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锋
摘要:分析了造成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对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固体废弃物填埋场产生的气体、颗粒物造成雾霾的原因。对垃圾填埋生态问题的处理, 既可以充分利用生态恢复与生态改良方面的技术, 也可在制度创新方面多下功夫。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填埋场; 大气环境污染; 生态恢复; 制度创新
2固体废弃物填埋场产生的污染物及其影响[2]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以下两类: 一类是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如粉尘; 一类是气体状态污染物, 如含硫化合物( 硫化氢等) 、含氮化合物( 氨等) 、碳的化合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其他化合物( 氧气、甲烷等) .填埋场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有重大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人体的健康、动、植物、器物和材料及气候的危害, 如硫化氢有浓烈的臭鸡蛋气味, 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动物, 一旦吸入体内都会引起支气管收缩, 浓度过高时还会引起休克和死亡;另外, 大气污染物还能对气候产生大规模的影响, 如二氧化碳、氧气和甲烷气是温室气体, 会造成温室效应; 粉尘可凝结成大规模气团而形成灰霾, 使大气能见度降低.最后,给形成雾霾提供了条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这三者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的阴沉灰暗。吸入霾之后对人体有害,如果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2垃圾填埋场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2.1 基于生态恢复与生态技术利用的对策措施
鉴于垃圾填埋场污染环境的方式、特点及结果,在治理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时, 选择从生态恢复与生态技术利用的角度入手, 势必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效果。
2.1.1以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的办法来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污染问题
根据垃圾渗滤液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环境影响的具体方式,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 我们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生物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其既可有效地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同时又可以起完全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此外, 与物理及化学方法相比, 其不仅费用低, 而且一般也不会再产生其他新的固体废弃物。然而,经生物处理法处理过的垃圾渗滤液通常仍含大量的COD 和AOX (如氯化碳水化合物)。由于生物处理法不能去除较小分子的已降解有机物, 因而其对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就不太理想[3] 。二是物理、化学处理法。这种方法主要涉及反向渗透法(其最大优点是对所要去除的化合物的浓度变化反应不敏感, 但缺点是其所产生的浓缩液需要被进一步作出处理)、蒸发法(其主要原理是让垃圾渗滤液在一种很薄的塑料膜上蒸发, 存在的问题是需要对蒸发过程中排放的恶臭气体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脱氧处理法(也即是在垃圾渗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钙, 并可在短期内除去其中的70% 以上的有害氨气)、沉淀法(这种方法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广泛使用, 尤其是其去磷的效果十分明显)、氧化作用等。
2.1.2重视土地处理系统法
与其他的渗滤液处理方法相比, 土地处理法是比较经济和有效的。土地处理系统法主要是利用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微生物潜能来对废物进行去毒、降解或钝化。土壤不仅能提供较大面积的吸附表面, 而且也具有很好的离子交换能力以及含有能进行生物降解的微生物种群。尽管因土壤本身的组成及性质不同, 其去毒效果可能会有差距, 但这种方法在世界各国仍得到了广泛采用[4]。当然, 土地处理系统法并不完善, 其中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下功夫去解决。如重金属在土壤中的不断积累, 不仅有损土壤品质, 而且最终也无法处置垃圾渗滤液中的重金属问题。
2.1.3对已关闭的垃圾填埋场进行植被恢复
对已关闭的垃圾填埋场, 我们必须进行有效的治理。这种治理不仅能有效减轻这种填埋场潜在的污染威胁, 而且也能对有效地改善环境状态具有积极意义。尽管已关闭的垃圾场可以用之于农业、林业、或办娱乐场所等, 然而在进行各种开发与利用前, 必须进行适当的植被重建与维持[ 5]。
2.2 基于正式约束的制度创新基础上的对策措施
基于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的特点以及正式约束制度创新的具体要求, 实践中我们应着重考虑以下五点治理对策: 一是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 明确其中的权、责、利关系。有了明确的产权关系, 相关部门在设计、建造与具体管理垃圾填埋场时, 必将会考虑到其他产权主体的诉求, 并采取切实行动控制污染程度。二是在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成本核算制度的基础上, 切实将生态环境保护内化为企业的行为。由于环境有价, 因而垃圾填埋企业也必将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来有效控制环境污染问题。三是实行清洁生产, 明确排污产权关系, 并借此切实增强对企业行为的环境成本约束。四是国家也可适度加大此方面的投入, 激励垃圾填埋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五是加强环境法规建设并同时形成包括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在内的政府综合决策机制。
2.3 基于非正式约束的制度创新方面的对策措施
非正式制度约束基础上的政府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意识形态方面应真正树立起环境与资源的稀缺性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6]。二是在价值观方面, 我们应在充分认识环境与资源的有价性、稀缺性、动态性的基础上, 形成追求长远利益以及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动态平衡的观念。三是在道德规范方面, 我们应克服有水快流以及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 形成环境开发利用中的时间偏好与代际公平意识。四是加强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方面的教育研究及创新工作, 并从相关的理论技术方面为解决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压力及破坏问题奠定基础。
3结论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产生的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的化合物以及其他化合物会污染环境。产生的.粉尘可凝结成大规模气团而形成灰霾, 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对垃圾填埋生态问题的处理, 既可以充分利用生态恢复与生态改良方面的技术, 也可在制度创新方面多下功夫。生态恢复与生态改良在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时虽有许多优点, 但不利的影响也不少。如焚烧法易造成对大气的严重污染; 堆肥法与卫生填埋法不利于大规模推广; 土地填埋法能大规模推广但不代表真正的卫生填埋。而制度创新虽有利于从制度方面规范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 却又缺乏技术上的针对性。因此,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 治理的效果才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陈湘筑. 环境工程[ M ]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2] 廖琳琳.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大气污染监测方法探讨[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8,21
[3] 李国刚, 曹杰山, 汪志国.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环境保护, 2002( 4) : 65- 68
[4] Christensen T H, Cossu R and stegmann R ( ed ), Sanitary land-filling: process,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cademic press, London, 1989: 3 - 10
[5] 刘传江, 杨文华, 杨艳琳. 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 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165- 168(1):5-10.
[6] 蒋满元,唐玉斌。垃圾填埋的生態环境问题及治理途径[J]。城市问题,2006:7,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