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晓英 李 辉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南北盘江流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经营
——以黔西南州为例
武晓英 李 辉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南北盘江是珠江上游的主要河流,不仅养育了南北盘江流域的生命,同时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河流文化,将如此深厚的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经营,对发展地方经济、弘扬地方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北盘江;文化资源;产业经济
南北盘江流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分别流经黔桂边界和云南进入贵州,其中,南盘江914km,横跨滇黔桂三省的沾益、曲靖、陆良、兴义、安龙等县的全部或一部分,北盘江449km,流域范围包括滇黔两省的沽益、普安、晴隆、兴仁、安龙等20个县市、特区的全部或一部分。该流域具有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由此而孕育出丰富多彩的自然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而位于南北盘江的中下游的黔西南州在贵州素来有“金三角”之美誉,但由于历史等原因,流域内的经济还比较落后,在“文化经济”日益成熟的背景之下,将其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并带动区域的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
1.文化资源
近年来,随着对文化资源的资本投资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深入对文化资源的研究,针对文化资源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见解。从文化载体的形式来说,文化资源是各种文化客观现象的总和,能够形成文化实力,可供主体开发和利用,既包含历史积累的文化遗产库,也包含现代社会所创造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形式库,以及作为文化活动实施与手段的文化载体库等[1]。从文化功能的角度来说,文化资源是指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精神要素,以一切文化产品和精神现象为指向。劳动创造了人,人的能动的生产和仪式活动又促使文化的形成[2]。从产业视角来解释,文化资源是指那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资源,通过对其进行资本投资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生产性资本,要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才能转化为文化资本、文化产品或服务行为[3-4]。文化资源作为区域的发展的主要要素,是具有文化内涵的资源,通过对其进行资本投资和产业化开发,可以实现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形成文化产业,实现其经济价值。
2.文化产业
对文化产业的概念的界定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国内外学者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不同,其解释也不同,目前,国际上对文化产业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共识,就国内学者来说,根据角度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从文化产品性质的角度上来说,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行业,比如国内很多学者都接受在蒙特利尔会议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文化产业的定义,即“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该定义是将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生产,并当成一种产业来发展。从“产业”的角度来说,陈立旭把文化产业定义为“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的企业群”;王少明定义为“以盈利为目的,以市场为目标的从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消费和传播等活动的经营性组织”[5]。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该定义是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以人类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精神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形态,并认为文化产业的基本门类是教育产业、智力产业、高技术产业、媒体产业、艺术产业和休闲产业等六大产业[6]。
虽然上述不同角度的定义表述不同,但仍然可以从它们当中找到共同点:其一,文化产业要以文化资源为保证,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其二,文化产业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离不开市场和企业;其三,文化产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其产品和服务还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文化资源产业化经营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长期积淀下来的灿烂丰富的文化资源与自然环境资源、历史基础等要素一起,成为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要素,并以乘数效应渗透于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之中,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因此,文化资源产业化经营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当地文化,而且可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文化资源产业化经营的内涵,是将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经济发展要素,并与其他经济发展要素充分结合,该经济活动可以催生文化传媒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娱产业、网络产业等新的文化经济现象和产业形态,它既是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过程,同时也是转化为产业化经营的一种“结果”。因此,其文化资源产业化经营的路径为文化资源(挖掘、整合、创新)—文化产品(进入市场)—文化商品(遵循市场规律和文化产业标准)—文化生产和经营。
2.地理概况
