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528000)黄金英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髓核,不同程度地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以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1][2]。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2013年5月~2014年5月对我科收治的100例接受腰椎牵引治疗的LDH患者,分别对其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探讨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包括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39~72岁,平均(50.2±16.92)岁,病程2~16年,平均(8.2±8.27)年。椎间盘突出个数:1个椎间盘78例,2个椎间盘17例,3个椎间盘5例,突出部位:L2-35个,L3-419个,L4-560个,L5-S142个。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压痛、叩击痛及下肢麻木、感觉减退、肌力下降等临床症状,直腿抬高实验阳性,腰部平片、CT或磁共振显示为单纯腰间盘突出,无腰椎不稳情况,均于我院康复科行腰椎牵引治疗。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椎间盘突出个数、突出部位、压迫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附表1 两组患者经4周治疗、护理干预后对疾病预后影响的评判
1.2 方法 对100例患者行腰椎牵引治疗并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理疗前教育及牵引后心理、饮食、防护、运动等常规护理及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牵引后早期康复锻炼干预,当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直腿抬高实验大于40°时,即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每天2次,每次15分钟,具体方法有:抬头抱胸法、左右/上下动髋法、起坐摸膝法、抱膝抵胸法、低角度仰卧起坐法、交替抬腿法、跪卧动腰法、“飞燕”动作及腰背部五点式动作,每个动作做20~40次。此外,指导患者出院后坚持上述康复锻炼,并逐渐适当增加强度及次数。
1.3 疗效评价[3]优:临床症状消失,可正常生活、工作;良: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可从事一般工作;可: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但工作后有疼痛;差: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随访1年,观察1年后患者残留腰腿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4]评价腰臀和下肢疼痛情况和直腿抬高试验是否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评判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牵引治疗。经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对照组有效率为80.0%,研究组有效率为94.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附表1。
2.2 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观察到研究组及对照组VSA评分较康复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康复治疗后,组间VSA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4例,占8.0%。对照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1例,占22.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附表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康复科常见疾病之一,腰椎的稳定性主要靠脊柱本身和与之相关联的肌肉韧带系统维持,前者提供了内源性的支持,后者提供外源性支持。而腰椎外源性稳定因素及功能失调导致的腰椎生物力学的改变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原因[5][6]。早期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可加强腰背、腹肌的功能锻炼,使腰腹肌力增大,稳定椎间盘及小关节,可有效阻止髓核突出,使腰椎稳定性,灵活性提高,防止复发[7][8]。本研究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牵引后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早期康复锻炼相比于常规护理,可有效提高LDH患者牵引治疗有效率,更好地减轻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