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泛在学习研究问题的梳理与思考
——基于CNKI数据库近十年的学术论文

2015-10-26 05:44冯玲娟
中小学电教 2015年6期
关键词:类目论文样本

☆冯玲娟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对泛在学习研究问题的梳理与思考
——基于CNKI数据库近十年的学术论文

☆冯玲娟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泛在学习的研究与应用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运用内容分析法,以近十年间(2005-2014)我国有关泛在学习研究的学术期刊论文以及硕、博学位论文共计244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数量、研究内容和论文作者三个维度进行统计和分析,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揭示泛在学习在国内的发展脉络、现状及其不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泛在学习;学术论文;梳理;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泛在学习是泛在计算技术支持下的一种无所不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早在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曾经说过:“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这是泛在学习理念在历史上的最早体现[1]。随着2006年6月第十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在清华大学的顺利召开,我国对于泛在学习的会议专题也逐渐增加,于是有关泛在学习的研究在我国也就正式拉开了帷幕,进而掀起了教育技术界关于泛在学习研究的热潮[2]。

近十年来,国外关于泛在学习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涉及到不同的教育层次和教学形态。而相对于我国,虽然泛在学习的研究和应用力度相对较少,但已经慢慢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笔者通过对我国2005到2014年间,对于泛在学习的相关论文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泛在学习的研究现状、趋势以及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泛在学习的今后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进而促进我国在泛在学习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的又快又好发展。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近十年来我国所发表的泛在学习相关论文进行梳理。内容分析法是指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据,用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做出叙述性的说明[3]。这种量化的研究方法对泛在学习相关学术样本进行分析研究明显是有效的。

(二)内容抽样

对于泛在学习的研究,笔者主要是以数据资源相对丰富的中国知网作为检索源。在选取样本时,分别以“篇名”为“泛在学习”作为检索项,并且匹配为“精确“,选择时间跨度为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检索到相关文章277篇。

笔者为了提高研究样本的信度和效度,将一些会议讲话、会议通知、政策首语、宣传广告等,这些与本次研究不相关的文章剔除,最后在整理筛选下确定共计244篇文章,这些文章将作为本次研究有效的内容分析研究样本。其中,期刊论文共有227篇,硕博论文共计17篇。具体逐年分布情况如表1。

表1 样本情况统计

(三)类目与分析单元

在此次研究中,文章将主要从论文的数量、内容以及作者这三个主要维度展开研究。对于研究样本分析单元的确定,笔者选用了论文结构完整的,不管其篇幅长短,只要是独立成篇的文章,都将按一篇计算[4]。而针对研究类目的确定,我们参考了在2008年在我国展开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泛在学习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中的相关研究内容。笔者在对内容分析类目进行设计时,采用的方法是:首先,阅读关于泛在学习的论文文献,进行梳理,大致确定研究样本关注的内容,将其记录在Excel表格中;其次,对参考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最后对表格中样本论文关注的内容以及相关参考,进行归类、合并、整理,最终将研究类目确定为:(1)关于泛在学习的基本理论研究;(2)关于泛在学习的技术支持与设计研究;(3)关于泛在学习的构建与平台架构研究;(4)关于泛在学习在相关应用领域的研究;(5)关于泛在学习评价的标准研究。每一类又细分为不同的子类目,具体划分如表2所示。

表2 内容分析类目表及分析结果

(四)评判记录和信度分析

内容分析信度是指:对于两个以上参与研究的评判员,针对相同类目的判断,他们判断的一致性[5]。对于本次研究,选用三位人员做评判员,笔者作为主评判员,记为A,剩余两位评判人员记为B、C。根据信度分析的性质,三位评判员对于相关类目评判的一致性越高,则可信度也就越高。

内容分析的公式为:R=n×K/[1+(n-1)×K]

在这个公式中,具有以下定义:R表示的是内容分析的信度,也就是本次研究中需要计算的值;K为几个评判员信度的平均值;k为两个评判员之间对于相同类目的评判相互同意的程度,一般计算如下:K=2M/(N1+ N2)。

其中,M表示的是两个评判员,对于类目判断一致的栏目数量,N1和N2分别表示每个评判员对于类目总共评判的数量[6]。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泛在学习研究论文样本的内容分析,忽略具体计算过程,最终通过公式计算得出评判信度为0.922,而通过以往的调查经验,信度总值只要达到0.9,即可以将主评判员的评判值作为内容分析的最终结果[7]。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文章数量分析

