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位一体的高职德育教育新模式

2015-10-22 09:12袁惠莉
职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育人德育

袁惠莉

广义的德育包括了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公民教育以及美学教育等等,其内容丰富且相互渗透。在高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实践中,笔者对构建四位一体的高职德育模式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四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即在对高职学生开展德育工作中,做到德育理论教育、德育课堂渗透教育、德育实践教育和德育校外教育四结合。

一、德育理论教育

德育课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在课程体系、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中要及时融入时代发展特征,为此从“四改革”入手,构建德育理论教育新体系。

1.改革德育课的课程体系

德育课程不应只停留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形势政策教育等传统德育理论教育课程上,应将国情、厂(场、店)情、职业道德、身心健康、礼仪美学和社会交际等教育一并纳入到德育课程体系中。

2.改革德育教材内容、形式

道德教育中一些基本的理论、观点作为一种真理、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而阐述、讲解这些理论和观念所涉及的内容和方式却是与时俱进和多种多样的。为此切忌两点:一是德育教材切忌与时代脱节,教材要紧跟时代发展变化的趋势,从社会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德育教材切忌冗长的理论陈述,要将基本的理论观点融入到社会案例、生活故事和学校、班级发生的事情中,以故事、寓言、案例等方式组织内容,充分适应学生的接受特点。

3.改革课堂授课模式

德育课课堂授课模式不应仅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记概念、背理论的学生被动灌输方式,而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合作型学习、调研型学习、表演型学习和批判型等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在实践调查中、在情景再现的表演中学习、体会、感悟相关德育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

4.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手段为目的服务,我们的目的是促成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道德习惯。为此,考核和评价的方式要注重采用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在日常的评价中,注意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对待助进生只有在他取得了进步的时候,才给他们打分。通过积极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自觉提高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并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德育课堂渗透教育

将德育内容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门课程中,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德育教师,让每门课程都成为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方式。为了达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课课都有德育渗透的目的,可以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课堂德育渗透,教师要树立“三观”

(1)树立正确的德育观。首先要明确对学生进行德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职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不同层次的高素质劳动者,每位教师都要明白,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绝不仅仅是德育课教师、班主任的责任,而是全部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职责。其次要明确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令则不行”,教师榜样的作用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往往超过学科知识本身。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的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教师对学生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所抱的态度和期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之间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给予学生适度的期待——“高看一眼”,对于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和个人发展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3)树立终身的学习观。“要给学生一缕阳光,教师要先成为一个太阳”。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课课都有德育渗透,这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授课要求,如何在教会本门课程知识的同时,将大量的涉及面广泛的政策理论、道德法规、美学心理、礼仪社交等综合知识融会到自己的课程中,不仅成为所授课程的“行家”,而且成为知晓各种德育知识的“杂家”。

2.课堂德育渗透,渗透中了无痕迹

课堂德育渗透要做到“教案中有踪迹,渗透中无痕迹”。首先,做到教案中有踪迹。课堂德育渗透应该是有序的、渐进的、系统的德育过程。其次,做到渗透中了无痕迹,做到“润物于无声”。为此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内容,在全面把握课程主旨的前提下,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德育内核,找到理论、技能知识与德育知识的结合点,并适时地联系社会上的典型事例和人物,将德育渗透点和课程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自然过渡、融会贯通。

3.课堂德育渗透,学科发挥重要功能

职业学校的学生从跨入校门就确定了今后的职业大方向,为此要对他们开展以职业道德等相关职业素养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作。职业学校中,专业学科对学生的管理、教育贯穿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无论是教学、管理、实践、见习,还是实习、就业,都是在专业学科的主导下完成的,为此,专业学科可以通过整合内部人员和课程,完成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德育目标,凸显德育工作中的职业特色。

三、德育实践教育

德育实践教育是指围绕特定德育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包括了体验式教育和养成式教育,无论是哪一种,都要注重突出被教育者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针对高职学生的德育实践教育方式可归纳为“实践三育人”即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和网络育人。

1.活动育人

活动育人要取得实效就要建立在遵循学生主体原则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乐于接受。为此,在活动中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内在需要,只有满足学生需要,组织开展的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被学生接受,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二是活动中要让学生当主角,“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高职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愿望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为自我教育提供了内在动力。

在遵循学生主体原则的基础上,活动育人可分为普通活动育人和专业活动育人两部分。普通活动育人是指通过适用于全体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们普遍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素质。如通过劳动实践课,促进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进行优秀班级、组织纪律、文娱表演、体操表演、体育竞赛等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等等。专业活动育人是指通过适用于专业学生的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本领。如通过围绕专业基本技能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岗位技能大赛等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通过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岗位实践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2.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要体现出“四性五化”即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经济性和绿化、美化、净化、静化、特色化;二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出全、细、严三个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该网络要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三是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推行校风、校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宣传橱窗、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使整个学校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3.网络育人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网络为我所用,发挥出网络育人的功效。一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网络德育工作提供物质保障;二是培养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员队伍,他们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为开展网络德育工作提供人才保障;三是构建校园网文化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QQ群、贴吧、微信平台等方式,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寻找身边道德榜样,开设“网上论坛”,倡导、传播正能量。

四、德育校外教育

从家庭、岗位和社会三个方面开展德育校外教育。

1.校外家庭教育

教师要注重家访,建立“学生家庭学校联系手册”;利用家访和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目的、意义以及开展的方法和步骤;建立“德育家庭考评制度”,让家长参与对学生德育的考核评价;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德育综合表现,利用“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与学生家长商讨和改进教育学生的措施和方法,形成合力。

2.校外岗位教育

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实践性。我们可以将相关德育内容融会在学生岗位调研、实践、见习和实习四个环节中,开展有层次、递进式的职业养成教育、职业成才教育和职业创业教育。

3.校外社会教育

社会是培养和检验德育工作的大课堂。可以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一方面请进来,与相关社会部门建立联系;另一方面走出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希望工程、志愿者行动、扶残助残、课外活动小组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