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文教育研究表明,语文教学就是语境教学,语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语境教学具有纠偏功能,能够纠正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偏误一些观点和做法的功能,如对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取向、教学模式运用、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起到纠偏作用;具有高效功能,能够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使教学始终充满浓浓的语文味,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解释功能,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研究的一种分析框架,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种种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具有奠基功能,是各种语文教育理论发挥作用的基础理论,语境教学是基底,属于语文教育学的元理论范畴,是各种语文教育理论的平台和基础。
任何语文教学现象的出现,都产生于特定的语境,这种语文教学现象是否符合语境教学基本原理,就成了判断该种教学现象是否合理的关键性因素。基于此,我们可以根据语境教学的基本要求,将刘友开先生领导的团队所开展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研究,放在教学语境背景下探讨其合理与否。
一
根据语文教学存在的社会文化语境,刘先生领导下的研究团队推出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基本模式”具有适时性特征。
我们知道,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需要有与之相应的语文教学模式,社会文化变迁必然导致语文教育模式发生改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与意识形态要求相一致,“红领巾教学模式”盛极一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是教学模式创造辉煌的年代,诸多语文教育名师都推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因而在21世纪来临之际,语文课程改革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但在改革中也出现了否定一切的倾向和苗头,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运用被打入冷宫,课程改革出现停摆现象,无效教学笼罩着语文教学。2006年前后,开始出现反思语文教学模式运用情况。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刘先生的研究团队,审时度势,在反思中认识到,“教无定法”固然是教学艺术发展的需要,但“教学有法”应是语文教学的常态,语文教学不是不需要模式,而是如何让教学模式达成有效教学,如何让教学模式具有教学的针对性,如何让教学模式由高大上变为家常菜,让每位教师都能够操作运用。很明显,刘先生的研究团队顺应了社会文化语境的发展需要,针对不同的文体样式,将教学模式、有效教学和文体学理论有效嫁接、完美整合,创造性分别提出可供操作的不同的教学模式,为解决小学语文教学的无效现象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
从教学文本的上下文语境要求看,刘先生领导下的研究团队推出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基本模式”具有科学性特征。
上下文语境就是语言内环境,指语言符号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口语交际中的前言后语和书面交际中的上下文。上下文语境具有制约与解释功能,要求教学模式要体现上下文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首先,上下文语境要求语文教学模式要有联系观和整体观,教学模式无论如何变,一般都要体现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特点;体现出阅读积累——体验感悟——迁移运用的发展过程。我们在研读刘先生及其研究团队推出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基本模式”中发现,都充分体现了这两方面的需求。
其次,上下文语境要求教学模式体现文体特征要求。从其内容和语义层次看,上下文包括语音环境、语义环境、语法环境、语段环境、篇章环境、语体风格环境等,其中语体和风格环境是笼罩整个话语之上的一种上下文语境因素。而文体样式恰恰是语体的具体体现,特定的文体样式从属于特定的语体类型。因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要受到文体样式的制约,体现出文体样式的基本特点。
