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山东地方报纸述略

2015-10-22 06:58姜璐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创刊日报馆藏

姜璐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济南250100)

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山东地方报纸述略

姜璐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济南250100)

本文从民国时期山东报业概况、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山东地方报纸概况、山东地方报纸特点分析、山东地方报纸的史料价值四个方面,对山东省图书馆馆藏中的民国时期山东地方报纸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与研究。

地方报纸民国时期山东省图书馆

民国时期文献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为抢救、保护民国时期珍贵文献,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2011年,国家图书馆联合国内文献收藏单位,策划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并在2012年启动,山东省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作为成员馆之一参与其中。2014年,我馆又申请了“有关山东革命时期报刊书目提要”的出版项目,作为撰写人之一,现对我馆馆藏民国时期山东地方报纸做简单描述与分析,以便日后更好地利用与保护。

1 民国时期山东报业概况

整个民国时期(1912-1949),山东报业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笔者按照中国历史进程特征大致划分为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统治兴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历史时期进行概述。在此期间山东先后创办各类报纸470多种。其中有官报、党派报纸、民办报纸、军队报纸等。这些报纸中,国民党统治区各党派、群众、民间办的各类报纸共有340多家;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区办的各类报纸共有130多家[1]。

1.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即北洋政府时期。通指民国初年到国民党北伐成功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的转型时期,也同样是中国新闻业转向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在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体,成立了中华民国,摆脱了清廷的言论出版禁律,人民有言论、著作、集会的自由。在这种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中,民主自由、言论开放成为时尚,各派政治势力竞相办报,中国的新闻出版业呈现出一种逐步发展的趋势,同样山东也不例外。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新思潮的传播,山东报纸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山东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山东报业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据1923年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全国共有报纸1134种,其中济南拥有报纸25种,报纸拥有量居全国第五位,内容大多则以农工商教育类为主[2]。1.2国民党统治兴盛时期(1928-1937)

随着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中国进入了国共两党尖锐对立的内战时期。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国民党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对进步书、报刊严格禁止。共产党和革命社会团体,甚至一些进步人士和中间势力的报刊屡遭取缔、封杀,有些报纸的出版工作被迫转入地下,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山东各地只有20多家被国民党当局严密控制的报纸在出版,平均期销售量不过两三千份,有的只有几百份。

1.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政府无奈之下与共产党合作,原国民党政权控制的报纸大多纷纷停刊,在共产党创建的抗日根据地,一大批宣传抗日救国的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创办发展起来,报纸的出版地也由城市向县区转移,到1941年5月,根据地有主要报纸25种,发行总数在6万份以上[3]。

1.4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解放战争时期,是民国时期山东报业发展的兴盛时期,整个新闻出版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意欲恢复建立其独裁政权,中国共产党更是要冲破国民党当局的束缚与钳制,国共双方又一次进入内战阶段。在新闻事业方面,双方深知舆论宣传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均千方百计抢占舆论阵地。另外,其他进步人士和民主党派的报刊也纷纷创刊或复刊,加入占领新闻阵地的斗争行列。到1948年,济南共有《山东民国日报》《大东日报》等日报7家;有《中报》《华北新闻》等晚报4家。青岛发行的报纸有对开日报4家、4开日报1家、晚报4家,英文日报4家,每天销售5万份左右[4]。

2 馆藏民国时期山东地方报纸概况

为保证馆藏报刊质量,突出馆藏地方特色,上世纪五十年代,根据省级图书馆的方针、任务,我馆制定了“在收集全国主要报刊的基础上,注重收藏地方性报刊资料”的收藏原则,加强了地方性报刊的搜集整理,将建国前山东地方报刊资料列为主要搜集对象,并派人四处寻访。搜集与寻访文献的工作成为我馆日后对整个山东地区地方文献收藏体系的基础。

