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美稣 余思勤
【摘 要】 为提出有利于上海港港口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利用SWOT分析上海港港口在信息化战略中的优、劣势及机遇和威胁,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动条件,借鉴世界各大港口的竞争激励机制、电商和物流的快速发展经验,提出上海港的港口信息化发展应采取增长型发展战略,在未来上海港港口信息化的发展上,应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关键词】 港口信息化;SWOT分析法;增长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使长江三角洲地区致力于构建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对上海口岸发展理念、现代化建设等提出了更多要求。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将生产要素优化重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高企业实力和经济效益的方法,这也适用于港口信息化发展。在港口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上海港港口信息化发展需要优化的发展策略。
1 上海港港口信息化的发展
上海港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是我国沿海岸线的中心,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港开始了转型发展,利用自身交通地理优势和良好的国际大环境条件,开启了集装箱运输的转型大门。上海港引进国外先进电气设备,对部分码头泊位进行改造,建立一系列现代化码头,开启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随着“十二五”计划的推进,口岸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已获得一定的成果:构建大通关平台,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制定标准的制度,推进了规范化发展;运用技术创新,提升了信息现代化能力;信息与实际业务相结合,优化港口生产调度系统;综合信息化研究取得突破,使科学监管决策初步实现一体化。
2 上海港港口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
2.1 外部机遇
2.1.1 国内外经济上行发展,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2014年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开始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预测显示,2015年世界的经济运行会更好。分析表明,从2008年开始,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大大超过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201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26万亿元,贸易量增加。
2.1.2 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出台,创造理想的法律环境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颁布,为港口营造了更好的公共服务环境;交通运输部通过《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上海口岸“十二五”发展规划创新了监管模式。这些都为港口信息化发展,带来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2.1.3 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战略
我国港口建设快速发展,加快上海成为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十一五”期间,确立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战略目标,优化口岸枢纽功能和整体环境,提升上海港口服务水平和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使上海成为具有强大服务功能的智网型航运中心。
2.1.4 进入大数据时代,国内外港口加强信息化发展
2012年步入大数据时代,信息化迅速壮大,引起了各港口建立数据交换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换,实现港口业务电子化。汉堡港通过完善信息网络系统,巩固了港口地位;新加坡将信息技术与自动化设备应用到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增值效益。
2.1.5 信息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
我国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步伐较快,信息技术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共十八大提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目标。将信息科学技术创新应用到产业结构升级中,以此提高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和活力。
2.2 外部威胁
2.2.1 世界各大港口的激烈竞争
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港口信息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采用现代化智能的管理方式,提高其运作效率,各大港口间竞争激烈。亚太地区,我国高雄港、香港港等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积极开展港口信息化建设,参与抢占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竞争局面异常激烈。
2.2.2 国内港口间的竞争
大连、天津、宁波、珠海等港口积极增加口岸发展的投入,在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通过采取争夺客户资源等措施,提高港口的运作效率。以上海港为中心的周边港口也在不断发展,由原来备用港发展成为干线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沿线港口竞争性发展。
