆盖上合组织,而是在上合组织的基础上,串联、疏通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加强组织内包括能源等领域的合作。

最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俄美纷纷调整或出台相应战略,竞逐中亚地区秩序的新制高点。2011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以阿富汗为核心,打造一条贯通中亚到南亚的国家经济与交通网络。10月5日,普京发表《欧亚大陆新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首次提出“欧亚联盟”战略。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正式启动。

“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同于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它是一种向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开放,追求平等、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成果的创新合作模式。与俄美在中亚地区的战略部署相比,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具备很多优势。(见表4)

表4 中俄美三国在中亚战略部署比较

从中俄美3国在中亚战略部署的比较中不难发现,俄美的中亚战略制定者本着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思路构架蓝图,在很大程度上强调自己的“连”和“通”,而对其他竞争者,却在某种程度上希望“隔”和“断”,目的是一方面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让竞争者边缘化。[6]9俄美两国在中亚的战略计划互相排斥,并都防范中国,但又离不开中国。俄美的中亚战略事实上陷入了两难境地。中国在中亚地区力图超越传统的地缘政治思维,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排斥别国参与,而是把各国和各利益攸关方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已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双方能源合作的潜力仍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在双边能源合作领域,受中亚各国威权政治体制、能源政策收紧、法律体系多变以及资源民族主义泛滥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得不到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不利于维护各自的能源安全。在多边能源合作领域,中亚各国普遍存在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交通联系不够顺畅、过境贸易手续繁杂和资金技术严重匮乏等问题,限制了上合组织成员国间多边能源合作项目的落实。此外,由于独立时间不长,中亚各国极为珍视国家主权,对涉及政治和经济权益的让渡异常谨慎,[7]68导致多边能源合作进展缓慢。

其次,与俄美欧等国的石油公司相比,中国石油企业是中亚能源市场的“后来者”,可选择的机遇少之又少,不得不投资质量低、风险高的能源项目。他们不仅要面对已占据优势的西方跨国石油公司的联合排挤,还要面对韩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家能源企业的激烈竞争。同时,中国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投资被视为是一种国家行为,不仅遭到欧美西方国家的插手搅局,破坏中国在中亚地区的能源战略布局,还被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丑化成“经济殖民主义”,引起中亚国家民众的疑虑和担忧。此外,中亚地区是不同文明的交汇地,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不同,跨文化交流存在障碍,再加上苏联时期的反华教育和西方媒体的恶意误导,中亚国家对中国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这些都给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最后,由于历史、地理和经济等联系,俄罗斯在中亚能源领域仍居于主导地位。[8]6出于“对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担心”[9]375,俄罗斯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异常敏感,带有本能的怀疑和排斥心态。对于上合组织内的能源合作,普京的态度颇为消极,不希望上合组织分散和削弱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在欧亚经济共同体内的能源合作进程。同时,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美国加紧战略重心东移,防范和遏制中国的崛起。“控制了石油,也就控制了潜在竞争对手发展经济的关键。”[10]3美国凭借跨国石油公司的资金、技术和经营优势,在里海油气开发项目中排挤中国石油企业。近年来,随着页岩气开采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美国对海外能源的依赖度不断减低,在中亚的能源战略中针对中国的意味和色彩越来越浓。在油气管道方向上,美国推动修建的西向(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和巴库—第比利斯—埃尔祖鲁姆天然气管道)和南向(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管道,既有支持中亚国家能源出口多元化、打破俄罗斯垄断地位的地缘政治考量,也有绕开中国、抢占中亚国家油源和气源的战略意图。此外,中亚各国奉行平衡务实外交,欧盟、伊朗、土耳其、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也积极参与中亚地区的能源争夺。中亚地区蕴藏的丰富能源种下了“不和的种子”[11]33(the apple of discord)。未来,中亚地区的能源博弈将会更加激烈。这些地缘政治挑战和国际竞争压力也影响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

三、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拓宽中国—中亚能源合作

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应抓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历史机遇,妥善解决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能源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处理好中亚地区的各种利益关系,实现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利益的最大化。

首先,中亚各国都十分重视本国经济的发展,普遍希望通过扩大对外合作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因此,以能源合作为突破口,将中亚各国经济发展规划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对接,有助于各国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目前,中国已同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先后签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双边合作协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已与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土库曼斯坦的“强盛幸福时代”、乌兹别克斯坦的“福利与繁荣年”规划、塔吉克斯坦的“能源交通粮食”三大兴国战略以及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家稳定发展战略”实现了对接。

其次,“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种创新的合作模式,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可以更好地解决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能源合作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为双方的能源合作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在政策沟通方面。中亚各国的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不同,能源政策和利益诉求也各异,因此,就经济发展战略和能源政策进行充分交流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协调多边能源合作规划和措施,将更好地维护本国国家利益和地区共同利益。

2.在设施联通方面。能源对中亚各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用巨大。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落实能源运输“过境自由、非歧视、不妨害”原则,可以振兴各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外溢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空间。

3.在贸易畅通方面。从能源产业整体来看,在能源勘探开发、管道运输、冶炼加工等上、中、下游环节开展合作,将充分发挥中国资金、技术优势与中亚各国的能源优势,将各方利益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从而充实区域能源合作的内涵,为区域能源合作提供动力。

4.在资金融通方面。能源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目前,中亚各国的能源发展都面临巨大的资金短缺压力,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已无法满足亚太国家巨大的资金缺口。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油价下跌,导致各国融资困难,金融风险骤增。中国大力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AIIB,)(以下简称亚投行)和丝绸之路基金(The Silk Road Fund)为中亚国家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相关项目提供了有效的投融资渠道。截至2015年3月底,中亚5国除土库曼斯坦之外均已申请加入亚投行。

