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城市的诗人与诗意——评《拥挤的车轮将隧道与街道拉长》

2015-10-26 19:25干天全
星星·散文诗 2015年34期

干天全



困惑城市的诗人与诗意——评《拥挤的车轮将隧道与街道拉长》

干天全

《拥挤的车轮将隧道与街道拉长》这卷诗篇被定位为“都市篇”,让人当做都市诗欣赏。卷中包括了十四位诗人的三十余篇诗歌,题材上大都与诗人身居城市的生存环境和不安的心情有关。一一读来,让我隐约看到了这部分城市诗作者现实生活中的诗性诉求。

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中国诗人受西方现代思潮和现代生活的影响,写下了不少都市诗。现代派诗人提出了用现代辞藻写“现代生活”与“现代情绪”,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中国现代新诗中的早期都市诗范本,如徐迟《都会的满月》、吴汶《七月的疯狂》、陈江帆《都会的版图》、钱君匋《夜的舞会》、施蛰存《桃色的云》等等。诗中汇集着都市中“大船舶的港湾,轰响着噪音的工场,深入地下的矿坑,奏着Jazz的舞场,摩天楼的百货店,飞机的空中战,广大的竞马场……,甚至连自然景物也与前代的不同了。”那些诗中表现着现代都市繁华与贫穷的悬殊,人们醉生梦死的疯狂,现实社会的丑陋邪恶与精神漂泊的孤独无助,抒发乡愁以排遣空虚等种种情绪。这些诗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表现了现代城市生活的内容和诗人无所适从的“都市病”。他们既有对都市文明的向往与融入,又有对繁华都市中的病态与丑恶的诅咒,既流连往返于城市,又难以忍受迷惘与压抑,不得不回望农耕社会的牧歌景象,不得不借“都市诗”浇愁。

面对社会转型的当代诗人,在城市急遽变化的新旧意识与新旧生活的冲突中,依然有着现代派诗人同样的“都市病”,当下大量的城市诗继承着早期都市诗的脉动。本卷诗中,重庆诗人吴海歌的《挖掘机》表达了城市建设与破坏的悖论生态,“时间倒毙/砖坯、水泥、玻璃、钢筋,从死亡中复活/欲望的器乐,组合成/新的城市群体”,无情的挖掘机“掏着大地的心脏、经脉、思想/眼球,爬到楼房的枝桠上,眺望远方/死亡的音符/闪烁如群星”。挖掘机营造的表面繁荣掩饰着人们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痛苦。天津诗人马知遥用“忧愁看人类”,在“众人奢靡”的世风中,只有诗人仍在“为空虚书写丰满的果实”,企图“挽留成片失落的亡魂”。他在《雨夜》里感受到了栖居之地是一个“没有山峰的城市”,人们的生活和感情没有高度,而看似平坦的道路却能让人“脚步趔趄”。重庆诗人大木子同样感受到现代生活的困惑与失落,在他眼里,“水泥、河沙、石子/与钢筋被当着遮羞的面料,不断复制”,“精致的包装与设计/天空飞舞可以流通的落叶,浸着盐霜/血腥的气味,裹着/华丽外衣的气味,飞向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而“拥挤的车轮将隧道、街道拉长,着急的/立交桥压住出逃的翅膀,不让/发出一点响声,一点诗人的歌声”。面对如此压抑的生存环境,他的灵魂向往着“越过城市”,然而越过城市去哪里呢?诗人未必知道路在何方。其他诗人或就生活中烦心的琐事,或就面临收获季节而深感失落的心情以及对往事、亲人和故乡的怀念,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身陷喧嚣“围城”,向往自由宁静的天地,渴望有自己心灵归宿的精神家园。

当然,本辑诗卷中的一些诗从题材内涵和本质来看,还难以视为诗学史视阈中的现代城市诗,而属于一般生活感受的抒情诗。当下国内诗人所写的城市诗越来越多,但这些现代城市诗少有可以和波德莱尔的作品相媲美,也难以与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的都市诗比肩。因为这些诗 篇中多数作品对于现代城市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分离冲突,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传统文化与现实风气的背离,还缺乏深刻的透视与反思,一些诗人对城市病态的批判源于农耕社会情结对都市发展的传统审视,远未达到对现代工业文明产生的现代城市的理性认识阶段,同时缺乏对人类生存的关怀和缺少对人性弱点的深切自省。感情丰富且有担当的诗人们如能看到当下城市诗存在的局限,认真地思考现代城市诗的内涵和追求新的艺术效果,也许能尽快超越前人城市诗的认识和审美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