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波 石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提出: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尤其是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2012年4月-2012年7月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新资助政策体系实施以后,奖助强度不断增加,资助面不断扩大。但由于我国现行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还不完善,在资助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需要政府、高校及相关社会群体关注并共同致力解决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实现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高效资助。
如今高校学生的资助模式还处于不断改革和发展阶段,运营还不完善。对学生的资助也主要依靠国家和学校的资金助学,以及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而这些助学信息的传播和实施还主要依赖学校的辅导员,缺乏专业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不但增加了辅导员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不利于学生资助模式的拓宽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引起高校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教育规模逐渐扩大,大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同时,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数量也呈增长趋势。国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每年都加大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资金投入,对他们实行补、助、减等无偿资金助学政策。
根据目前大部分地方高等院校的勤工助学现状来看,勤工助学深受大学生的欢迎,而且呈现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助学金不能有效得利用。而且当今教育环境下,一般地方高等院校为大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仅仅是一些体力方面的劳动岗位,例如,校园内的绿化卫生、校园的巡逻保卫、学生宿舍的管理以及学生餐厅的餐饮服务等工作。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非常有限,没有依靠社会的力量,形成规模化的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勤工助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勤工助学的劳动岗位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智慧,对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实践帮助甚少。
针对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资助模式来看,需要建立一种科学、合理高效的能力提稿型多渠道大学生资助模式,以国家的助学贷款为主,大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作为有效补充,通过学校和社会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形成科学全面的大学生勤工助学体系。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当今大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构建这一勤工助学体系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科学健全的学校资助工作管理机制是大学生资助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小组,充分发挥高校作为资助主体间的中间作用和对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的管理作用。积极组织和联系校内外多种资源对大学生的资金资助以及勤工助学等岗位提供,以实际行动为贫困大学生带来帮助。
为改善学校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的现状,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岗位资源,拓宽大学生的勤工助学渠道。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商业资源,增加勤工助学岗位,例如学校的网络系统的校外维护、学校餐厅的餐饮管理和服务等等。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资源优势,可以在校园内建立爱心超市、爱心报刊亭和爱心打印店等商业实体,通过对学校的贫困大学生进行招募,使大学生作为经营主体来承包运营多种商业,不仅可以达到自助贫困大学生的目的,还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大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也和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学校可以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来资助大学生,例如奖学金、助学金等资金资助以及勤业的勤工助学岗位等等。要充分利用地方本科高等院校的学术资源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加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寻求效益比较好的企事业单位设立多种形式的资金资助,以及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设立实习生等勤工助学岗位,为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大学生获得资助后自愿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和工作,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来回报单位,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资助工作不断改革和发展,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拓宽学校的勤工助学方式和社会资源的助学渠道,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助学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
[1]芮智刚.如何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2012(01):55-58.
[2]徐敦楷.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的探索与创新 [J].学习月刊.2007(20):35-37.
[3]薄建柱,司福利.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难点及对策 [J].人民论坛.2011(1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