2.1馆藏概况

我馆对馆藏民国时期报纸的整理工作经历了一个艰苦而比较漫长的过程,付出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整理初期,我们只是对这些报纸按音序细分、上架,后期我们又进行了编目,录入数据进入ILAS系统,方便日后查阅,最后为了更好的保护这部分文献,采取了装脱酸盒的保存方法,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保护好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经整理后统计,我馆收藏的民国报纸共计375种,其中山东地区的有126种,占了民国报纸总馆藏的1/3。馆藏具体情况见表1(以创刊时间为依据):

表1 馆藏基本情况表

在整理过程中发现民国时期报纸破损十分严重,酥脆不堪,经常出现很多纸张掉渣而导致残缺不全,或粘连在一起无法打开,基本都已不具备阅览条件。导致形成如今现状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在新馆建成之前我馆馆藏面积非常有限,这部分文献全部打捆存放在防空洞,受当时条件所限没有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而且经过馆内几次的搬迁、倒架后,排放混乱;二是民国时期的纸张质量有严重缺陷,民国时期我国开始引进西方造纸技术,造纸过程中开始添加化学成份,导致纸张的酸度过高,老化迅速,经过长期存放后纸张极易酥碎,使得民国时期文献寿命大大缩短。

2.2馆藏民国时期山东地方报纸代表简介

2.2.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馆藏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报纸代表有:《大民主报》(1919年创刊)、《山东时报》(1918年创刊)、《齐美报》(1916年创刊)等。

《大民主报》:1919年10月1日创刊于济南,系中美合办,对开八版。最终因经营越来越不景气,在1928年5月,卖掉机器偿还债务,宣布停刊。该报是一份新兴资产阶级的报纸,名义上中美合资创办,其实美方分文未出。创刊初始,正值济南开展抵制日货运动,该报出社论、发号外,支持爱国运动,并对安福系军阀政府进行揭发。辟有《专电》《要闻》《特约通讯》《本省特载》《国内特载》《国际特载》《本省新闻》《本埠新闻》《外省通电》《宗教论丛》《小说连载》《外论》《演说》《时评》等众多栏目,大量报道国内外新闻,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又注意通过《经济》《本埠行情》等专栏,加强工商界的消息报道。因此,该报当时影响颇大,日销量曾达3000多份,成为当时济南第一大报[5]。

2.2.2国民党统治兴盛时期

馆藏国民党统治时期报纸代表有:国民党改组派机关报《青岛晨报》(1932年创刊)、国民党青岛市委党部主办《青岛民国日报》(1929年创刊)、国民党济南历城县党部机关报《国民日报》(1929年创刊)等。

《国民日报》:1929年创刊于济南,其前身是《历下新闻》,1935年终刊。国民党历城县党部机关报。该报报名由戴傅贤题,附有英文名ThePeopleDailyNews和出版地英文名Tsinan ShanTuong。一、二版主要刊登订报价目、本市影讯等生活广告;三、四版主要刊登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五、六版主要刊登国内、本省、本市新闻、通知、布告、指示和领导人的文章、讲话,省会广播电台节目单;七版主要刊登文学、小说连载及文学专栏,如圆圆周刊、儿童周刊等;八版主要刊登本市生活、经济信息,物价表等。该报是当时济南人民了解国际国内要闻,掌握生活讯息的报纸之一。2.2.3抗日战争时期