刘先生领导下的研究团队“为了探索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类型课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结构方法,为当下的语文教学研发有效教学方法的借鉴、改进与创新的教学资源,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我和我们的研究团队——镇江市润州区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试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类型课文进行分类”[1],提出了“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类型课文有效教学基本式的研究”课题。他们充分研读教材,分析归类,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根据具体的文体特征细分为古诗类、新诗类、儿童诗类、文包诗类、写人记事类、写景状物类、议论说理类、历史故事类、寓言故事类、童话故事类、民间故事类、神话故事类、科普类、应用文类、口语交际类、习作类、课外阅读活动指导类等18种类型。与之相应,根据不同的文体文体特征提出18种有效教学基本结构模式。比如根据诗歌的抒情性、意象性、音乐性特征提出了古诗类课文有效教学基本结构模式:① 创设童趣导入古诗课题,整体感知全课古诗内容→② 感受童趣粗读古诗篇章,了解掌握全课古诗大意→③ 分享童趣精读古诗要点,欣赏品味全课古诗特色→④ 表达童趣仿创古诗作品,学习写作自已的新古诗→⑤ 生长童趣推荐古诗经典,拓展延伸激励读写古诗。
当然,研究团队不是抽象的根据诗歌特点来提出单一的诗歌教学模式,而是根据具体的诗歌样式进一步提出相应的不同教学模式。如,为体现新诗特点进一步研发出新诗类课文有效教学基本结构模式:有① 以诗导读→② 粗读感知→③ 精读朗诵→④ 品读赏析→⑤ 导学仿创;也有① 诵读新诗,走进文本,让孩子乐学→② 品悟新诗,走近诗人,让学生乐说→③ 仿写新诗,彰显个性,教学生会写;还有① 引入小诗,导入新课→② 听读诗歌,整体感知→③ 接触文本,反复诵读→④ 细读诗歌,指导欣赏→⑤ 放飞思绪,练习仿创→⑥ 把握主题,感悟诗情→⑦ 模仿诗歌,动笔创作→⑧感情朗读,熟读成诵。等等。
再如,儿童诗类课文,构建了有效教学基本结构模式:① 诵读优秀的童诗,激发浓厚的兴趣→② 点燃创作的激情,倾听花开的声音→③ 引领倾情的品读,润泽心灵的净土。
更有意思的是,对文包诗类课文,提出的有效教学基本结构模式是:① 自主阅读诗文,以文感知诗意→② 互动释疑解难,练习感情熟读→③ 诗文对照品读,领会诗情文意→④ 探讨情景意象,识景悟情明理→⑤ 迁移读写运用,习得语言文法。这一模式鲜明地将文包诗的教学重点定位为诗歌学习,充分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本意。
根据上下文语境的基本要求来创建语文教学模式是汉语语义规律的基本要求。汉语语法特点与印欧语的“形合”特点不同,词与词之间没有明确的形态变化的标记,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意合”,其基本规律就是徐通锵先生指出的汉语语义规则,即“已知的信息统率、驾驭未知的信息,其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大体上就是‘前管后或‘上管下,即前字管辖后字的组配选择,上句启示下句的语义范围和陈述走向”[2]。这一规则决定了语文教学要根据上下文的基本要求来构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刘友开先生领导下的研究团队推出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基本模式”,恰恰顺应了这一要求,符合汉语规律和特点,具有科学性特征。
三
从课堂教学的情景语境的要求看,刘先生领导下的研究团队推出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基本模式”具有可操作性特征。
课堂情景语境要求教学模式能够适应教学现场情景,具有可操作性特征。刘先生领导下的研究团队推出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基本模式”,不仅是理论建构,“大胆假设”的结果,更是“小心求证”,现场实践的结晶。他们“研发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类型课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就在立足课堂的‘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炼的‘教学现场建构 起来了,也是‘在教学现场践行的”[3]。可见,他们的研究成果是具体的教学情景语境中诞生的,来源于课堂,服务于课堂,很接地气,具有草根特色,是一种行动研究,既适合教师教学需要,也适合学生学习需要,可学可用,操作性强。其研究成果专著《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基本模式——关于不同类型课文的教法研究》书中所呈现出的大量鲜活、生动的课堂实录证明了这一点,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由上可见,刘先生领导下的研究团队推出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基本模式”,从语境教学视野看,具有适时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特征,体现了时代要求,符合了汉语规律,适应了教学情景语境,因而其合理性和正确性是不言而喻的,值得广泛推广。
此外,关于这些教学模式的推广方面,我建议,刘先生及其研究团队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这些模式走出镇江,走出江苏,走向全国;走进教师,走进高校师范课堂。
【参考文献】
[1]、[3]刘友开:《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基本模式——关于不同类型课文的教法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第2、3页)。
[2]徐道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第187页。
【作者简介】
孔凡成,淮阴师范学院教授。著有中国大陆第一部系统研究语境教学的理论专著《语境教学研究》,获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理论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