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燮,郑 燮
大水井
——透过建筑看人文
郑文燮,郑燮
1840年代,中国近代史的多事之秋,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大清帝国风雨飘摇。
潜藏在中华大地腹心,渝鄂边境,齐岳山深处的李氏宗祠建筑,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6)由李祖盛开始建造,李祖盛任笫一任族长。清朝咸丰同治光绪以迄民国直到1949年解放,延续百年时间,李文郎及其后继者不断完善李氏宗祠,修建李氏庄园系列建筑。李文郎是朝廷官宦,早年从军,曾任湘军将领周达武幕僚,在镇压太平天国战争中立有军功,任湖北省荆州府候补同知,正三品,后任“九省通衢”的武汉“百货厘金总办”,这个肥缺使他捞了一大笔钱,如同腐败官僚群体“洗钱”的“善后之举”一样,求田问舍,待见流年,他用搜括来的白银,在长江三峡流域、四川省奉节县柏杨坝(1952年划归湖北省利川县)建造“李氏宗祠”系列建筑,他在“李氏宗祠”四围修筑了城墙,青石砌筑,高6m、厚3m,四角城堞筑以望楼。“李氏宗祠”俨然若一个小社会,封建宗法的组织结构一应俱全,有粮仓、银库,有学塾、祭坛,有宣扬儒家文化礼义廉耻的“让水池”,有祭祀祖宗画像牌位,纪念先祖移民入川艰辛创业的“魁山堂”,有生杀予夺的刑法裁判的“过失桥”。动乱之秋的清末民初,豪雄崛起,军阀混战,这座坚固的封建城堡多次受到袭扰,民国十五年(1926),土著军阀、川军贺国祥向李氏庄园筹措军饷,李氏仗恃城高墙厚,未允,重兵攻打多日,城堡内因缺水而谈判讲和,第五任族长李盖五亲自给贺国强送去银元、鸦片烟,贺国强方撤兵。李盖五在喀斯特岩溶地势上建造的宗祠周围艰难地寻找水源,打了一口深井,亲笔书题了“大水井”三个墨笔大字,镌刻石壁,留存至今,这就是“大水井”地名的由来。聪明过人、知书识理的李盖五明白,封建宗法制度、传统文化事业光靠固守是守不住的,必须向外开放、发展,寻求新的力量,以使壮大。他跻身政治,当上了奉节县参议员,他开办新学,奖励族人子弟读书求学,凡小学毕业者奖励1.5石租谷,中学毕业者奖励2石租谷,大学毕业者奖励100石租谷,族人子弟有在四川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地读书,有的还到日本留学。
辛亥革命,民国肇造,封建宗法制度受到冲击,社会动荡,军阀混战,匪盗蜂起,李氏宗族面对制度的变革,军队、神兵、盗匪的袭扰,在族长的选择上颇费踌躇,在候选人李孟洋与李盖五的定夺上,照理文才与知名度李孟洋占有优势,李孟洋留学日本,又是省议员,族长位置应非他莫属,但是李孟洋书生意气,对人对事优柔寡断,人道为怀,难以应对复杂动荡、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与人事关系,所以最后选择了李盖五。李盖五早年进过成都讲武堂,为人心狠手辣,不讲情面,熟谙社会,同三教九流皆有交往,在江湖上也有知名度。李盖五果然不负众望,担任族长后,广开财源,发展经济,投资盐业、煤矿,兼并土地,在奉节、云阳、开县等地都有李氏宗族的田产。李盖五一面派族人子弟外出进军校,学习军事,一面在李氏宗祠的高墙深院内设立军械厂,高薪骋请技术工匠,仿造了手枪、中正式步枪、德国式冲锋枪等武器,清末民初那样一个动荡的社会环境,“有枪就是草头王”。枪械就是硬通货,就是保护伞。李氏宗祠所造枪械除自用外,还高价对外出售,李盖五这个军火商远近闻名,以此结识了军阀、匪盗以及江湖上各路英雄豪杰,互相利用,互相照应,致使在动荡不安的民国年间,李氏庄园得以相安无事,保全壮大。1949年年末,奉节县解放。1950年春天,奉节县甲高乡王学初纠集土匪3000余人发动武装暴动,占领乡政府,杀害县乡干部,攻打奉节县城。王学初派人联络李盖五一起行动,李盖五说:“蒋介石800万军队都失败了,你们依靠手里那几条破枪是自寻死路。”李盖五没有参与暴动,一面将王学初攻打县城的计划告诉奉节县委,一面派人守住庄园,在大路上架设机枪,阻击匪徒来犯。土改时,李盖五主动与土改工作队交朋友,欢迎土改,减租退押,交出财产钱物,被人民政府评为开明绅士,县统战委员、县长杨正禄承诺对他实行保护,将他列为保护对象。其后当地农民指控他为恶霸地主,由土改工作队从县城押回柏杨坝大水井批斗,关了七天七夜,不给饭吃水喝,李盖五这位李氏宗族的末代族长死于大水井李氏宗祠。
李氏宗族清代乾隆二十六年(1761)因大水灾流离失所,由湖南省岳州府巴陵县石潭乡(今湖南省岳阳县柏祥镇)向四川迁移中,李廷龙、李廷凤兄弟落藉奉节县柏场坝。李廷龙五代孙李亮清修造的庄园为李氏庄园系列建筑最宏伟者,170余间房屋,24个天井,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朝门上坊匾额书写“青莲美荫”四个榜书大字,李亮清以唐代大诗人青莲居士李白后人自居。李亮清父亲李少鸿举人出身,曾任湖北省襄阳县知县,赠封三代资政大夫,庄园内高悬“大夫第”匾额,李少鸿是李氏宗族第三任族长。庄园打破了中国传统建筑格局,不同于李氏宗祠纯粹中式结构,亦异于周围土家族吊脚楼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朝门斜开(从风水学角度有避开左侧尖刀峰煞气之考量),进门一排建筑窗户,欧式风貌,旁边屹立一座角楼,五檐重垂,酷似日式八重楼,整座建筑打破了传统对称的风格,被现代建筑学者称为“具有后现代的解构意味”。当代奇人野夫在朝门两傍撰联:“八龙绕井堙村门户腾贵气,百凤朝山草野文章存世家”。
