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艳
【关键词】尿常规;临床检验;临床意义;综述
【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66-02
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患、流行性出血热等的诊断,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1]。同时,尿液的化验检查还可以反映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尿常规检验能有效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泛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治与疗效评估、临床用药的安全监护和相关职业疾病的辅助诊断[2]。
1. 尿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1.1 尿颜色 正常淡黄色,深茶色尿见于胆红素尿,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
红色尿见于血尿,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包括结核)等; 啤酒样至酱油色尿见于血红蛋白尿,见于蚕豆病等; 乳白色尿见于乳糜尿、脓尿,常见于丝虫病,或尿内含有大量无机盐类结晶。
1.2 尿透明度 混浊多见于尿酸盐结晶、乳糜尿、脓尿、血尿。
1.3 尿比重 1.003-1.030,增高:尿少时见于急性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尿增多时见于糖尿病。 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大量饮水。
1.4 尿 PH 值 5.5 -6.5,肉食者多为酸性,蔬菜、水果可致碱性,服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可呈酸性。酸性尿见于糖尿病性酸中毒、饥饿、严重腹泻、呼吸性酸中毒、发热等。碱性尿见于剧烈呕吐、持续性呼气过度、尿路感染等。
1.5 尿蛋白定性(PRO) 生理性蛋白尿属功能性、体位性及摄食性。病理性蛋白尿又可分为肾前性蛋白尿,见于发热、心功能不全、缺氧、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轻度蛋白尿:可见肾小管及肾小球病变的非活动期,肾孟肾炎、体位性蛋白尿。 中度蛋白尿:可见于肾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 重度蛋白尿:可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1.6 尿葡萄定性(GLU) 阳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亢、内服或注射大量葡萄液、精神激动。
1.7 尿隐血试验(BLD) 尿血呈阳性,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时称血尿,不能称隐血。
血型不合时的输血、严重烧伤或感染、恶性疟疾、以及某些药物或毒物所致炎症可呈阳性。 各种溶血性贫血发作时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尿。此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病人及过敏性血红蛋白尿病人发作期可呈阳性。
1.8 尿胆红素定性(BIL) 阳性 :见于肝外阻塞性黄疸,即总胆管结石、胆囊癌、胆管癌及胰头癌;肝内阻塞性黄疸,即肝癌、肝脓疡及毛细胆管炎;以用肝实质损害,即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
1.9 尿胆原定性(URO) 阴性:完全阻塞性黄疸。增高: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心力衰竭、败血症、恶性疾患及肝实质性病变如肝炎等。正常结果为弱阳性(<1:20)。
1.10 尿酮体定性(KET) 严重未治性糖尿酸中毒患者酮体可呈强阳性,妊娠剧吐、长期饥饿、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后也可呈阳性反应。
1.11 尿妊娠定性试验 妇女正常妊娠后超过月经期 5-14 天后呈阳性反应,其后阳性率逐渐增高,50-70 天后达高峰,妊娠 120 天后阳率降低。流产后或死胎后很快转为阳性,但如果子宫尚有胎盘组织存活,仍可呈阳性反应。子宫外孕可呈阳性,但阳性率较低。绒毛膜上皮瘤、葡萄状胎块或睾丸畸胎瘤时亦可呈阳性。
1.12 乳糜尿检查 乳糜尿多因丝虫或其它原因阻塞淋巴管使尿路淋巴破裂而形成。
1.13 尿沉渣显微镜细胞学检查 ①红细胞增多,见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肾肿瘤或外伤、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移植术后。②白细胞增多,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肾肿瘤、肾结核及能小球肾炎等。③上皮细胞增多,见于大量的鳞状上皮细胞同时伴有较多的红细胞、白细胞,尿路炎症,小圆上皮肤细胞示肾小管或尿路深层病变。
1.14 尿沉渣显微镜管型检查 ①透明管型,肾脏有轻度或暂时性功能改变时,如剧烈运动、高热和心功能不全时,尿中可见少量透明管型;肾脏有实质性病变时,可见多量透明管型。②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腎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及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③白细胞管型见于肾脏有化脓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④颗粒管型见于肾器质性病变,如慢性肾炎、药物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⑤蜡样管型见于重症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晚期,它的出现提示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的症变。⑥脂肪管型是肾上皮细胞脂肪变性的产物,见于慢性肾炎及类脂性肾病等。正常结果为:无或偶见透明管型。
2. 尿常规检验注意事项
对于尿常规的临床检测方法较多,传统手工操作尽管准确性较高,但检验过程繁琐,难以对急诊患者进行检测;尿干化学分析仪准确性高、操作简便、耗时较短,但检测结果受操作人员与环境影响较大;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数据的处理强大,打印报告与检测样本的速度均较快,且准确度与灵敏度均极高,但设备昂贵[3]。
检查前禁忌:检查前一天晚上九点以后不要进食,可喝水,检查当天早上起床后不吃东西也不喝水,便于检查准确。检查时要求:①留尿液标本时预先选好能装20毫升以上的广口玻璃瓶,用前一定要洗干净。②最好留取早上第一次尿标本送检。取尿时,最好先尿出一些再取。③女性患者在经期一般不宜取尿做检查。
3. 讨论
医生收集患者的尿液,通过检验科对尿液的分离检查,测定尿液各种成分的量是否超标,检查时医生小心操作,以免出错。此项检查需要到完善的设备和经验丰富、素质高的专家,确保检查结果科学准确。尿常规检验中,要加强对标本采集和标本运送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好尿化学分析仪的检测质量,增强显微镜的检查力度,从而获得准确客观的检测结果,使治疗医生能够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对患者的病变过程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准确的观察[4]。
参考文献
[1]杜鹏.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分析[J].北方药学,2014,11(5):135-136.
[2]张湘琦,兰爱纯,唐和林等.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6):1757-1758.
[3]孙玉标.临床尿常规检验的方法进展及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7):69-70.
[4]高源,王莉莉. 分析尿常规检验的相关要点[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