馆藏抗日战争时期报纸代表有:《大众报》(1938年创刊)、《群众报》(1939年创刊)、《济南新报》(1937年创刊)、《大众日报》(1939年创刊)等。

《群众报》:1939年8月1日创刊于清河地区(临淄县苇子河、大夫店等村),在清河区特委所属各县、区和乡村支部及八路军内部发行。出至第505期与《冀鲁日报》合并,成立渤海日报社。1944年7月1日,《渤海日报》出版。该报是中共清河区特委机关报,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报纸之一。清河特委书记景晓村为该报撰写了发刊词。该报主要刊载国内外重大新闻,反映抗日军民的英勇事迹,号召群众备战、藏粮、埋地雷,使日军“扫荡”多次失利。敌张店旅团司令部参谋三浦梧楼曾仿效《群众报》的式样,出版伪《群众报》,鱼目混珠,欺骗群众,企图破坏《群众报》威信。为此,《群众报》于1943年1月12日发表声明,揭露敌人阴谋。当年秋,敌人调集兵力进行“扫荡”,报社有30多人被俘,5人牺牲。在敌人“扫荡”中,报社撤离垦利驻地,出版过油印的《群众快讯》。

2.2.4解放战争时期

馆藏解放战争时期报纸代表有:《民言报》(1945年创刊)、《胶东日报》(1948年创刊)、《新民主报》(1948年创刊)等。

《新民主报》:1948年10月1日创刊于济南,对开4版大报。1949年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机关报《大众日报》迁来济南,同时,上级决定抽调新闻干部南下,《新民主报》出至1949年3月31日停刊。是济南解放后中共济南市委的第一张机关报,是当时解放区第一张省会大报。其版面安排:一版为要闻版,经常以特大字号刊登解放战争胜利的消息,创刊号一版头条刊登“寿光地方武装活捉王耀武”;二版为地方新闻版;三版为专版,《青年文化》《职工生活》《新妇女》《学习之页》等专刊与副刊交替见报,副刊的报告文学和其它文艺作品颇有影响,为不少新区城市报纸所转载;四版为国际新闻。该报除了宣传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外,《新民主报》的报道中心为“复工、复业、复课,巩固秩序”。报社于1949年3月31日报纸头版刊发本报重要启事:“本报奉命与大众日报合并”[6]。

3 馆藏民国时期山东地方报纸特点分析

3.1载体以报纸原版为主,附以缩微胶卷

3.1.1收藏报纸原版

报纸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的重任,面向公众传播社会最新动态、信息使命。报纸的原版原貌能够充分的反映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人民生活情况,更能充分、真实地展示当时当地的造纸技术与印刷技术,是对过去历史时期多个方面的重现。

例如我馆收藏有《渤海日报》自1944年创刊至1950年终刊的完整原版资料。该报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区出版物中影响力最大的一家党委机关报,从创刊起它就以其群众性、战斗性、时效性的独特作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历史的丰碑中深深刻下了它的光辉名字。

另外,馆藏纸质报纸从印刷方式来看有铅印、油印,并有少量石印。十九世纪,近代印刷技术传入山东,铅印、石印逐步取代我国古代的刻版印刷,成为印刷的主要方法。民国时期创办的各种报纸多数是平版铅印,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对付敌人的扫荡、进攻,印刷厂不得不随时转移、掩藏,或者化整为零,各自为战,为保证报纸的正常出版,不能出铅印就出手刻油印,印刷设备相当落后。随着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印刷条件逐步好转,印刷质量逐步提高。我馆馆藏中有《群众报》(油印)、《战士报》(油印)、《新胶东报》(石印)、《大众日报》(1941年11月12日至1942年1月为战时油印版)。

除此之外,我馆馆藏纸质报纸中还有部分通过接收、交换和受赠渠道获得的文献。其中包括接收出版机构的呈缴本、各政府机构或者单位交换、移送的文献以及收受机构或个人捐赠的文献,这几个方式的共同点是免费获得。在整理山东地区民国时期报纸资料时发现我馆馆藏中有:盖有赠阅、交换印章的济南铁路职工报社出版的《职工报》,盖有山东省博物馆收藏印章的《前锋日报》,合订本首页上标注有“青岛民言报社敬赠”字样的《民言报》。