1.论文数量逐年分布分析

图1 论文数量逐年分布统计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我们发现我国对于有关泛在学习的学术论文发表,最早在2003年,而在之后的两年时间,处于停滞状态。但从2006年开始,我国对于泛在学习的研究处于快速上升趋势(如图1),同时,对于泛在学习的研究也更加的广泛和深入,泛在学习逐渐被重视,这也符合泛在学习在我国的发展现状[8]。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因为从2006年我国开始陆续召开关于泛在学习的重大会议。并且我国的一些高校也开始申请相关项目进行研究,2008年7月教育部批准了“泛在学习中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的重点课题,该课题与上海蓝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在相关技术和平台的支持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2011年1月,由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教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泛在学习的资源组织模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该研究为泛在学习的学习资源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及实践基础,为我国泛在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9]。

2.样本来源期刊载文数量分析

对于泛在学习的研究,笔者根据样本的来源进行归类整理,最终选定《现代教育技术》、《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电化教育研究》这六家杂志作为研究样本。之所以选择这几家杂志,是因为这些杂志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中属于核心杂志,其对于论文的质量要求极为严格,因此,选择这些杂志作为研究样本,具有可信度和学术价值。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整体观察,这六家学术期刊对于泛在学习的关注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对于泛在学习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加。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杂志与《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对于泛在学习的关注度的提升尤为明显。

图2 学术期刊论文刊载情况统计

(二)研究内容分析

本研究根据对泛在学习的归类将研究内容划分为:基本理论研究;技术支持与设计研究;构建与平台架构研究;泛在学习在相关应用领域的研究;评价的标准研究。笔者依据这五个方面对于研究样本进行归类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近十年间我国对于泛在学习的研究呈现以下发展特点:对于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在2005到2010年间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12年达到顶峰,在随后的两年中,我国对于泛在学习的理论研究呈现下降趋势。对于技术支持与设计研究、构建开发研究、在相关应用领域的研究这三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逐年递增趋势,而关于泛在学习的评价标准研究在近些年的研究中相对甚少。对于泛在学习的研究,这十年间增幅最大的是构建与平台架构研究,笔者对于这个类目划分的子类目有:资源的构建;系统与模型的构建;基础平台架构。其中,关于资源的构建论文为30篇,系统与模型的构建达到31篇,基础平台架构仅有14篇,从相关文献的数量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泛在学习的构建方面非常关注,但在实施开发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图3 论文研究内容变化趋势

(三)文章作者分析

1.论文第一作者所属机构分析

笔者在整理样本时,根据作者的所属机构进行整体统计以及大致归类,最后将这些机构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普通高等学校、广播电视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电教机构、中小学和其他机构。具体划分比例如图4。分析所有样本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泛在学习的研究者比较单一,出自普通高校的比例达到总体样本的63%,其次是职业技术学院和电教机构分别为11%,广播电视大学占8%,剩下的中小学和其他机构所占比例甚微。这种现象说明,对于泛在学习的研究,高等院校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高等院校与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就做到了既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又有相关技术和理论做后盾。其次,泛在学习主要的教学对象是成人,相对于中小学,高等院校更加容易实施。但此结果还可以看出,对于泛在学习的研究,广播电视大学所占比例较小,说明研究还比较薄弱,成果较少,有待于提高。

图4 论文第一作者所属机构统计

2.论文第一作者所属地区分析

本研究按照我国对于地域的划分,通过分析整理,将论文第一作者所属地区进行归类,具体如图5,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华东及华北地区,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地区,明显比较丰硕,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在经济上比较发达,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这些地区有硬件以及各方面的支持,其次,对于华东与华北地区,这些年来,一直都是我国的教育发达地区,所以,研究成果也会较为丰硕。另一方面,我国关于泛在学习的国际学术会议一般都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召开,如:2006年第六届亚太信息论坛以及2008年重点课题“面向终身教育的泛在学习(U-Learning)模式及其应用研究”正式开题都在上海召开;2007年第三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以及2009年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分论坛都在北京召开,等等[10]。这些会议的召开就为泛在学习的研究搭建了合作交流的平台,扩大泛在学习的研究领域,紧跟国际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对于泛在学习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西北地区虽然只占全国的9%,教学质量落后于国家其他地区,但是西北部教育工作者依然努力致力于教学,为提高西部地区泛在学习的教学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图5 论文第一作者所属地区统计

四、研究思考及建议

通过对我国近十年间泛在学习的学术论文期刊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泛在学习的大致发展趋势,对于理论方面的研究,我国虽然成果较丰硕,但还是需要深入探讨。对于技术支持与设计研究、构建与平台架构研究和泛在学习在相关领域中的研究这三大方面,是目前我国关于泛在学习发展关注的重点。而关于泛在学习标准的研究甚少,应该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同时,在梳理论文时明显可以发现,我国关于泛在学习学术论文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理论上,研究者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理论论述上,对于实践性的操作和开发研究明显较少,这就使得我国关于泛在学习的研究很多都处于一种假设状态,给人造成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泛在学习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在今后的发展中,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不应该过多的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