2.2.3 现代电商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港口提出挑战
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激化电商爆发式发展,物流成为电商发展的核心。国家大力支持电商物流发展,提供优越的市场条件,给港口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现代港口向着口岸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这就要求港口提高服务功能和运输能力,对口岸信息化提出挑战。
2.2.4 港口企业对发展方式进行战略调整
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结构更能适应发展,因而我国提出了调整结构以改革港口企业。通过以资本为依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方式的创新,要求港口建立区域性的服务网络和优化的集输运体系,使港口朝着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2.2.5 港口国际化的发展形成了潜在的威胁
世界作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有机整体,随着国际投资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进入港口企业市场,使投资方式日益多样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等方式使市场主体关系更加复杂。上海港的国际化发展,使其未来竞争更加激烈。
2.3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的建立
外部因素评价步骤如下:
(1)列出关键的外部因素,建立上海港港口信息化发展外部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见图1)。
(2)赋予每个因素其权重,确立判断矩阵
(3)采用专家评分法进行评分。
(4)将各个因素的权重和对应的评分相乘,得出各个因素的加权分数。
(5)将各个因素的加权分数相加,可以计算出总加权分数。
根据上述步骤建立上海港港口信息化发展的EFE矩阵(见表1)。
综上,得出总加权分数为2.866,高于平均总加权分数。这说明上海港未来信息化发展能够利用机会来规避威胁,机会大于威胁。
3 上海港港口信息化发展的内部条件
3.1 内部优势
3.1.1 上海的信息化发展水平高
在2014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全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上海蝉联榜首。这代表上海正逐步向智慧型城市发展,在城市建设和服务企业发展方面都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并取得了较好成效,给上海港信息化建设夯实了基础。
3.1.2 上海港的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
上海港从1990年以来吞吐量逐年增加,2014年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万t,集装箱吞吐量超过 万TEU。这为信息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并带来了需求。
3.1.3 上海具有现代化发展所需的人才和技术
人才比较优势是上海重要的资源,人才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促进科技的发展进步。从“十二五”规划开始推动实施国际航运人、技术产业化等计划,吸引了国际人才向上海港集聚,发挥多元化人才和创新技术对港口发展的驱动作用。
3.1.4 口岸服务产业已有相对完整的机制
通过政府等相关部门和港口企业的建设,上海港建立了电子服务系统,提高了港口的作业能力和效率。利用物流优势,整合产业资源,延伸港口服务范围,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服务链,使与口岸有关的服务性产业达到基本完善的水平。
3.2 内部劣势
3.2.1 管理的智能化和系统化不够强
虽然上海港信息化服务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不能满足快速发展中的港口服务的需求。由于不同码头、厂家、企业、政府部门信息建设的时间不同,导致了信息数据出现无法标准化和集中化的问题,因而仍需完善。
3.2.2 各港口超负荷运营与设计通过能力不相符
上海港各港区现今吞吐量大都超过其设计的能力,港口的泊位能力已趋于饱和,不能满足增长中的集装箱运输发展需求。因此,一些船舶运输企业将部分增量分散到上海港的周边港口。
3.2.3 上海港港口的软环境相对滞后
在信息化方面,港口的软环境建设相对不足,相关服务规模偏小、层次较低,在发展中没有完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发展规划中,因而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也影响了港口的信息化发展。
3.2.4 港口服务同质化,方式趋于单一
港口企业提供同质服务,出现了无序竞争,甚至一些中小型码头在建设和经营上出现了无序性和盲目性。港口服务部门间缺乏协作,导致了资源浪费。
3.3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
根据同样方法,建立上海港港口信息化建设发展的IFE矩阵(见表2)。由表2可知,得出加权总分是2.993,说明内部条件优于外部条件。
4 上海港港口信息化发展的SWOT分析
根据SWOT分析模型(图2),得出上海港港口信息化发展现在处于4个象限的Ⅰ象限中。Ⅰ象限表现为外部机遇较多,内部优势明显,因而上海港应积极发展港口信息化,加大投入。
5 结 语
根据上海港港口信息化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建立EFE矩阵和IFE矩阵,分别得到加权分2.866和2.993,说明机会可以战胜威胁和内部优于外部。根据SWOT模型,表明上海港港口信息化发展应采取增长型发展战略。
港口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未来上海港港口信息化的发展,应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1)提高港口服务功能,完善港口信息化产业链;(2)优化口岸区域布局,提升口岸核心竞争力;(3)整合港区业务流程,促进数据交换与整合;(4)对信息服务资源合理共享,提高口岸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秋敏,刘隐.上海港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刍议[J].集装箱化,2006(1):13-15.
[2] 高岩松,项鹭,程鑫,等.港口海上交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5(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