5.在民心相通方面。没有各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建设,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一座空中楼阁。中亚是不同文明、宗教和民族的交汇地,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人文合作将增进了解和加深友谊,为能源合作夯实民意和社会基础。

再者,中国石油企业是中国海外能源投资和开发的主力军。除了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项目管理能力外,中国石油企业应遵循“三淡化、三突出”的六大原则,即淡化国家色彩、淡化控制目的、淡化短期收益;突出属地性质、突出迂回方式、突出联合方式。[13]

中国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海外能源开发,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合作,建立“走出去”产业联盟;中国石油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不必刻意追求掌握东道国一些重要油气项目的绝对控股权,以股权为基础的控制权其实并不完全可靠,反而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中国石油企业要了解、尊重当地习俗,注重不同民族、宗教间的文化融合,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多实施关系国计民生特别是当地百姓直接受益的项目,为双边能源合作做好民意铺垫工作;中国石油企业要熟悉并遵守当地工会、劳工、税收和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海外项目当地员工的雇用比例,加强当地雇用员工的培训和管理,加强与所在国政府、工会组织等有关社会团体及当地民众、媒体的跨文化沟通交流;中国石油企业需改变单纯购买油气资产的方式,多从东道国经济发展需要和油气发展战略出发,进行知识共享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密切合作,使之成为惠及双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石油企业还应加强与跨国石油公司的合作,利用跨国石油公司在技术、人才、融资方面的优势,学习其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并利用不同文化背景规避东道国的各种风险。

最后,重视与俄罗斯的能源对话与合作,通过中俄能源合作为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间开展能源合作提供有力的范式。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中俄在中亚地区能源领域的竞争不是政治性、战略性的,而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正常竞争,不会超过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共同利益。事实上,中俄在能源领域也不完全是竞争关系,两国有巨大的合作潜力有待挖掘。2014年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加速能源战略调整,积极开拓亚太能源市场,其中,中国是优先合作方向。5月和10月,中俄相继签署天然气管道东、西线协议。未来,中国将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买家。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首倡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如功能重合、地缘交叉、成员重叠和利益交汇等。但是,“俄罗斯对中亚的政策存在两对难以克服的矛盾,即俄罗斯主导中亚的目标与其有限的经济实力相矛盾,俄罗斯控制中亚国家的意图与中亚国家摆脱俄罗斯控制的意图相矛盾”[13]。中俄两国在中亚地区拥有诸多共同利益,需要战略上互相协作。2015年5月8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该联合声明标志着中国首倡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了战略对接的进程,[12]它有利于更好地协调中俄在中亚地区的利益关系。

最后,当前,国际能源格局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状态,任何国家都只能获得相对利益而得不到绝对利益。国家间围绕能源进行的各项活动不是一种彼之所得必为我之所失的零和博弈,而是一种通过合作与竞争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非零和博弈。作为中亚能源博弈中的重要国家之一,中国需正确认识和调整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总体思路,妥善处理与中亚地区利益攸关方的关系,在竞争有序、互利共赢的前提下,促进该地区经济的繁荣和中国能源的供应稳定。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更强调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不谋求支配性地位,不排斥别国参与。中国要与中亚地区周边大国——俄罗斯、伊朗搞好关系,共同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同时,深化与中亚地区外围国家——美国、欧盟、土耳其和日本的合作,尤其要充分利用中亚能源博弈所形成的俄美矛盾,避免中亚问题成为中俄问题或者中美问题。此外,中国还可以积极争取韩国和印度,挖掘合作潜力,扩大合作空间。

四、结语

2015年是中国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行动年。在当代激烈的国际能源竞争中,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无疑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作为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能源消费市场,中国要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机遇,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庞昌伟.中国与中亚—俄罗斯能源合作续写新华章[N].中国石油报,2013-9-17(2).

[3]吉尔吉斯将从“吉—中天然气管线”收取21.5亿美元特别税[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m/201312/20131200436675.shtml,2013-12-24.

[4]塔吉克议会讨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将为塔经济带来巨大收益[EB/OL].http://tj.mofcom.gov. cn/article/jmxw/201412/20141200833239.shtml,2014-12-12.

[6]李建民.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与中俄合作[J].俄罗斯学刊,2014(5).

[7]Koolaee,Elaheh,Mandana.Tishehyar.An Outlook on Energy Cooperation Approaches in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CO)Region[J]Geopolitics Quarterl,2013(8).

[8]Oliphant,Craig.Russia's role and interests in Central Asia[J].Central Asia&the Caucasus,2014.

[9]左凤荣.重振俄罗斯——普京的对外战略与外交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0][美]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M].赵刚,等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11]Islam,AKM Iftekharul.The US Role and Policy in Central Asia:Energy and Beyond[J]Arts Faculty Journal,2012(4).

[12]吴大辉,祝辉.丝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构建能源共同体[EB/OL].http://world.people.com. cn/n/2015/0609/c187656-27127099.html,2015-06-19.

[13]蒋健蓉.基于全球型本土化的中国资源全周期战略布局研究报告之主报告:“五星模型”下中国如何在全球进行石油资源的战略布局?[EB/OL].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q/go.php/vReort_Sh ow/kind/macro/rptid/1421863/index.phtml,2012-07-05.

F114

A

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6.01

2015-05-10

邓秀杰,韩山师范学院思政部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外交与当代大国关系。

猜你喜欢
中亚地区中亚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
"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да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шанс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МЦПС "Хоргос" дает много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бизнеса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ям из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浅谈中亚地区EPC项目当地雇员HSE管理
当前中亚地区安全局势的特点及走势分析
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出口的影响分析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