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言”悟“意”以“言”表“意”

2015-10-22 19:37翁小燕姜树华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熟能生巧自然段剪纸

翁小燕+姜树华

【课堂实录】

一、 感悟姥姥的“神”。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姥姥的剪纸怎么样?(课件出示:剪纸图片)找个词语形容一下。

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活灵活现……

师:大家的这么多感受,用课文中的一个字就能概括,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看。

(有两三个学生已经举手,其他学生快速翻书后纷纷举手说:神,老师板书:神)

(一) 感受技艺的“神”。

师:姥姥剪纸有多神呢?读读课文1—6自然段,用笔画出相关语句。(出示自主活动要求)

感悟姥姥的“神”

1. 读读课文1~6自然段,想想: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姥姥剪纸“神”,画出相关

句子后,再品一品。(留意一下,有些词语用得非常妙哟!)

(生边轻声读课文,边圈画。)

师:老师刚才发现大家品读的句子真不少,还有些会读书的孩子把那些写得精妙的词语给圈画出来了,咱们就这样读着、画着、品味着,感受自然就有了,赶紧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吧!

感悟姥姥的“神”

2. 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组员互相补充。(交流时可以先有感情地读好让你深有感触的语句,再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各组学生在小组内热烈而有序地交流着,老师走到各组内认真倾听并相机点拨。)

师:哪一组先来汇报?(第二组特别积极)好,先请第二组的同学说说。(老师看着其他小组)咱们可要仔细倾听,当有人说到的词句与你发现的相同时,请及时补充。

生1:我想先给大家读读这一句: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这句中“心灵手巧”就看出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了。

生2:还有“左邻右舍”“都”也写出了姥姥的剪纸作品很受家乡人们的欢迎,也能看出她的“神”。

师:关于这句话,其他组有补充吗?

第五组一男生:我感觉写“左邻右舍都贴”其实是从侧面来写姥姥剪纸的“神”。

师:大家读读是不是这么回事?(不少学生纷纷点头)

师:你想想,当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开入篇就这样写时,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自豪。

师:你自豪地读一读。

生:他还会特别开心,因为这是他的姥姥。

师:你也开心地读一读。(生读后)咱们一起来夸夸姥姥。

师:第二组接着汇报吧。

生3:我想说说这一句: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我从两个“普普通通”可以看出姥姥剪纸的工具和材料都非常简单,但居然“要什么有什么”了,姥姥真是太“神”了!

一生补充:还有“翻来折去”这个词,说明姥姥剪纸的方法也没什么特别,但却“无所不能”,这也能看出姥姥“神”。

师:看似随意而写的几个词,但却给我们以强烈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姥姥剪纸的“神”。谁想再来读读这句话,让咱们感受这对比的妙用。(一生读,大家仔细倾听。)

师:好,接着汇报。

生4:我觉得这句话最能看出姥姥剪纸的“神”,你们听:“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生讨论,仿说,略)

生:大家请看这一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生讨论,略)

(课件出示,生齐读:姥姥剪纸真是“神”了!)

(二) 探寻高超的“秘”。

师:姥姥为什么这样神呢?默读课文的第4、6两个自然段,找找原因。

我觉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原因有:、。(友情提醒:可从句子中找找关键的词语。)

(生边读边画着,不时还有同桌互相讨论几句)

师:刚才的探秘过程中你有了哪些发现?

生:我觉得姥姥之所以能剪得这么神,是因为她剪纸时都聚精会神的,就像这句话说:我看惯也记牢了……。我觉得这“身心入境”就是姥姥剪得神的法宝。

生:还有,第6自然段有一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姥姥因为经常剪,已经熟能生巧了,所以才能剪什么都这么像!

师:这就应了一句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一直让作者笑源记在心中,所以——(出示)

在笑源总写不好字的时候,姥姥的这句话让她明白:

熟能生巧,总,。

在笑源为写不出好文章而苦恼的时候,姥姥的这句话让她坚信:

熟能生巧,总,。

(生自由练说后展示)

师:这高超的技艺也并非一一朝一夕之功啊!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朴实却富含哲理的话——(生齐读: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点评】:“留意一下,有些词语用得特别妙”“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这些学习提示的出现,有意识地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引向关注文章的语言。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完善,再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学习成。学生汇报、倾听、补充,一次次走进字里行间,揣摩一句一词精妙,实现了“意”(感悟姥姥剪纸的“神”)与“言”(品味文章写法的精妙)的巧妙整合。

二、 品味剪纸的“情”。

师:除了家家户户的窗花,姥姥剪的最多的是什么?她为什么这么做呢?读读课文7~12自然段,根据活动的相关要求开始学习吧!

品味剪纸的“情”。

1. 自由朗读课文7~12自然段,想想:从这一幅幅剪纸中,你体会到姥姥怎样的情感呢?

2. 小组内练读、交流:

(1) 分角色朗读7~11自然段,感受当时其乐融融的场景。

(2) 从这一幅幅剪纸中,你体会到姥姥怎样的情感呢?

(第四组展示):

生1:我发现作者和姥姥感情特别深厚,姥姥也特别爱这小孙子。我们组想来读一读。

(组内3人分角色朗读)

师:一个顽皮,一个慈祥,屋檐下洋溢着那浓浓的亲情。还有哪一小组也想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第六组也展示朗读,尤其那扮演姥姥的那个女孩子特别入境。)

师:就这样,姥姥用这包含着浓浓爱意的剪纸将幼时的“我”拴在了屋檐下。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第12自然段)

优美的语言中蕴含着真挚的感情,让我们试着记住这一段。(出示12自然段内容的填空形式)

(生练习背诵后,2人站有声有色地背诵。)

【点评】:语文的学习指向积累,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是一条规范、积淀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相对本活动的前5个自然段来说,这一节是概括描述,是情感的一次升华,简短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值得朗读和积累,而且能在课堂上给时间让学生练习背诵经典段落,值得赞赏!