在大致厘清泛在学习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笔者针对在分析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建议如下。

(一)深化泛在学习的基础理论研究

对于泛在学习的理论研究,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但相比于国外,起步还是相对比较晚,对于泛在学习理论的研究有些方面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扎实的基础研究,对泛在学习理论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笔者认为:首先,我国研究人员对于理论方面的研究,一般都会参考国外的研究,所以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对于国外的研究随时关注了解,避免在低层次上做出重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参考其研究成果。这样一来,对于完善我国的理论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其次,对于泛在学习的理论研究,虽然在近些年的研究中,论文篇数不少,但是我国大多学者应将更多的精力去探讨泛在学习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来促进泛在学习的理论发展。

(二)重视泛在学习相关技术的研究

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要求要将技术“去除“,这里的去除,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不使用,而是要让技术灵活地被我们使用,要消失于无形之中。泛在学习建立在无时无刻、随时随地学习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我们对技术要求更高,更加的简单化、人性化、智能化,能够使得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无缝接合,在技术创造的空间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数字化资源,进行自我提高[11]。譬如,对于近年来不断发展的传感技术和无线通讯设备,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人们,为我们创造了更加美好的学习方式和环境。所以,对于泛在学习,我们应该重视相关技术的发展。而通过梳理文献,笔者发现对于泛在学习的移动终端研究,我国主要以智能手机为主。虽然智能手机很符合泛在学习的普及现状,但是,对于MP3、MP4等这些具有学习功能的不同终端设备及系统的关注也仍然值得提倡。

(三)加强泛在学习资源的开发研究

从研究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于泛在学习的资源开发研究相对较少,很多都是理论上的构建,没有进行实践,因此,借鉴意义不大。相对于传统的纸质书籍,泛在学习的学习资源要满足学习者无时无刻、随时获取的需要。因此,对于不同的终端系统,不同的学习者需求,泛在学习资源的种类要丰富。我们应该根据学习者的爱好与需求,结合相关标准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制定相对应的学习资源,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这对于促进我国的泛在学习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扩大泛在学习的应用范围研究

经过本研究统计发现,对于泛在学习的研究,我国多半是在高等学校进行的,广播电视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中小学对于泛在学习的研究相对不太重视。并且研究领域基本集中在华东和华北,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西部地区研究成果甚少。因此,对于研究比较薄弱的中小学以及职业技术学院等,我们应该鼓励学术研究者积极参与研究,在各自的领域中做出成果。笔者认为:对于西部地区在泛在学习的研究,国家可以实行相关积极政策,进行整体布局,分阶段和步骤促进我国泛在学习的全面发展。同时,泛在学习的实现和推进需要庞大的资金和技术作为支持,因此,我们可以鼓励更多的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这样,也使企业的技术、理论不足与高校资金不足的问题得到了优势互补。

(五)建立泛在学习的标准和规范研究

从泛在学习的研究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泛在学习标准虽然已经有学者开始研究,但研究的深度和力度相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对于泛在学习而言,基于各种各样的技术平台、不同的终端设备,如果没有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约,各个系统间就可能出现无法互相操作,学习资源不能共享,导致学习资源不能广泛利用的问题,这也就会阻碍泛在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建立泛在学习中学习资源评价、相关技术标准以及环境评价指标等规范是促进泛在学习发展的可靠保证。

五、结束语

随着近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学习型社会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学习。毫无疑问,泛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新的发展时期将会被人们越来越推崇。我国对于泛在学习的研究在过去的十几年发展中,虽然相对于国外有些方面比较落后,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目前泛在学习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调整相关发展策略,积极应对不足,开发适合我国具有本土化的泛在学习“道路”,将泛在学习推向于整个社会,从而促进我国在泛在学习方面研究的又快又好发展。

[1][8]杨孝堂.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1,(06):69-73.

[2]千红亮,王存昌.泛在学习:让知识无边界[J].信息教研周刊,2012,(02):4.

[3][5][6]谢幼如,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9-144.

[4][7]夏云,李盛聪.近年我国泛在学习研究文献的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2,(05):36-40.

[9]庞春红,郦晓宁.泛在学习的多维透视[J].河北大学学报,2010,(05):107-111.

[10]潘基鑫,雷要曾,程璐璐,石华.泛在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0,(02):93-98.

[11]王磊,吴传刚.泛在学习范式的多维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02):131-132.

[编辑:郑方林]

G434

A

1671-7503(2015)11-0010-05

猜你喜欢
类目论文样本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CLC与LCC类目同现映射方法研究
——以图情领域为例*
规划·样本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中图法》(5版)“K历史、地理”大类的修订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中图法》(5版)“R医药、卫生”类修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