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陈出新 创新发展—以水平二(四年级下)“跑”单元教学为例的“二度上课”教研活动探索

2015-10-24 07:17张朝辉王明亮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二度教研活动

张朝辉 王明亮

(1.浙江省温岭市三星小学,317500;2.浙江省温岭市新河小学,317503)

推陈出新创新发展—以水平二(四年级下)“跑”单元教学为例的“二度上课”教研活动探索

张朝辉1王明亮2

(1.浙江省温岭市三星小学,317500;2.浙江省温岭市新河小学,317503)

“二度上课”在本文是指在不改变教材内容,不转换教学对象的水平段,在一节完整体育课的设计上,肯定其成功的、亮点的教学手段基础,保持优秀有效、改进不足等内容的形式再次上课。“二度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评教结合,是指“首度上课”的评课和“二度上课”的教学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当评课者评完课以后,根据评课意见亲自进行课堂教学,来验证自己的评课效度。上一课评一课再上课,这种“二度上课”的教研新形式,实现了评课和教学相互知“道”,使其相得益彰。本次教研活动是以水平二(四年级下)“跑”的单元教学的形式展开的,本文就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进行阐述。

一、“二度上课”教研活动的实施

1.教研活动公布

在活动初期公布活动的主题教学内容是什么,“首度上课”由哪些教师上课,以及“二度上课”的教师,并且一对一做好“二度上课”安排。需强调的是,在初期要先拟定单元教学计划,组织所有参与上课的教师进行学习分析,以使大家明白课时教学不能局限于一堂课,应该从单元的角度去整体思考一堂课,使得上课教师的设计具有单元意识,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单元教研活动。

2.上一课评一课

“首度上课”的教师按照单元计划课时顺序依次进行课堂教学。“首度上课”结束后,应立即组织评价活动。首先让上课教师进行5分钟的教学设计阐述,还可以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觉得不足或遗憾的地方作陈述。接着由“二度上课”的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就对方的教学优点,以及针对不足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3.“二度”课堂教学

“二度上课”的教师在“首度上课”的第二天开始课堂教学。根据单元教学顺序,“二度上课”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要求全体教师参加活动,并参加最后的活动总评。

4.全员参与评教

在“二度上课”结束后立即组织总评会议,同样先由“二度上课”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理念阐述,同时也谈谈“二度上课”的感受。接着由参与教师进行活动发言,可以针对课堂教学理答,也可以针对“二度上课”教研活动的感受进行说理。“首度上课”和“二度上课”的教师还得就异同处互动交流,共同提高。最后由活动主持人从全局的角度对本次“二度上课”教研活动进行总评和引导,让大家较为清晰地了解和知晓“二度上课”教研形式和教学走向。

二、“二度上课”的课例阐述

1.两次上课的单元教学计划

本文以水平二(四年级下)“跑”的单元教学位内容的两次上课的单元计划进行比较(见下页表格)。

2.变化

本文以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为例阐述“二度教研”设计的变化。

变化一:取长补短

“二度上课”首先要保留“首度上课”教师好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尽量避免再次出现“首次上课”的不足之处,完善“首度教学”。“二度上课”的一个特点就是取长补短,保持优势完善教学。在“二度教学”的课堂上,“首度上课”的优点还可以继续看到,而针对评课意见中对“首度上课”不足之处得到完善的修改后,教学将更接近完美。

首度上课与二度上课的单元教学计划对比表

例如,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第一课时的“折返跑”教学中,“首度上课”的C老师采用了“点鞭炮”的教学设计,利用生活中的“点鞭炮”体验,结合折返跑技术学习进行教学,这样有特点和贴近生活的教学设计是本课的一大亮点。“二度上课”L老师的课堂教学保持了这个优势设计,但她认为C老师在“点鞭炮”的设计中,只是简单的采用原地“点鞭炮”,仅仅停留于“折返跑的启动加速动作”,消解了“折返前的侧身下蹲转身动作”。鉴于此,L老师二度上课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近“鞭炮”前做“上步动作”再“点鞭炮”练习,这样就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技术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对“首度上课”的取长补短。

变化二:去粗取精

“二度上课”中另一个特点就是去粗取精:留下有效的教学设计环节。“二度上课”的教师在观察“首度上课”后,针对课堂中好的设计肯定并保留下来,有缺陷和不合适的环节,没有修改的可能,或者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可以去除“首度上课”的某些环节重新设计。鉴于修改的时间太短,只能针对某些细节进行改进,否则,教研就失去了主题,失去了“二度教研”的目的。

例如,在本单元第二课时的“不同姿势的起跑触物折返跑”的教学中,“首度上课”的Z老师在主体练习部分中设计了多达15种不同姿势的起跑触物折返跑练习方法,学生练习兴趣较高,但课堂流畅性遭到破坏。在“二度上课”时,Y老师把15种练习方法分成三大类,每类采用任务卡的形式让每组有选择性地进行自主练习。这样,不仅避免了Z老师因内容多而走过场,同时,选择性的“菜单”练习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对比两堂课,第二堂课在第一堂课的基础上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了保留,把练习形式进行彻底删除并重新组合,这样的去粗取精地选择是本次“二度上课”一次大胆地创新变革。