3.1.2缩微胶卷补充报纸原版收藏

利用缩微胶卷收藏模式是我馆收藏山东地区报纸的重要手段,其中对民国时期山东报纸的收藏更是重中之重。从我馆缩微部成立之初,就把建国前旧报刊的缩微作为工作重点,建立鲜明的地方特色作为主旨。我馆馆藏缩微胶卷的构成方式有两种:一是拍摄我馆馆藏实物,二是从国家图书馆部分购入缩微胶卷。截止目前,缩微部对我馆馆藏山东地区民国报纸实物的拍摄制作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另外购买缩微胶卷补充我馆纸质本缺藏共45种,保存了大量山东解放区的史料,使我馆馆藏文献更加系统、完整,查阅资料更加实用方便,对研究山东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山东党史乃至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实资料,更是对我馆缺藏的重要山东地区革命时期报纸进行了有力补充。表2是我馆缩微胶卷补充纸质本缺藏具体情况(仅选取其中几种报纸作为说明):

表2 我馆缩微胶卷补充纸质本缺藏表

3.2馆藏报纸形式多样

馆藏民国时期山东地区报纸中有不少的创刊号、复刊号、终刊号、特刊、专刊、号外,这些特殊刊号对任何时期的报纸都有特殊的意义,对研究报纸的沿革历史提供事实依据,它们更是当今报纸收藏者们争相追捧的珍品。

3.2.1创刊号

创刊号是一种杂志、一份报纸的第一声呐喊,是办报人奉献给读者的见面礼。通常以“发刊词”、名人发表“代发刊词”或者“开头话”等形式向读者说明创办报纸的原由、办报宗旨、人员组成、稿件要求等内容,相当于一份报纸的出生证明。报纸创刊号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报头中标注“创刊号”;另一种是没有“创刊号”的字样,直接标注为“第1期”或“第1号”。

《交通部济南区铁路局日报》创刊号第1版刊登《发刊辞》:“交通部济南区铁路局为揭载路区消息、比较工作情形、刊布各项命令起见特发行日报、当兹发刊伊始、谨将日报意义略加诠释、敬告同仁以作发刊辞……”[7]。

1944年7月1日《渤海日报》第1版刊登《关于渤海日报的决定》:“为适应斗争需要,决定将原群众报改为渤海日报,并改为铅印,所有原报社机构人员一律不动。”[8]

我馆收藏的创刊号有:《民言报》(1945年10月20日)、《胶东日报》(1948年12月1日)、《前卫报》(1948年10月10日)、《山东荣军》(1949年5月20日)、《战勤报》(1948年10月6日)、《交通部济南区铁路局日报》(1945年11月21日)等。

3.2.2复刊号

一份报纸因为某些原因停刊了,后来重新出版发行,报社就出版“复刊号”,它是一份报纸生命的转折,一个生命的新开始。在整理我馆革命时期山东地方报纸发现,革命时期的报纸停刊原因,大多是因为抗日战争打响而停刊,后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复刊。复刊号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一种是报头直接标注“复刊第1期”或“复刊第1号”,另一种是刊期仍延续停刊时刊期,两种形式的报纸复刊号都会在第1版发表“复刊词”,对报纸的停刊原因、复刊后的报纸概况做出说明,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947年2月16日《平民日报》第1版刊登《复刊辞》:“本报创刊于民国十一年四月十日,当北洋军阀鼎盛之时,中遭五三惨案之变,因攻击日军兽行,被迫停刊一周;二十六年十二月济南沦陷停版,本报已有十五年艰苦奋斗史。胜利年余,本报始于今日复刊,重新与国人晤面,诚有不能已于言者,用特致意于国人之前……”[9]。

我馆收藏的复刊号有:《正报》(1947年1月15日)、《诚报》(1947年9月3日)、《平民日报》(1947年2月16日)等。

3.2.3终刊号

一份报纸的终刊,不外乎三种原因:政治的,经济的,人事的。研究史料发现,“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华行动开始,济南、青岛和津浦、胶济铁路相继失守,原国民党政权控制的报纸大部分停刊。终刊号作为历史的旁证,无一例外地折射出历史的某种现象。报纸的终刊与期刊不同,一般在终刊日的报纸出版时报社都会在报纸中刊载重要启事,阐明终刊的原因。

