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伊欢
【摘要】医院作为医疗机构,收治各种类型的患者,因此只要在医院就难免会涉及到感染,也就是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实质上存在于医院诊疗过程当中的各个环节,一旦发生感染,必将为患者带来诸多的痛苦与经济负担。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初步分析,以期能够为儿科门诊进一步做好感染防范措施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83-01
前言:输液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医疗机构的门诊输液室的患者数量众多,各类疾病的患者均需要在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作为医疗公共场所,人群混杂、流动性强并且很多时候患者的密度极高,很多尚未确诊疾病的患者也会在此输液,由此致使门诊输液室成为了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孩童患者本身的免疫力较成年人要弱,尤其是在患病时,更加容易被感染各类疾病。倘若未能做好预防,则将容易引发院内感染,因此,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相应的防范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可以分析出当前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几个方面。
1.1输液室环境
很多相对条件较差的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环境方面管理不到位,比如儿童患者和家长素质存在差异,有些素质不高的患儿和家长在输液室内乱扔东西,不爱护环境,保健意识极差,经常出现随地吐痰现象,更有甚者还存在家长纵容患儿随地大小便的情况,若保洁人员未能做好及时的清洁,则极其容易造成交叉感染[1]。
1.2手卫生方面
首先,很多医院手卫生设施建设不完善,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情况,目前来看,以傳统的老式水龙头居多,香皂和毛巾也都是公用的,为细菌病毒的滋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次,患儿体质较弱,年龄特点决定着注射或看护的工作难度都相应增加,这方面就加大了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的工作量。很多医院的经济条件有限,对用品的管理过于苛刻,导致门诊科室出于种种原因,不愿频繁申领公共用品比如洗手液或纸巾等等,这种不良的节约成本意识无疑增加了感染的概率[2]。
1.3消毒隔离方面
首先,很多输液室不能做好分区,比如污染区和清洁区,未能做好标识,各种疾病输液全部集中在一起,容易由交叉安置所引发交叉感染;其次,消毒隔离工作未能做好很大程度也可以归咎于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淡薄,工作的开展完全不按照规范操作,比如为患儿输液用的夹板不能很好的消毒和很多一次性工具不能及时丢弃等等。再加上很多医院的保洁人员都是临时工,很难具备良好的消毒隔离意识。
1.4药物的使用方面
很多条件比较简陋的医院在药物使用方面均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现象,很多医护人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用药盲目的现象,很多时候都是根据个人主观臆断来确定药物的使用,忽略病原学检查或药物敏感性测试,还有个别医护人员将低劣抗菌药充当常用药,大量的耐药菌的产生也加大了二重感染的概率。
1.5医疗垃圾的管理方面
卫生部门一直在重点强调做好医疗垃圾的规范化管理,但很多医院还未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分类不清、混乱管理、违规存放等等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医用棉签,对儿童进行输液之后乱扔,很多低龄儿童捡到一旦家长未能及时管理,则非常容易引发感染。
2.降低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风险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种种危险因素,只有加强管理并做好防范,才能最大化降低儿童患者院内感染的几率,保证儿童的健康。
2.1通过加强培训与管理创设良好环境
关于医疗机构的感染危险因素防范方面,有着很多的相关规定比如《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等,对于医护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保证新上岗的员工能够具备应有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提高准入门槛,只有通过考核才准许上岗[3]。不仅需要做好医护人员的培训,还要加强对保洁人员的管理。
2.2加强手卫生管理
首先,要严格规范手卫生的设施,尽量用脚踏式水龙头替代掉传统的老式水龙头,并杜绝使用香皂,更换洗手液,将毛巾换成纸巾,并在洗手处做好洗手的标识说明,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对儿童进行输液时,应当将双手进行消毒,以避免医护人员双手携带微生物病菌传染给儿童。另外,医院应当充分提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要在保证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下做好成本控制,切不可过于盲目。可以制定相关的考核指标,按照实际的患病人数计算相关耗材的使用量,确保充足。
2.3加强消毒隔离管理
首先,建议医院安装空气消毒机,输液室的空气必然不好尤其是冬季,因此应当在患者密集时加强消毒,辅以经常性的通风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并根据不同的季节来适当调整室内温度。其次,要保证室内的清洁,还有细节部分比如输液架、门窗把手、病床栏杆等等,遇到污染比如素质低的家长吐痰等要及时清扫,并尽可能耐心劝说,使其认识到环境整洁的必要性,体温计等物品也要保证一用一消毒。最后,要根据不同儿童的不同患病情况做好分区输液,配备专用的治疗物品,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要做好隔离,尤其是对于新生儿童更要加强关注避免其感染。
结论:综上所述,在医疗机构中,院内感染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儿童患者本身免疫力不高,相比之下更为容易产生交叉感染。本文认为,医护人员只有提升感染防范意识,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透彻的分析,多方面加强管理和防范工作,才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保证儿童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陈迎春.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隐患及干预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04):331-332.
[2] 王美芳.医院门诊输液室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05):507-508.
[3] 焦丽,朱贵勤,薛珍珍,高亚梅,马金香.导管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国厂矿医学,2013(0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