变化三:求同存异

“二度上课”教研中的“同”是指两位上课的教师首先要统一思想,尤其是“二度上课”的教师要尊重“首度上课”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重难点和一些大体的设计意图,毕竟每一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还有,“二度上课”的教师准备时间只有一个晚上,若对“首度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大手术”,也是不大可能或是不完美的。假如都从个人的角度出发,那“二度上课”教研活动就成了各自的舞台,就很难完成预期的教研目的。所以,“二度教研”需在“大同”的思想下发挥各自的“异”,彰显上课教师的个人魅力和特点,这样的教研活动才显得更有意义。

例如在本内容单元教学的第三课时“多种形式的折返跑”教学中,两位上课教师对该课时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达成了一致(重点:侧身急停、急起;难点:重心放低、身体协调、快速反应)。而Y老师的特长项目是跨栏,L老师的特长项目是篮球,两位教师在教学中都把自己的专业特长融入到折返跑练习中去。Y老师采用“跨+跑”的组合形式,通过跨越一定障碍进行折返跑练习。L老师将篮球元素加入教学中,采用运球和“莱格儿跑”做折返跑练习。两位教师在“求同存异”的认识下,两堂课都取得了预期效果,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学。

变化四:推陈出新

“二度上课”教研活动中的“二度上课”就是在“首度上课”基础上,呈现一堂相对更加完善的课堂教学,是“首度上课”推陈出新的蓝本再现。“二度上课”是基于“首度上课”框架,在“二度上课”的课堂上,可以看到“首度上课”的影子,甚至是大部分教学环节,但看似第一堂课,却又是一堂有所变化的教学课。

例如,在本内容的第四课时“10米×4折返跑——考核”教学中,“首度上课”的Z老师采用了二次考核的方式,即在准备活动结束后,进行第一次考核,再在主体教学结束时进行第二次考核,以最好的一次成绩作为考核成绩,这样的考核有利于学生成绩的发挥。“二度上课”的L老师仍然采用了这种二次考核的方式,但他认为在二次考核中间的环节中,Z老师没有注重学生折返技术的强调练习,L老师就在中间教学中加入了技术练习的教学环节,这样推陈出新的教学设计,非常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发挥技术,应用于实际。

三、与同课异构的关联

“二度上课”和“同课异构”这两种教研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教研活动形式,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相似和不同之处。

1.相似之处

相同的教材内容,不管是“二度上课”还是“同课异构”都是根据同一个教材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两者都是为同一个教材内容服务的。相同的教学目标,两者都是为了达到同一个教学目标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2.不同之处

上课次数的维度不同,“二度上课”是纵向维度上的两堂课,而“同课异构”是横向维度上的若干堂课。教学设计的层次不同,“二度上课”就像是同一幢楼的上下层关系,没有下层就不可能有上层,上层基于下层并给予延续;而“同课异构”则是同一幢楼的同层关系,同一层里有若干个单元,相互之间可以单独成立。

四、建议

1.“首度上课”教师的压力。当“二度上课”教师的“锋芒”完全盖过“首度上课”教师时,会造成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和阴影;同样的“首度上课”教师的课上得“挺好”或者是“不好改”的情况下,“二度上课”的教师也会受到相应的压力。所以,不管执教者还是看课者,或者是组织者,都要端正思想看待上课教师,不能以一次教研活动的课堂教学好坏来评价教师,更何况教研活动本来就是解决问题的,不能以竞赛的视觉看待执教者。

2.本次“二度上课”教研活动由于各方面因素制约,“二度上课”是在不同的班级进行。笔者认为,“二度上课”应在同一个教学班进行施教,其效果可能会更加明显。但一切想法还需要实践的检验,才会知道哪种形式更适合更合理。

3.本次教研是以单元计划为基础,但在单元计划的制订和理解上,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的认识,导致“二度上课”也在一定程度上夹杂了更多的个人因素,影响了教研效果。笔者建议,“二度上课”教研活动开展之前可以进行一个全体执教者的专门解读会,尽量减少个人因素对整体活动的影响。

4.“二度上课”教研形式只是一个正在摸索的创新之举,依据本次活动的经验,甚至可以进行三度上课、N度上课等再度上课。上课教师可以是重复上课,也可以有新的教师加入。不管有几次上课,目的只有一个—完善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的学生。

[1]苏玉青.圆桌教研:“二度教研”互动特制[J].新课程(综合版),2009,1.

[2]陈俊.创新教研方式提升教研品味——以市级教研活动实施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3,5.

[3]李岩.创新教研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1.

猜你喜欢
二度教研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图说·“梅”开二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课后二度设计的两个“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