1949年8月20日《冀鲁豫日报》刊登《本报终刊启事》:“为适应胜利的革命形势及建设任务的需要,本社奉合结束工作,筹备出版平原日报。自八月二十一日,冀鲁豫日报宣布正式终刊,所有订户转为平原日报的订户,从二十二日起续发新创刊之《平原日报》。凡与本报手续有未清之处,概由邮政管理局负责办理”。[10]

我馆收藏的终刊号有:《新民主报》(1949年3月31日)、《冀鲁豫日报》(1949年8月20日)、《大陆日报》(1945年9月25日)等。

3.2.4其它刊号

报纸专号、增刊、特刊、号外是为庆祝某个纪念日或反映某一时间段的社会现象、记录报道某一历史事件或重大新闻而出版的报纸,通常不列入原有的编号。我馆收藏有:《民言报》正式创刊前出版的“专刊号”(1945年10月10日)、《前卫报》的“八一特刊”、《大众日报》为“日本宣传无条件投降”出版的“号外”(1945年8月11日)等。

3.3出版地相对集中

报纸的出版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报创办时期该地区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是各地区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把这些方方面面连续起来,能够呈现出地区历史发展的基本画面。这里把馆藏民国时期山东地区报纸中收藏量相对较多的地区罗列出来(见表3):

表3 馆藏民国时期山东部分地区报纸收藏数量表

从表3可以看出,这几个地区出版的报纸就占我馆这部分文献馆藏的一半以上,从另一个方面看,这几个地区多为山东省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出版活动活跃,报业比较集中。

另外馆藏中还有一些报纸出版地无法简单归属于某个城市或地区,尤其以军队报纸表现突出。如晋冀鲁豫野战军政治部出版的《人民战士》、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出版的《战友报》、冀鲁豫边区出版的《冀鲁豫日报》等,这是与当时的战事政局的关系分不开的。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开展了独特的、以根据地为依托的反侵略的游击战争,斗争环境恶劣。为了保存实力,使报纸不中断出版,报社人员“一手拿笔、一手拿枪”,报社跟着部队随时转移,没有固定的出版地,“游击作战”“游击办报”,甚至以牺牲宝贵生命为代价,顽强地继续播撒着抗战的火种。

3.4报纸版面刊登大量广告

在当今社会,报纸广告是广告众多形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从整理民国报纸来看,民国时期的报纸广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形式上看有纯文字和图文结合两种。尤其一些民营性质报纸,广告多、位置好,图文并茂,一般占版面的四分之一,多的占一半以上,一版头条就是广告,总之,重要的版面都不乏广告的身影。如《胶州日报》,共四版,除一版外,其余三版均有广告;《青岛时报》,其一版除报头外,其余全是广告,二至八版也均有广告,其广告总数占报纸版面的一半以上。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民报单靠卖报的收入根本维持不了一份报纸的生存,所以就只能依靠大量刊发广告来增加收入以维持报纸的正常运营。

4 民国时期山东地方报纸的史料价值

4.1反映民国时期山东地区的发展

在反映山东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山东省地方报纸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在民国时期的山东地方报纸资源中,农、工、商和教育类报纸占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自从辛亥革命以后,山东省也和全国的形势一样,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动,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随之,相应主题内容报纸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又反过来有力地促进了山东省农、工、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它们也为真实地反映民国时期山东省的社会和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史料。

