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注射用单磷阿糖腺苷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
王 超
目的 探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2000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静脉滴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肺部异常呼吸音消失时间、咳痰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儿科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疗效明显,能迅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呼吸道病毒感染;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临床疗效
病毒感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感染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头痛、发热等,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易并发其他疾病等特点,好发于冬春季节交替之际,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疗法,本研究就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儿科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000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病毒抗原检测均呈阳性,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呼吸道病毒感染,排除肝肾及心脏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其他慢性疾病,肺部均可闻及异常呼吸音,均有咳痰、咳嗽、发热症状;感染病毒类型:鼻病毒600例,呼吸道合细胞病毒520例,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320例,腺病毒440例,柯萨奇病毒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614例,女386例,年龄3个月至9岁,平均(6.5±1.7)岁;疾病类型:毛细支气管炎235例,支气管炎189例,支气管肺炎341例,上呼吸道感染2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602例,女398例,年龄5个月至11岁,平均(6.7±2.1)岁;疾病类型:毛细支气管炎211例,支气管炎203例,支气管肺炎310例,上呼吸道感染276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祛痰、平喘、退热、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10121A)15 mg/kg,1次/d;观察组患儿静脉滴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有限公司,批号:20140308)5~10 mg/kg,1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用药1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X线片检查无异常,咳痰、咳嗽症状均消失,肺部呼吸音无异常;显效:治疗后,X线片检查显示肺部阴影明显缩小,咳痰、咳嗽症状明显改善,肺部呼吸音正常;有效:治疗后,X线片检查显示肺部阴影有所缩小,咳痰、咳嗽症状减轻,肺部异常呼吸音减少;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2.2症状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肺部异常呼吸音消失时间、咳痰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持续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持续时间比较(d,±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肺部异常呼吸音消失咳痰、咳嗽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对照组10007.6±2.1 7.1±2.1 6.2±1.5观察组10005.1±1.5*4.8±1.0*3.4±1.1*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出现乏力症状5例,食欲减退、恶心呕吐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1000);观察组患儿出现注射部位疼痛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8/1000);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自行恢复,不影响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临床表现以高热,肝、脾、淋巴结大等为主,本病分布广泛,多呈散发性,亦可引起流行。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其为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可出现咳嗽、发烧等感冒症状,若未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发展为重型肺炎,并且还可能引起其他系统并发症,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2]。它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繁殖的,其在进入眼结膜、胃肠道、呼吸道等部位后会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病毒在溶酶体酸性条件下释放病毒DNA,并且溶酶体无法消化病毒DNA,所以腺病毒会转移至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繁殖,进而引起感染[3]。现阶段尚未研发出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特效药物,多应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进行对症治疗。
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其能降低病毒DNA聚合酶活性,切断病毒DNA复制而达到抗病毒目的。然而,长期应用利巴韦林,易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等产生毒副作用,故其在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一定限制。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利巴韦林治疗的对照组患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症状较轻,可能与患儿用药时间较短有关。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是第1代核苷类似物,是一种病毒多聚酶活性抑制剂,其抗病毒谱较广。有研究指出,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药理作用是通过结合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来抑制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活性,阻断病毒DNA合成,同时还能抑制转运RNA(tRNA)、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甲基化,大部分腺苷衍生物均能对DNA病毒和RNA病毒发挥抑制作用[4]。体外实验研究还证实,单磷酸阿糖腺苷能有效呼吸道合胞病毒。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部异常呼吸音消失时间、咳痰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与国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5]。提示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儿科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疗效明显,能迅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1] 文九芳.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5):64-64.
[2] 丁增林,陈东英.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2):143-144.
[3] 郑丽华.蒲地蓝联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134-135.
[4] 欧银燕.关于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适应症的探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12):166-166.
[5] 赵平,田靖,赵思敏,等.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疱疹病毒感染药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4(5):25-26.
R725.6
A
1673-5846(2015)12-0071-03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吉林四平 1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