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尾巴老李传说及其社会功能

2015-10-26 23:06孟庆阳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龙尾诸城娘亲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东诸城地区没尾巴老李传说的简单描述,分析出没尾巴老李这个传说存在的文化价值,揭示了其在特定地区和群体中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没尾巴老李;社会功能

一、“没尾巴老李传说”概述

“没尾巴老李”也就是“秃尾巴老李”,是广泛流传于山东地区的一个民间传说。2008年6月14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榜上有名,申报地区为山东省即墨市、莒县、文登市、诸城市。“没尾巴老李”这种称法,主要流行于山东诸城地区,其他地区皆称为“秃尾巴老李”,可见山东诸城地区关于这个传说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也证明了传说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

我们很难把握“没尾巴老李”传说发生的具体年代,但其大致内容却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保存了下来。其大致内容是:

很久以前,诸城南三里庄有户人家,家里有一个老实憨厚的男人,叫李憨,娶了一个温柔贤惠的媳妇,叫桃红,两口子男耕女织,日子过得不错。唯一遗憾的是,李憨年到中年,却膝下无子,他们四处寻医问药,终于到了第二年春天,桃红怀孕了。都说十月怀胎,可是这孩子到十一个月才出生,而且是个肉球怪胎,李憨一气之下用刀把肉球砍成两半,却见一条小青长虫从中出生,李憨顺手拿起铁锹把其尾巴铲了下来,小长虫正好落到娘怀里,小长虫在娘怀里见风就长,不一会长到四尺多,然后向母亲点了三下头,一溜火光,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桃红也在这个时候咽了气,这一天是阴历五月十三。小长虫因为姓李,又没了尾巴,所以人们都称他为“没尾巴老李”。

“没尾巴老李”离开家乡后,飞到此时还叫做“白龙江”的地方,江中住了一条作恶多端的白龙,为打败白龙,“没尾巴老李”与当地百姓约定好,当看到江里翻白浪的时候,就往里投石灰,看到江里翻黑浪的时候,就往里扔馒头,这样每当白龙出现的时候,都会被石灰灼伤,每当“没尾巴老李”出现的时候,都会有馒头吃来恢复体力,在大战三天三夜后,白龙败下阵来,“没尾巴老李”取得胜利,因为“没尾巴老李”是通体黑色,所以这条江改名为“黑龙江”。“没尾巴老李”入主黑龙江后,每当有船只通过,他都会问船上有没有山东人,尤其是诸城人,如果有,不管江上的风浪多大,人们都会安全到达目的地。

在山东诸城当地有句土谚:“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因为农历五月十三是“没尾巴老李”娘亲去世的日子,所以每年这个日子,“没尾巴老李”都会飞回家乡祭拜娘亲,他的眼泪化为雨水,普降大地。传说苏轼主政密州(现诸城)后,有一年大旱,苏轼便到城南常山求雨,在举行完祭祀求雨仪式后没过多久下起了大雨,苏轼甚是高兴,当回城走到南三里庄时,听到百姓都在议论,说“没尾巴老李”娘亲桃红坟头上被雷电炸出了新土,仔细询问,原来当天是农历五月十三,是“没尾巴老李”回乡祭拜娘亲的日子,苏轼感叹道:“原来不是我求得的雨啊!是没尾巴老李思念娘亲的泪水化作甘露,给百姓带来了福祉。”

山东诸城地区“没尾巴老李”传说与其他地区“秃尾巴老李”传说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点,也是更有说服力的一点,那就是,至今在诸城市南三里庄仍然保存着当初被父亲李憨铲下来的半截龙尾,“没尾巴老李”也一直被南三里庄李姓人家尊为“老祖”。所以这半截龙尾一直供奉在庄里李姓人家里,因为整个村子大部分人都是李姓,这“龙尾”也是轮流保管,所有的人都将“龙尾”奉为圣物。关于“龙尾”还有另外一个传说,那就是清末民初反“毛子”,被途径南三里庄的老毛子把“龙尾”抢走,后经熟人说通,村里人用大量的金银财宝将其赎回,也有一种说法是没有赎回,村里的人按照原来的形状,仿制了一条新的龙尾。

“没尾巴老李”作为一个传说,其真实的内在含义已经超越了传说的界限,而成为一种信仰和祈求,一种当地人们祈求美好的信仰,一种人们渴望风调雨顺的信仰,这种信仰是属于大众的,口耳相传的,这种信仰不再带有迷信的色彩,这种信仰超越了民族、地区和时空的限制。

二、“没尾巴老李传说”的社会功能

传说作为一种民间文学,里面蕴含了丰富的风俗习惯,而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历代相传的日常行为规范的综合。“没尾巴老李传说”作为一种文化,起到了众多社会功能。

首先,“没尾巴老李”传说具有明显的地区识别功能。“没尾巴老李”传说广泛分布于山东和东北地区,但是在其他地区都称之为“秃尾巴老李”传说,而且也只有在山东诸城地区才有“没尾巴老李”被砍下半截龙尾和“晒龙尾”的故事,可见,同样的传说在不同的地区,因为当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会展现出鲜明的地区特色.

其次,“没尾巴老李”传说具有强大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教育功能。贯穿“没尾巴老李”传说始终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这对于当地人们奉行孝道,推行孝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关于教育功能,其实更多的体现在少年儿童的身上,从孩提的时候便听到祖辈父辈讲的“没尾巴老李”传说,这种“孝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这些儿童,因为耳濡目染,所以历久弥新。

再次,“没尾巴老李”传说具有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功能。在山东诸城南三里庄,“没尾巴老李”传说已经成为一种信仰,“没尾巴老李”也俨然成为李氏家族的图腾,整个家族以“没尾巴老李”为榜样,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在当地未然成风。

最后,“没尾巴老李”传说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功能。“没尾巴老李”大战白龙片段,侧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势力,以及人们反抗黑暗祈求美好的愿望,传说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但却超越于历史。

三、小结

“没尾巴老李”传说作为一种民俗,是当地社会文化的重要标志,也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当今世界,非物质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日益凸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没尾巴老李”传说就是其中一员,如何将其继续流传下去,如何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个社会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孟庆阳(1991.05-),男,汉,山东省诸城市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龙尾诸城娘亲
别和诸城恐龙聊梦想
‘龙尾’玉簪简介
我学会了舞龙
《麦霸英雄汇》“记歌词”的诸城之战
娘下地还没回来
龙头咬龙尾
浙江平阳龙尾钨锡铍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胶东诸城大规模恐龙足迹群埋藏与恐龙迁徙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