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
烂尾楼的记忆
湖北省巴东县有一处建筑。和所有的烂尾楼一样,这座占地两万余平方米的巴东影视文化中心已经杂草丛生,生锈的建筑材料堆积满地。
这里已停工三年,平日里人迹寥寥,只有部分完工的巨大主体框架静默地矗立,显示出建造者当年的野心——在巴东县2012年发布的影视文化中心招商指南上,这处建筑被称为“高起点、高速度、高水平”的“文化高铁”,肩负着推动当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重使命。在网站的效果图里,它的造型像一艘豪华游轮,意气风发。
从2010年到2012年,当地媒体对于中心建设的报道虽不算铺天盖地,却也不乏热情洋溢,今天一个领导前来视察,明天一个领导实地调研,相比于今日的“人迹罕至”,昔日,这里简直算得上是“一方热土”。
不知从何时起,关于文化高铁的报道不再出现,这列“文化高铁”也最终没能在这座国家级贫困县驰骋起来,原因未知。可以想见的是,在这个2012年马路上才设置第一个红绿灯、2014年县里才通公交车的地方,人们的文化生活还要贫瘠下去。
但好在烂尾楼最终发挥了别样的作用,若非它静默的存在,那些偃旗息鼓的承诺和口号,以及打了水漂的一亿元投资,或许就此沉入水底,听不到一声回响,掀不起一丝波澜。
卷宗之谜
在岁月长河里,建筑或许还可以长久地伫立于世,但人生却早已沧海桑田。比如山东菏泽人张俊旗,他等了十九年,也没等到案件二审开庭。
张俊旗的案子一点儿也不复杂,不过就是在十九年前跟同村人的一次矛盾中,对方扭住张俊旗左手致使其左手尺骨茎突断裂,法医鉴定为轻伤,遂对簿公堂。
他渴望得到的公平,却匪夷所思地迟迟无法兑现。因为对当年法院的判决不满,老张提出了上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自提起上诉起,法院方没有一点儿回音,去打听,又不给正面回答。老张只能眼看着肇事者大模大样地过着正常生活,自己却被焦躁和不解所困扰。如果不是捅到媒体,法院或许至今不会承认:卷宗已经丢失。
定陶县法院副院长说:“案卷找不到,确实是一个问题。”他还说,法院曾经多次寻找老张的卷宗,一直没找到。
而他没有说出来的是,依据《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因过失导致案卷或者证据材料损毁、丢失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这或许正是十九年来法院对此事一直保持缄默的原因,没人愿意为这种芝麻粒大小的案子付出断送仕途的代价。审判的鞭子落到自己身上,总归下不去手,但鞭子迟迟不落,疼痛的不仅仅是渴望公正的人,还有公正本身。
【原载2015年7月29日《中国青年报·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