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人汤山疗养院(211131)孙陈冬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脑卒中发病率和致残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患者经抢救虽然保住了生命,却留下了偏瘫、失语、痴呆等后遗症,不但严重影响生命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随着现代康复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的脑卒中治疗康复体系已经建立。本研究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脑卒中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71.5±5.5)岁。入组标准:①患者知情同意;②全组患者均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入院后皆进行康复治疗;③排除伴有恶性肿瘤和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干预方法
1.2.1 心理干预 脑卒中发病后有50%以上患者伴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常表现为焦虑、慌乱甚至恐惧,此时应对患者抱有高度同情心,鼓励患者面对现实,配合治疗,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康复治疗阶段,患者常因急于求成而逐渐失望、悲观、抑郁。此时应争取家属配合,从生活上、精神上给患者以安慰和帮助。
1.2.2 协助进行功能训练 病人病情稳定后,应进行早期床上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以降低肌张力。早期行被动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坐、站、走和生活活动训练。被动活动、按摩的具体做法是:仰卧位,由上到下、由近及远、先健侧后患侧做各关节、各方向、无痛范围的轻柔被动活动和按摩,注意手法要缓慢、有节奏,一个动作需时3~5s。
1.2.3 生活指导 首先由责任护士一对一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为患者及其家属免费发放脑卒中健康教育手册,并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监督,饮食以清淡低盐为主,禁忌烟酒、辛辣等食物;其次,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循序渐进地进行,安排每天2~3次知识宣教,每次持续时间20~30min;第三,每周组织一次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会,鼓励患者说出康复治疗的体会;第四,督促和指导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训练,主要鼓励患者自己动手,说明自己动手的重要性,即使病人的动作慢点,做得也很差,也要鼓励病人自己动手,用健侧的手代偿患侧的手,使病人患侧手得到训练,减少对别人的依赖。
1.3 效果评价 参照孙玉卫等设计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和护理干预后(至少1个月护理干预时间)进行生活质量调查,调查项目包括饮酒、吸烟、高盐饮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全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调查结果[n(%)]
全组40例脑卒中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显著优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脑卒中属于行为方式的疾病,生活方式改变对疾病康复具有较大的益处。西方发达国家从上世纪就注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他们对脑卒中患者的饮食、吸烟酗酒等进行随访,并制定护理计划和评估表,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护理干预是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评估,然后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为此,我们从患者的心理、功能训练及生活指导等几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心理护理旨在维护患者在治疗康复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能够较好的配合治疗。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功能训练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让患者有信心地加强康复训练,提高依从性。生活指导有效地促进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促进康复。
康复护士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患者在治疗室或治疗师的陪伴下治疗时间是有限的,而康复管理所需却是24h的,大量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需康复护士来完成。及时的心理护理、完善的健康教育指导、生活指导等一系列人性化、细节化、循序渐进化地护理干预能够使得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