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肠外营养的护理

2015-10-21 19:58周丽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肠外营养重症患者护理

周丽

【摘要】肠外营养( TPN) 是指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机体所需的全部蛋白质 、碳水化物、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电解质等等,以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TPN可提供氨基酸、足够的热量和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防止或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重建和修复机体,促进康复,还可使机体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维持正氮平衡,促进伤口愈合和体重的增加。

【关键词】重症患者; 肠外营养;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53-01

ICU即重症监护病房,作为医院中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心,患者的营养支持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营养支持又分为肠内营养支持和场外营养支持[1]。肠外营养(TPN)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是治疗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是现在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2]。TPN治疗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随着TPN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并发症的出现逐渐为医护人员所关注,如空气栓塞、导管感染、电解质的紊乱等等。因此,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危重症患者治愈率。因而,提高护士的认识水平和预防措施,医护配合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主要途径。

1.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

1.1 TPN的配制与输液操作

1. 1 .1 TPN 的配置及管理: ①严格无菌操作,洗手制度:配置TPN应在净化工作台进行,配制前应用酒精擦拭净化台表面及输液瓶,并将所有用品准备齐全,避免因多次走动而增加污染机会,严格“三查七对”;②配置完成后严禁加任何液体,并在24h内输完,TPN 配置好需在冰箱内冷藏,不超过24h,在输注前0.5-1h取出,复温后再输; ③配置好的TPN应有床号、姓名及配置时间; ④输注时检查有无浑浊或沉淀,确认无误,方可使用。

1.1.2 输液量的控制:输液时可持续输入或循环输入,按时、按量、均匀地完成输液量。每小时输液量应控制在输入量的±10% 内,防止过快或过慢、时快或时慢,从而影响能量的利用。

1.2 静脉置管的护理

1.2.1 中心静脉导管及置管处的护理: ①置管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原则,穿手术衣、戴口罩、帽子。严密观察穿刺或置管后有无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胸闷,若有应疑及气胸发生,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②严格交接班制度,每班做好交接班,交接检查置管刻度。③输液前应抽取回血,确认导管知否在静脉内。④应减少更换敷料次数,置管处敷料表面应标明更换日期并至少1周更换一次。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痛、热等感染征象,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给予处理。⑤避免经导管抽血或输血,保持导管通畅。

1.2.2 导管的护理: ①严禁经导管处抽取血标本。②每日输液完毕应用肝素钙或肝素生理盐水封管。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与导管相连的输液系统每24 h更换1次,每1—2 d消毒、更换敷料。④预防感染和空气栓塞,经常巡视病人,检查各接头是否固定妥善,输液是否持续。⑤检查置管处皮肤有无发红、发白及条索状发红等。如有上述情况立即拔出,重新置管并选择弹性好、位置好固定、不影响患者活动及护理操作的位置,若发生静脉炎需用33%硫酸镁湿热敷。

1.3 除导管的护理外,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 3.1 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变化等,如输入高糖、高氮營养液时,呼吸、心跳可加快。若病人发生不明原因的寒战、发热、烦躁不安或反应淡漠,应疑为导管性感染,应及时汇报医师,协助拔除导管,并作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并根据结果调整用药。

1. 3.2 准确记录24h出入总量,因而决定第二日的输入量,并可了解电解质与氮平衡的情况。

1. 3.3 血糖的监测: 及时准确监测血糖并记录。血糖最初3 d每天测定1次,以后每3—4 d测定1次,以了解高糖利用情况,并作为胰岛素用量参考。尿糖超过3+时,应增加外源性胰岛素的用量或降低输入的糖量,

1. 3.4 肝、肾功能的检测:定期留取血液生化标本,以了解电解质和肝、肾功能。

1. 3.5 营养状况的评定:定期抽血测定白蛋白,每周测量体重、上臂皮下脂肪厚度和上臂周径1次等。

1. 3.6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严格上岗培训,洗手制度,加强无菌原则,增强无菌意识。

1. 4 心理护理:

以TPN为主的患者不能经口进食物,但仍有进食要求,因此TPN 患者很容易从心理上产生焦虑、悲观和失落感。由于TPN的输注时间较长,加上TPN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不可忽视,从而也增加了病人的悲观情绪,以致于病人常常不能配合输液,从而导致导管堵塞甚至会出现病人的拔管行为,如此都使导管感染风险增加。因此,在使用肠外营养之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TPN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评估其家庭经济状况,以此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TPN的态度和看法,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TPN 的必要性、安全性和临床意义,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同时告知TPN可能产生的临床效益和并发症,鼓励患者尽早经口饮食或肠内营养。

2.结论

营养液是机体组织修复、产生抵抗力、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是病人得以康复不可缺少的条件。TPN作为重症监护室病人治疗的一部分,在护理工作上已形成一套完整、定型的操作常规。每一步都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均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要使TPN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必须认真做好每一环节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9-296

[2]王国玉.完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和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8.38(6):43-44

猜你喜欢
肠外营养重症患者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某中医院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分析与评价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血糖变异性与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