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碧正
【摘要】目的 分析美托洛尔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组的治疗方案为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81.8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美托洛尔与硝苯地平控释片有助于改善原发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美托洛尔;硝苯地平控释片;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65-02
原发性高血压可由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所引起,具有病因不确切的特点,原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90%~95%。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心脏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如无法及时对症治疗,将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1]。本文分析了美托洛尔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選择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8例作为分析对象,男52例,女36例,年龄在34岁至71岁之间,平均(55.9±3.6)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程在2年至29年之间,平均(14.2±2.1)年。将88例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的病程、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方案为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口服拜新同(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J20080091),剂量为5mg/次~10mg/次,3次/d;口服倍他乐克(珠海经济特区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57288),剂量为12.5mg/次,2次/d。对照组:口服倍他乐克,剂量为12.5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0d。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3d、治疗后3d为患者测量血压,测量时间为9:00AM、3:00PM及7:00PM,取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以比较治疗前后血压的改善情况。(1)如治疗后舒张压的下降幅度≥10mmHg且恢复正常水平,或降低幅度≥20mmHg,则为显效。(2)如治疗后舒张压的下降幅度<10mmHg,但已降低至正常水平,或下降幅度为10mmHg~19mmHg,则为有效。(3)如治疗后血压改善情况未达到有效、显效判定标准,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差异检验法为X2检验,如P<0.05,则说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81.8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可引起多种脑血管与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颅内高压等,同时可造成肾、脑、心等重要器官受到损伤,因此积极治疗高血压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优先考虑选用能够实现平稳降压的治疗药物,以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缓控释制剂具有匀速、定时及定量释放药效的特点,有利于平稳降压,常被应用于治疗高血压患者[3]。目前临床常用的口服缓控释制剂包括拜新同及倍他乐克等。本研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的44例联合应用了拜新同与倍他乐克,而在治疗对照组患者时仅采用了倍他乐克。结果证实,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45%,而对照组仅为81.82%,两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联合应用拜新同与倍他乐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倍他乐克。拜新同应用了激光打孔技术,进入人体后能够均衡及缓慢释放药效,T/P比率可达到50%以上,同时能够有效扩张血管外周的平滑肌,降低血管外周所受到的阻力,因此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倍他乐克常被用于治疗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口服后可减慢窦性心律与房室传导,因此可以使高血压患者的心输出量得以减少,收缩压得以降低,并由此发挥降压作用。联合应用拜新同与倍他乐克可以有效抵消因二氢吡啶治疗药物而引起的副作用,包括心动过速、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出现异常变化等,具有治疗安全的特点,同时还能够强化降压治疗效果。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与上述研究基本相符。综上所述,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应用美托洛尔与硝苯地平控释片有助于改善临床疗效,应注意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杜家胜,隐性高血压及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1):1570-1571.
[2]徐连娣.对社区居民高血压的发病情况以及导致其发生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2):96-97.
[3]李成洋,李占全,赵颖军,石蕴琦.合并高血压与无高血压的60岁以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化学消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3):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