被称为“大水井学人”的李孟洋(1884—1950)清末自费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医学。李孟洋在日本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结交革命志士秋瑾(1877—1907)(清末武装起义失败被捕殉难的女革命家)、安重根(1879—1910)(1902年12月在中国哈尔滨车站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朝鲜志士)、以及辛亥革命后任四川督军的熊克武等人。李孟洋从日本回国时,带了一幅白绫长卷(尺余宽,二十余丈长),上面有百余人的书画作品,第一位即为秋瑾亲笔书写的诗歌“上野公园观剧”“地球面积为舞台,五色民族各一派。太素元素作帷幕,精神脑力为器械。斗智斗慧斗新奇,雕篆狡侩众称快。或和或败或悲欢,意态分明演百般。但知日日登场好,哪知天公冷眼看!”此诗为佚诗,未见收入秋瑾文集,弥足珍贵。李孟洋好藏书,庄园内建有藏书楼,号“奇书阁”,珍藏有宋版书、苏东坡、黄庭坚等人书画作品。李孟洋与鲍兰舫友善,鲍兰舫夔府奉节县人,清末进士,清军将帅鲍超后人,鲍超在镇压太平天国战争中勇悍过人,为“霆军”统帅,攻破南京后,掳掠了太平天国王府内不少奇珍异宝、图画典藉,通过长江水路,用大船运回奉节老家。李孟洋从日本回国时,路过奉节县城,与鲍兰舫相晤,临别时鲍兰舫赠送一批图书字画,近百名挑夫挑回柏杨坝大水井李氏庄园。李孟洋回乡后,诗书自娱,读书著述为乐。他的好友熊克武来访,留下了“访君喜获隆中对,觅句还思塞上吟”诗句,把李孟洋比喻为满腹韬略的诸葛亮。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夔州府中学堂的东洋教习日人丰田少太郎看了李孟洋的藏书楼“奇书阁”后书联:“地非宏景二三层杰阁,橱有中西百万卷奇书”。李孟洋著作有《扶桑求学记》、《婴育学》、《廉溪诗钞》、《廉溪杂议》等。他作过四川省参议员,在熊克武督军府作过短暂的幕僚,在四川省梁平县、宜宾县等地参与过修志,他的门生对其评价:“石室谈经成绝学,苎溪续志爱吾庐。”李孟洋岳父是川东名士谭直方(谭以大),谭直方为清末举人,曾作过夔州府中学堂校长,其友人有清末在贵州省印江县作知县的同榜举人刘贞安,门生有参加过刘伯承领导的顺泸起义、下川东游击纵队齐南支队司令员兼政委的共产党人刘孟伉(1894—1969)。李孟洋亡故于1950年,1951年土改时,“奇书阁”藏书付之一炬,土改工作队员领导农民在田坝地头焚烧书籍,烧了几天几夜,用灰烬充作肥料肥田。
爱书藏书,诗书自娱,不擅经济,不治生计的李孟洋在世时,家产已经败落,其子吸食鸦片烟,沦为贫民。
按照古代堪舆风水学与现代生态环境科学考量,喀斯特岩溶地貌严重缺水,水源难以存留,不适宜人居,更不适宜建造大规模的庄园,集团居住。风水风水,风生水起。水主财,水即财,水旺财,水聚财,水敛财,缺水缺财,难以兴旺发达。侧旁的尖刀峰寒光凛冽,像一柄古希腊神话里高悬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断其“龙脉”,李氏先祖李廷龙忧心忡忡,忐忑不安。李氏宗族百年苦心积虑,惨淡经营,偌大家业,风卷云散,来得快,去得也快。李氏宗族主持修建的峨麓书院兴学近百年,所出大多为秀才,仅出举人一名,进士一名,可见并非风水毓秀,人杰地灵。李氏后人少有善终,或被外族谋杀,或因家族内讧丧命。李文郎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皆死于非命。大儿子李胜椿在外地读书期间与一葡萄牙女传教士相恋,时教案发生,女传教士回国,李文郎不得不召回儿子,在李氏宗祠处死儿子。二儿子李胜楠与三姑娘“乱伦”私通,亦由自己亲手处死。李氏宗族的发迹人李文郎无后丁克,亡故于民国二年(1913)。李文郎是李氏宗族的创业者、发迹者,儒家文化的守望者,“殆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百年创业,百年传承,百年盛衰,百年梦幻,风云际遇,“富不过三代”。崛起于草莱微末的李氏宗族终究没有摆脱封建宗族兴衰荣辱、腐败夭亡命运的轮回周期率,子弟成器的少,有的吃喝嫖赌,有的吸食鸦片烟,毁家败业,到头来一无所有,沦为贫民,有的土改时被镇压。
图书毁弃,建筑遗存。这座封建城堡式的乡村庄园建筑文化符号,在20世纪80年代建设性破坏的城镇化大跃进中,没有被抹掉,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是幸事!
责任编辑:黄定坤
2015-4-12
郑文燮(1945-),男,重庆开县人,本科,高级编辑,重庆作家协会会员。
郑燮(1978-),男,重庆万州人,本科,万州博物馆馆员,《万州大丘坪墓群》(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编写者、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