4.2记录山东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史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次年,由《大东日报》副刊改版的《山东劳动周刊》创刊,成为山东省内第一份共产党人主办的无产阶级报刊。它的宗旨是为劳动者增进知识、提高地位、改善生活状况。内容重点在于揭露帝国主义、国内封建军阀,以及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榨,报道各地组织起来的工人与资本家及走狗的斗争,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动员,号召工人们联合起来为争取自身解放而斗争。抗日战争期间,由共产党和八路军创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此时的山东地方报纸也有了较大发展,一大批宣传抗日救亡的报纸应运而生。为适应斗争形势的变化与需求,报纸的出版地也由城市向乡村转移,使报纸的创办遍布山东全省各地。

4.3记载保存解放战争的丰富史料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山东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交锋的重点地区之一,因而也促进了山东地方报纸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发动全面内战,在新闻政策上强化了对新闻出版的控制。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通过接收、合并,也相继创办了一批报纸,如著名的《大众日报》,并且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和解放区的迅速扩大,其发行量由抗战胜利前的1万多份增加到8万余份,并从农村迁至济南出版,结束了在沂蒙山区游击战争出版发行的艰苦环境。这些报纸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配合,动员人民群众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支援解放战争,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做出了巨大贡献。

4.4全面反映日本的侵华战争

在抗战期间的山东,日伪为了自己的侵略和统治,大肆发行反动报纸,大多是宣扬“大东亚共荣”、“强化治安”、“中日亲善”,宣扬日本的富庶和日军的胜利,以及日本统治下“歌舞升平”的景象等,掩饰其侵略行为,为侵略行径涂脂抹粉,对于中国人民的抗战行为进行竭力地抹杀,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服务,是日军侵华的舆论工具。甚至有的报社还充当起情报机构和特务机关的角色。同时,为了对抗抗日爱国报纸,日伪势力对于带有抗日倾向的报纸采取了严厉的查禁,并利用各种卑劣手段,挑拨和破坏国共两党、地方与中央的关系,破坏一切抗日力量的聚集和抗日言论的传播,甚至还不择手段地假冒抗日报纸欺骗群众。而这些在民国时期受日伪统治报纸成为反映日本侵华战争史的有利佐证。通过它们可以来了解和证实抗战时期日伪在当地所犯下的累累罪行,以及所推行的种种反动措施,对于日军侵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 结语

山东民国时期报纸以其独特的形式,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民国时期齐鲁大地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鲜活地反映着山东地区历史文化的脉络,印记着山东地区所走过的坎坷而艰辛的脚步,为研究山东民国时期历史与革命史提供了大量、详细、珍贵的史实资料,对研究其在革命历史时期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民国文献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重视的今天,我馆必将在抢救和保护民国文献、促进文化传承方面做出卓越贡献。

〔1〕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报业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25

〔2〕〔4〕董爱玲.民国时期山东报业发展与社会变迁[J].临沂大学学报,2013(2):101-104

〔3〕刘衍琴.民国时期山东报业概述[J].新闻大学,1996(1):40-42

〔5〕〔6〕齐鲁文化大辞典编辑委员会.齐鲁文化大辞典[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341

〔7〕发刊辞[N].交通部济南区铁路局日报,1945-11-21

〔8〕渤海日报社.关于渤海日报的决定[N].渤海日报,1944-7-1

〔9〕平民日报社.复刊辞[N].平民日报,1947-2-16

〔10〕冀鲁豫日报社.本报终刊启事[N].冀鲁豫日报,1949-8-20

The Introduction of Shandong Local Newspapers Collected in Shandong Library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Jiang Lu

The article makes a systematical analysis and study of Shandong local newspapers collected in Shandong Library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The article consists of four parts.The first two parts introduce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newspapers and Shandong local newspapers collected in Shandong Library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respectively.Then,the third part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ndong local newspapers collected in Shandong Library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Finally,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historical values of Shandong local newspapers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Local newspapers;The Republic of China;Shandong Library

G255.3

A

姜璐,1981年10月出生,女,汉族,本科,山东省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创刊日报馆藏
馆藏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创刊40周年抒怀
1994:创刊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灵感日报
创刊寄语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