黔西南州(全称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黔、滇、桂三省结合部,全州国土面积16804平方公里,是实行布依族、苗族自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州境内有汉、布依、苗、彝、回等31个民族成分,黔西南州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丰富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南北盘江发源于云南沾益县马雄山,分别流经黔桂边界和云南进入贵州,覆盖了黔西南州兴义市和普安、晴隆等7个县,可以说,南北盘江养育的黔西南州,各族人民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自己辉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2.资源分类
黔西南州东西长210千米,南北宽177千米,集偏远区、喀斯特岩区、民族区、生态脆弱区、革命老区和资源富集区为一体的特殊区域,有着丰富的资源[7]。通过其进行资本投资和产业化开发,可以实现其转化文化产品,形成文化产业,实现其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源也相当丰富,主要可分为四类。
自然文化资源是指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比如名山大川、高原、森林、河流、山丘等,它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是具有自然和文化双重属性的区域特有资源,是外在自然景观和内在文化内涵的紧密结合。黔西南自然文化资源记载着该地区的文明和生态环境的变迁,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黔西南州已经发现矿藏41种,其中,煤炭资源是“西南煤海”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矿资源保有储量占贵州省的90%以上,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金州”[8]。黔西南州境内河流均属于珠江流域,南北盘江是州内最主要的江河[8]。此外,还有国内最大,最具典型的喀斯特峰林以及有“天沟地缝”、“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痕”之称的马玲河峡谷和有着“万峰之湖,西南之最,南国风光,山水画卷”之美誉的万峰湖等等。
民俗文化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习惯,黔西南州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该地绚丽多彩的文化记忆,民族节日主要有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查白歌节”、“毛杉树歌节”;苗族“二月二”走亲节、“八月八”风情节、“采花节”;彝族“火把节”等。民族歌舞,彝族舞蹈“阿妹戚托”被誉为“东方踢踏舞”,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铜鼓十二则、查白歌节、土法造纸、布依戏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
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遗存,这种遗存可以为人类现在及今后的社会生活所利用,包括大量的实物遗存和文字遗存。其中,实物遗存以古代和近现代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或文化遗址及墓葬等为代表。历史文化资源是对一座城市或一个区域发展过程的记载,是城市品位的体现,也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就历史文化资源来看,黔西南州现有文物藏品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占全省国家一级文物的一半。1974年贵州省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兴义市顶效镇东侧猫猫洞发掘出土7件珍贵人类化石,千余件石制品及数量众多的哺乳动物化石,发现用火遗迹。州境内还有多处摩崖石刻,其内容包括民间乡规民约、名人题记、历史事件记述等,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8]。近代史上,晴隆这个无电缺水仅900余户山城小镇,由于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成为滇黔通道上的抗战后方重镇,在黔西南盘江八属独树一帜,西南有险峻的盘山公路“24拐”截喉,第二次世界大战暨抗日战争的形象标志——晴隆24道拐,东面有世称“滇黔锁钥”的天险盘江大桥锁道,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资本与信息文化资源,指的是依托文化设备、工艺、信息网络技术和应用,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从而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目前黔西南州已经按照“12301”旅游服务热线(中文)数据采集标准,完成了州内主要旅游信息数据的采集;建立了有保护和宣传功能的州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婚俗博物馆,尽展浓郁民族风情;积极申报了8县、市、区132个乡镇(街道办)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而且8县市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已建成使用。此外,黔西南州还积极运用新兴网络媒体,比如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技术将黔西南州的文化资源更好地宣传出去。
3.文化资源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黔西南州在贵州省“一个龙头,三大部类,十大产业,八大领域”的发展路径的思路下,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连年上升(见表2),从产业结构来看,以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为龙头,重点发展节庆文化旅游业、民族民间演艺业、民族特色产品加工业、户外山地运动产业、户外休闲旅游业、休闲旅游度假产业、温泉商务度假产业、文博会展业、文博产品加工业和影视文化产业等十大行业。
然而,黔西南州文化资源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是制度缺陷。由于一直以来都是采用GDP来考核政绩,因而忽略了文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文化的重视和投入远远不够,这与黔西南州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是极不相符的。二是文化产业的结构仍需调整。黔西南州目前的文化产业结构仍然以核心层(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为主,而外围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相关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发展比较缓慢,因此黔西南州文化产业的结构仍需调整,尤其是要尽快采取措施,加快黔西南州文化产业相关层的发展,并通过相关层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更多的人员就业。三是文化产业的经济总量较小,占GDP比重偏低。2012年,黔西南州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3%,低于全国3.48%的平均水平。四是居民的文化消费较弱。就目前来看,黔西南州的居民的文化娱乐消费缺乏刚性,仍处于弹性系数较大的次要位置。人们没有主动花钱消费文化的观念,潜在的精神文化需求亟待唤醒后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五是人才数量不够,高素质人才紧缺。目前,全州文化系统人才数量少,复合型人才、高端人才紧缺。
表1 2009-2012年黔西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全州GDP比重
