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辉
【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本院134例剖宫产产妇,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产妇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产妇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情绪状态、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产妇产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减少并发症,促进产后恢复。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剖宫产;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12-02
剖宫产手术是临床用于难产、高危妊娠患者终止妊娠的方法之一,在改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剖宫产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对产妇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刺激,加之对手术相关知识缺乏,导致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不仅不利于剖宫产手术的顺利实施,还会对术后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常规护理干预已不能满足剖宫产产妇的护理需求[1] 。本文分析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本院134例剖宫产产妇,均有明确的剖宫产指征,且产妇本人自愿接受剖宫产手术。研究对象同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机能异常、精神异常、智力障碍、严重视力、听力、语言障碍者。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产妇共计67例,其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37例;年龄22岁~37岁,平均年龄(28.43±5.78)岁;孕周36.5周~40周,平均孕周(38.86±1.02)周;体重70kg~78kg,平均体重(74.35±3.64)kg;剖宫产原因包括头盆不称12例、胎儿宫内窘迫24例、胎盘前置8例、瘢痕子宫17例、胎膜早破6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4例、大专18例、高中22例、初中20例、小学3例。
实验组产妇共计67例,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35例;年龄20岁~36岁,平均年龄(28.75±5.63)岁;孕周37周~40.5周,平均孕周(38.95±1.07)周;体重68kg~78kg,平均体重(74.83±3.57)kg;剖宫产原因包括头盆不称10例、胎儿宫内窘迫25例、胎盘前置7例、瘢痕子宫18例、胎膜早破7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5例、大专17例、高中21例、初中22例、小学2例。
对两组产妇孕产次、年龄、孕周、体重、剖宫产原因、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协助其完成各项术前检查。术中配合麻醉师和手术医生进行各项操作。术后遵医嘱完成后续治疗和基础护理。
实验组产妇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前主动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耐心倾听产妇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认真的解答。告知产妇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原因,介绍麻醉师和手术医生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使产妇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告知产妇手术操作过程、术中配合要点,使其对手术过程心中有数,解除不良情绪,树立顺利分娩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2] 。
术中保持手术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和私下嘀咕,以免增加产妇紧张、恐惧的心理。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表情变化,适时询问产妇感觉,鼓励其及时说出不适感。对过度紧张、恐惧者可握住其双手、抚摸额头等肢体语言给予鼓励。当胎儿顺利娩出后立即告知产妇,使产妇安心[3] 。
术后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婴儿健康情况良好,母婴同室管理。告知产妇切口疼痛的原因、可能持续时间等,以消除不必要的恐慌。遵医嘱给予镇痛泵处理,指导产妇掌握镇痛泵的正确使用方法。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优点,鼓励、帮助产妇开奶[4] 。
1.3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情绪状态,SAS评分、SDS评分越高,表示情绪状态越差。
1.4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情绪状态
实验组产妇产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2并发症
实验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3.讨论
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以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较常见,可增加体内儿茶酚胺水平,导致宫缩乏力,增加产后出血风险。精神过度紧张可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脉搏增快,睡眠障礙,不利于产后康复[5] 。
心理护理可提高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增加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通过心理疏导可缓解不良情绪,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健康教育可满足产妇对剖宫产分娩相关知识的渴求,产妇掌握了正确的围产期知识后可更好地进行自我护理[6] 。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减少并发症,促进产后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小新,伍杏梅,莫信爱.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效果的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5):14~15.
[2]杜风花.健康教育路径在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0):935~936.
[3]金璐艳.剖宫产术中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及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3):239.
[4]欧阳春风.心理护理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0,23(1):214~215.
[5]唐竹林.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患者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2):121~122.
[6]温兰娇.心理护理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