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对四年级学生数学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5-10-26 06:53:43赵宇坤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28期
关键词:实验组结构实验

赵宇坤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35)

合作学习对四年级学生数学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赵宇坤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35)

新课改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了探索合作学习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笔者以四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为例,展开了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

合作学习数学课堂小学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用不同的策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不断地创新、改善、保持和调整才能实现教学目的,引起和保持学习兴趣,建立起学生的数学思维。美国数学教师委员会(1989)提出合作学习是当前数学教育教学改革运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能够使学生掌握多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和技巧,意识到不仅仅只有一种问题解决的途径。为了给学生提供在激励的、无威胁性的环境中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提高数学成绩。笔者在四年级学生数学课堂中进行了此次实验研究。

一、实验设计

1.研究问题和假设

既然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能够使学生掌握多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和技巧,那么以下两个问题在研究中需要进行陈述:课堂中采用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进行教学,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什么影响?运用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的课堂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是否在学生的数学成绩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为了改进数学课的教学方式,我们提出假设:运用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如循环交流、轮流书写和组内共识等结构,能够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2.实验对象和样本

本次研究用到的实验方法是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由于开展实验期间,笔者正在佛罗伦萨中文学校担任数学教师的工作,于是选择了该校的两个四年级班级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即采用了方便抽样的抽样方法来选择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可以根据研究者的方便选取样本,最便捷。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相等的机会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实验中同时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所有参与者的名字写下来放在一个帽子中,先抽出的14名学生进入实验组,再抽出14名学生进入对照组。

3.实验变量控制

3.1 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控制

研究中的自变量是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因变量为学生的数学成绩。笔者作了以下准备:实验在同一所小学四年级的两个班级的数学课堂中进行,每班14名学生。实验组和控制组都由同一位老师进行教学。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教学内容是一致的。实验组只采用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进行教学。

3.2 条件控制

除自变量之外,一切能使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是应该加以控制的,如果不加控制,它也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因此,实验操作的教师对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训练,能够胜任。假定在实验前,两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水平都是相同的。假定实验前,两个班级中没有学生提前学习过所要教授的课程内容。假定学生在课堂外的活动不会对实验结果,即两个实验组之间的差别,产生影响。

二、实验过程

实验从2014年9月开始持续到2015年1月。在实验开始前,笔者先向实验组的学生简要介绍三种合作学习结构,使学生了解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的理论和合理性,再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合作学习的操作流程。

第一种结构是循环交流。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组内轮流讨论发言,每个人在固定的时间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发言之后其他成员表示感谢。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在班级中走动和观察小组讨论情况。讨论结束以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汇报,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第二种为轮流书写结构。教师在给学生分组和提出问题之后,由小组成员在纸上轮流写下自己的答案。轮流书写是循环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能够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每位学生都能从同伴的答案中受益。

第三种柯甘式结构是结对分享结构。教师要求学生在教室中安静的自由走动,当老师下达结对的命令后,学生就近组成两人一组,教师提出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开展小组交流,分享答案。在分组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遇到新的同伴,避免了与同一人反复交流的枯燥干,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

而对照组的学生仅仅在按照平时的教学方式进行数学学习。

做好以上准备工作之后,首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前测之后,笔者正式开始数学的教学,进行研究操作。

表1 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三、研究结果

通过样本的选择和一系列实验控制,从表1中可以看到,实验组学生前测的平均分是58.00,对照组学生前测的平均分为55.79,两组学生前测分数差异不明显。但是,实验组学生后测的平均分数比对照组高了20.21分。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小组平均成绩对比

利用独立T检验分析,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T=4.688,P=0.000<0.05)。证明了假设——运用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如循环交流、轮流书写和结对共享等结构,能够提高四年级学生数学成绩。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小组平均成绩T检验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在开始研究操作之前,研究者提出了两个问题,而实验结果给这两个问题提供了解释。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课堂中采用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进行教学,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什么影响?实验组和控制组都由一位教师授课,学习同样的知识内容,两个学学生的数量相同,前测水平相当。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实验组在指导练习阶段使用了合作学习结构。这三种结构可以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互相提问,提供帮助,发现更多解决数学问题的可能性。教师在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可以有机会和更多的学生交流。而对照组的学生要求独立完成练习。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是遇到困难,他们只能向老师寻求帮助。学生之间没有交流,没有直接反馈。实验数据表明虽然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成绩都有所提高,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异还是相当明显的。运用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四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

第二个问题是运用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的课堂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是否在学生的数学成绩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他们之间确实有不同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导致出现了不同教学效果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轮流书写给学生提供了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机会,小组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组成,但是教师对所有学生都有较高水平的期望。当进行结对分享的时候,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成小组允许他们相互交流,从同伴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讨论,于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学习效果也就不太理想了。

2.建议

此次实验结论证实了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为了引起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合作学习足够的重视,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和教育管理者应该给教师提供了解和学习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的机会。教师需要了解柯甘式结构的理论基础,基本要素和原则,开展活动时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如何正确地、成功地完成合作学习。

2.要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及其积极影响。如果学生家长了解了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他们会在家庭教育中也模仿这样的方式。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去感受合作学习给他们的学习带来的积极变化。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3.要鼓励教师与其他教师或专家之间开展关于合作学习的讨论交流,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当其他教师有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帮助。教师在实施新的教学方式的时候,通常会有很多困惑不解,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障碍,需要反复的尝试和试验。因此,要让教师知道学习完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之后,还有人能够在他们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指导。

[1]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艳霞.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和组学习的有效开展.学周刊C版,2014,(7).

[3]牟尚婕,盛群力.合作学习班级建设策略——基于卡干合作学习结构法的视角.课程教学研究,2015,(6).

猜你喜欢
实验组结构实验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3:34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论结构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4
做个怪怪长实验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论《日出》的结构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