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中医护理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2015-10-21 19:58党慧芳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医护理脑梗塞影响因素

党慧芳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中医护理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在我医院住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4例为调查对象,其中48例接受中西医结合溶栓治疗,另56例接受传统常规治疗。 结果:脑梗塞病人的护理目的是帮助病人在体力、智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方面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中西医结合溶栓组治疗效果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脑梗塞患者神经系统受到损害,使病人在认知、交流、运动、感觉等方面的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出现失认、失用、失语、瘫痪、吞咽困难、感觉缺失等。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随着病人病情的恢复,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护理。

【关键词】脑梗塞;中医护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37 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32-01

脑梗塞(脑梗、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1],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脑梗死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治疗及时、有效与否和患者疾病预后密切相关[2]。本文主要以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脑梗塞患者中医护理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医院住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4例为调查对象,年龄在32~73岁之间,平均年龄51.69±14.13岁。其中男性为58人,平均年龄52.17±14.05岁;女性为46人,平均年龄50.23±14.26歲。纳入病例均符合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首次更新的《2010中国脑梗死诊治指南》修订的诊断标准[3],并经头颅CT证实病灶存在及部位。其中48例接受溶栓治疗,另56例接受传统常规治疗。

1.2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问卷调查:

以单独调查方式,采用统一选项式问卷调查表,主要包括: 社会人口学资料、生活饮食情况、疾病史等。

1.2.2临床表现

包括有头晕、头痛、呕吐、视听减退、言语失利、意识不清、突然跌倒、肢体麻木、抽搐发作及瘫痪等。

1.2.3心电图检查

脑梗死患者都在入院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有心电图改变的患者则于发病后1~2 天进行复查。

1.2.4辅助检查

血、尿常规,血小板,出血、凝血时间,凝血急性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及其他血流变学项目,并根据需要查血沉、血糖、血脂、血钾、血钠、血氯、肝功及尿素氮。

1.2.5术前护理

加强常规护理,进行入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对症护理,严密观察病情。

1.2.6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家属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安慰鼓励,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精神及物质方面的支持,解除患者的顾虑,稳定患者的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尊重患者,耐心倾听病人诉说,与患者谈话时声音要大,速度要慢,措词应简短清晰,重复重点,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材,如助听器,识字卡片等,以便更好的沟通。

1.2.7饮食护理

饮食应予以清淡、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少食多餐,不可食用动物内脏,动物油类,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多吃蔬菜、水果。对于面瘫病人、咀嚼功能失调、舌活动不利,应协助进食稀软饮食,动作宜慢,量要适当减少,避免发生呛咳或食物阻塞呼吸道而窒息。

1.2.8并发症护理:

1)保持功能体位: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2)每日定时翻身拍背,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对枕骨粗隆、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处,应用软枕或海面垫保护,积极预防褥疮、呼吸道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1.2.9安全护理

1)建立舒适安全的环境,注意患者安全,室内采光柔和,无危险物品,物品放置以方便患者行动为宜。2)行走训练注意防跌倒造成骨折,保持地面平坦,干燥,浴室及厕所最好装有扶手架,给患者穿轻便、防滑、合脚的软底鞋,在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料理时,给予充足的时间,切忌催促,不让患者擅自离开安全环境,以防不测。

1.3统计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所研究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等。

2 结果

中西医结合溶栓组和常规组临床疗效比较,溶栓组治疗效果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中西医结合溶栓组和常规组90天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总显效率91.67%,常规组总显效率73.21%;在严格掌握溶栓治疗标准和明确禁忌症情况下,对于发病在6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是首选,能够使病人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有以下几点: ①正确分析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②护理人员从提高自身素质、服务质量入手,与患者心理沟通,使患者振作精神,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疾病康复的重要因素;③开展心理护理不仅有效地控制心理因素的不良影响,而且能够摆脱药物所无法医治的痛苦,得到全身心的康复;④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向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治疗的一部分;⑤不良心理状态是脑血管疾病的促发因素,尽早消除不良隐患,对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与减少复发率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 29:376.

[2] 王雪里红, 曾红, 樊琨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对ACI的疗效[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 33(4):40-41.

[3] 杨建道, 王少石, 陈真理等. 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08, 17(6):397-399.

猜你喜欢
中医护理脑梗塞影响因素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