1.以文化资源的旅游业、健康服务产业、会展业开发为路径,深度创新文化产品,优化文化产业结构。黔西南州有着自然和文化资源,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条件下,应努力挖掘其内在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促进其文化旅游的发展;同时,依托黔西南州区域内有利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整合其民族药业、健康食品、医疗保健、健身养老、休闲娱乐等资源,积极打造健康服务产业;同时以兴义为中心,整合区域内的节点城市和旅游城市,大力促进商贸会展业的开展,打造南北盘江流地区重要的商贸会展中心。即以旅游业、健康服务业、会展业为主导,深度创新文化产品,优化黔西南州地区的文化产业结构。
2.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依托黔西南州当地的文化资源差异,发挥其比较优势,由政府牵头,扶持一批有特色、具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园项目,如民族风情街、兴义南龙古寨布依生态博物馆等。培育文化资源开发的核心企业,并以此为中心,实现规模经济,促进文化产业的集聚,并加强前向、后向、旁侧相关产业的关联度,积极朝创意链薄弱的环节扩展,鼓励其实现规模化经营,发挥其领头羊作用。提高各产业关联度,鼓励入园企业向创意价值链的薄弱环节扩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3.以文化项目的市场化投融资为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黔西南州的文化产业园区是以有政府背景的公司主导进行的,并没有充分利用了市场化的手段。黔西南州应当充分利用文化产业与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融合,找到其结合点,实现以市场为导向,吸引各种类型的投资主体,引导各类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政府引导、金融支撑、风险投资参与的多元化新兴文化产业投入体系。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带动相关产业的升值,从而带来收益,再通过这些收益来补偿塑造文化资源的费用和历史文物古迹等基础设施的运营维护费用,以此达到良性循环。
4.继续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技术进步,建立现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丰富文化产业的传播渠道。大力推进“数字黔西南”、“智慧黔西南”建设,构建布局合理的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网络体系。大力推进交通、旅游综合服务等“一卡通”工程。加快以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兴义、兴仁等智能型现代化城市,支持兴义、安龙、贞丰等建设“智慧旅游”城市。以影视作品为基础,策划建设影视文化基地,进一步演绎“黔西南影视文化现象”,将影视文化资源转化为宣传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和发展优势,提高黔西南州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全州软实力,以此来丰富文化产业的传播渠道。
目前,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国家、区域和地方等各个层次中的作用愈明显,黔西南州应当在保护和传承自然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以兴义市为核心,推行“保护和传承文化+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集聚+提升城市魅力”模式。黔西南州应当利用文化创意,以保护和传承文化为基点,深入挖掘自然资源、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使文化资源转变为可旅游、可欣赏、可参与、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化产品,并运用文化地产融资的产业化运作手段,使黔西南州文化产业持续蓬勃发展,从而带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升城市魅力,提升黔西南州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可以对贵州省及广大的西南地区带来重要的示范意义。
[1]周正刚.论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J].求索,2004(11).
[2]吴圣刚.文化资源及其利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3]唐月明.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齐鲁艺苑,2005(04).
[4]张晓春.论文化资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4).
[5]靳玉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6]谢名家等.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M].人民出版社,2002.
[7]田苗.珠江流域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区跨边界经济合作及协同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8]基本州情.黔西南州政府网[EB/OL].http://www.qxn.gov.cn/View/Article.1/53134.htm l.2012(08).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in North and South Panjiang as Qianxinan for Example
WU Xiao-Ying Lihui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ties,Xingyi,Guizhou 562400)
North and south panjiang is one of the major rivers in pearl river upstream,not only raise the lives of north and south panjiang river basin,river gave birth to the profound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put so profound cultural resources for industrialization hasa crucial role in the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promote local culture.
Nanpan beipan River;Cultural resources;lndustrial Management
1009—0673(2015)02—0030—05
P426
A
2015—02—09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2013年院级科研项目“文化资源产业化经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南北盘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为例(13XYYR 02)”。
武晓英(1988— ),女,山西孝义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公管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及城市规划。
责任编辑:杨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