三、 倾诉祖孙的“情”。

师:美好的童年时光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现在,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让我们读读第13自然段。(出示活动要求)

倾诉祖孙的“情”

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剪纸画面的句子,并试着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字:

(师巡视,并相机让几位同学将自己取好名字写到黑板上:《凝望》《无声的爱》《联结》《我是风筝,你是线》)

师:让我们来看看大家给这幅剪纸取的名字,能说说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吗?

生:我取名叫:凝望,是因为每次笑源离开时,姥姥就会像图中的老牛那样凝望着孙子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不舍。

生:我取的名字是:我是风筝,你是线。我觉得作者无论走多远,走多久,姥姥的思念都会像牵引风筝的线一样,牵着他回来的。(听课老师边鼓掌边啧啧赞叹)

……

师:姥姥寄给我这幅剪纸,是想对我说什么呢?看到这幅剪纸,我又想对姥姥说什么话呢?(出示)

倾诉祖孙的“情”

姥姥:源源,

笑源:姥姥,

(选一个角色练习说一说。)

师:让我们给这充满温情的画面配配画外音吧! (音乐起)姥姥说——

生:源源,你在学校要照顾好自己呀!别冻着,也别饿着,要多吃点!

师:笑源说——

生:姥姥,我真舍不得你,你在家也要照顾好自己呀!

……

师:看来,这一幅剪纸,可以抵得上百封家书呀!因为爱,姥姥用剪纸把我拴在了身旁,更是因为爱,姥姥用剪纸祝福我走得更远,生活得更好。所以作者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引读)只要……

师:课文学到这儿,你觉得姥姥的剪纸仅仅是件艺术品吗?(生摇头)你觉得它还像什么呢?

生:它就像信鸽,为他们传递想说的话。

生:我觉得它就像桥梁,沟通了两人的感情。

师:是呀,这是爱的使者,这是情感的桥梁,它一头连着我,一头连着姥姥,(板书:姥姥情“我”)让我们记住这浓浓亲情的见证者――读题(姥姥的剪纸)。

【点评】:这一学习活动设计非常精妙。一个剪纸,无限情意。给剪纸“取名字”看似是对画面指向的内容概括,实质上是巧妙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文本中的语言描述,将学生的心灵引向画面和语言的意象。“加画外音”这个学习活动,不仅是在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境,更是在帮助他们将阅读的收获转化为自己内心“言”“意”的新生。

四、 检测反馈

师:有位同学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好想》,音乐起,师读:

(媒体出示小诗,生齐读:每当我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 / 总会想起月光下的姥姥 / 还有那慈祥的面容 / 还有那恬静的微笑 / 忘不了姥姥亲切的话语 / 忘不了姥姥勤劳的身影 / 忘不了姥姥剪纸的刷刷声 / 好想 / 一切都回到从前 / 好想 / 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师:写诗其实并不难,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姥姥,对剪纸肯定也有了很深的感情,仿照这首小诗,你也来写一写。(媒体点击出现空白的诗行):

每当我,/总会想起,/还有那,/还有那。/忘不了,/忘不了,/ 忘不了。/好想 /一切都回到从前,/ 好想 /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学生在音乐声中练笔,然后交流。)

师:同学们,也许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像笑源的姥姥这样,有一手绝活,但他们却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有一颗爱我们的心。是呀,正是在他们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个关切的眼神下,我们一天天长大,所以此刻也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我们的亲人说一声:“感谢你们,伴我一生!”(音乐起)让我们把这颗感恩的心带出教室,带进我们的生活!下课!

【总评】

能作为范例的课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学习者理当抓住文本独特的“言”的,体会作者对“意”的巧妙构思,内化为自身的语文能力,也就实现学习者的“言意”新生。

赏“言”悟“意”学习,是由未知到已知的心智成长过程,是接受字里行间的情感熏染过程。课文为什么能让“姥姥剪纸技艺出神入化”深入人心?那是因为文章中有精彩语言,有典型事例,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将文本的言语推至学生注意力的中心区域,引导学生从“品词析句”的角度品味课文恰到好处的言语,从而体会出作者“言”的精妙,“意”的深远。

以“言”表“意”学生在“赏言悟意”的过程中,“言”在不断吸收与积累,“意”在不断酝酿与积蓄,它们在孩子们的心底里自然流动,这时需要营造一些“表达场”,让学生一吐为快:对精彩语句的模仿(你姥姥神了……),给剪纸取名字,对文本留白处的填补(想象祖孙俩的对话),对语言的提炼和情感的升华(《好想》这首小诗的创作)……一次次地给了学生历练言语、理解感悟的时间与空间,而学生在一次次的言语表达中,既能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意”的流淌,更可喜地是,我们看到了学生对言语表达的斟酌、收获与拔节。

如果我们语文课堂,都能这样,既能注意到对文本中“意”的深刻体悟,又能关注到对文本中“言”的深切品读,那么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但能享受到“赏言悟意”的体验之乐,更能收获到新生“言”“意”表达后的成长之喜!

(翁小燕,“雉水名师姜树华工作室”首批学员如皋市骨干教师,如皋市高明学校教科室主任。)

猜你喜欢
熟能生巧自然段剪纸
熟能生巧
剪纸
秋天
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
美丽的秋天
剪纸
剪纸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