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剖宫产产妇泌乳量的因素分析

2015-10-21 19:58诸蓓芸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母乳喂养剖宫产影响因素

诸蓓芸

【摘要】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泌乳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16例剖宫产产妇泌乳量不足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记录每一位剖宫产妇出现泌乳量的原因。结果:剖宫产后泌乳量不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精神因素(70.83%)、生理因素(42.59%)、环境因素(32.87%)以及缺乏母乳喂养相关知识(22.67%)。结论:通过对剖宫产妇泌乳量影响因素的调查可有效引导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对策,并为预防剖宫产后泌乳量不足提供指导方向。

【关键词】剖宫产;泌乳量;母乳喂养;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7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41-02

母乳喂养是被广泛倡导喂养婴幼儿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婴幼儿健康的成长,已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推荐的科学育儿方法[1] 。母乳营养极为丰富,其中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亚油酸、免疫抗体等以及易消化微量元素等成分,是促进婴幼儿正常发育与生长的理想天然食物[2] 。此外,母乳喂养还有助于增进母子感情,促进孕妇产后子宫恢复,降低出血,减少发生卵巢癌、乳腺癌等疾病的概率[3] 。然而,隨着临床选择剖宫产产妇的数量日趋增多,造成产妇产后哺乳发生延迟,泌乳量明显降低,影响了对婴幼儿的母乳喂养,因此使得泌乳影响因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行剖宫产术后出现泌乳量不足的产妇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影响泌乳量不足的因素,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现详细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后出现泌乳量不足的216例产妇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年龄范围为22~38岁,平均年龄为(27.4±3.5)岁;孕周为38~42周,平均孕周为(40.3±1.2)周;初产妇128例,经产妇78例;剖宫产原因:妊娠高症89例,头盆不称53例,臀先露43例,主动要求31例。

1.2诊断依据

将产妇48小时泌乳量分为两个层次,即充足和不足。①充足:每天哺乳为6次及以上,且每次哺乳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②不足:每天哺乳为6次以下,每次哺乳持续时间少于20分钟。

1.3影响因素调查

对216例剖宫产产妇泌乳量不足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别记录每一位剖宫产妇出现泌乳量不足的原因。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专业软件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录入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2结果

剖宫产术后出现泌乳量不足的影响因素调查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母乳是喂养婴幼儿最好的一种方式,母乳中具有均衡的营养,能够满足新生儿生长和发育的需求,且方便、卫生,温度适宜,新生儿能够较好的消化与吸收[4] 。产妇泌乳量充足是确保的母乳喂养的前提,但泌乳过程十分复杂,尤其是对剖宫产妇来说,各种因素均会造成泌乳量降低,影响母乳喂养。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后泌乳量不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精神因素(70.83%)、生理因素(42.59%)、环境因素(32.87%)以及缺乏母乳喂养相关知识(22.67%)。

3.1 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是造成剖宫产产妇泌乳量不足最为常见的原因。剖宫产后产妇的心理变化比较复杂,经历了初为人母的兴奋到体力疲惫、睡眠差、心理脆弱以及激素等的转变,对突然承担母亲角色还不适应;婴儿不是自己及家人所希望的性别而产生抑郁等消极心理;一部分产妇由于担心母乳喂养会导致乳房形状发生变化影响体形美而产生焦虑;一些产妇因乳房胀痛或吸吮时乳头疼痛,对母乳喂养具有心理排斥;剖宫产术后使用的一些治疗药物也使部分产妇担心其由乳汁排出会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以上情况均可能导致剖宫产妇初乳分泌延迟及泌乳量不足的现象。

3.2生理因素

剖宫产术所导致的生理因素也影响了产妇的泌乳量。剖宫产术后需要平卧6小时,难以实现新生儿30分钟内进行吸吮,影响泌乳量;术后禁食、切口疼痛以及子宫收缩等引发腹部疼痛以及椎管内麻醉造成腰背部酸痛,使婴儿吸吮次数降低,同时也减少了刺激释放催乳素的次数,导致乳汁分泌量不足;术后留置导尿管、输液管道以及镇痛泵的使用等也对产妇体位进行了限制,引起母乳喂养的不便,使得泌乳延迟,且影响泌乳量。

3.3环境因素

一些环节因素,如剖宫产妇的生活环境、饮食状况也对乳汁分泌的质与量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乳汁来源强烈依赖于产妇的饮食,故乳汁分泌量与产妇的营养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如果产妇进食营养不充足,会直接影响乳汁的质量。此外,剖宫产手术前后都需要禁食、禁水,尽管可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营养,但一些产妇会排除大量尿液、褥汗,在输液后感觉口渴,不如自然分娩产妇营养补充的方便。

3.4缺乏母乳喂养相关知识

缺乏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也是影响泌乳量的因素之一。例如抱婴喂奶姿势,使得婴儿难以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里而导致乳头出现破裂;对哺乳频率、婴儿吸吮有效性的观察等知识缺乏;一部分产妇的乳房条件不佳,存在乳头凹陷、平坦,对母乳喂养产生了不良暗示;一些产妇认为母乳喂养会影响身体正常恢复等。

针对以上泌乳量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医护人员可按照产妇具体情况实施心理护理、生理护理、生活护理、强化母乳喂养知识及出院指导等有效措施,从而促进泌乳,增加泌乳量。

4结论

通过对剖宫产妇泌乳量影响因素的调查可有效引导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对策,并为预防剖宫产后泌乳量不足提供指导方向。

参考文献

[1] 马云霞.增加母乳泌乳量的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2):119.

[2]李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情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3,19(12):35-36.

[3]张砚媚.剖宫产产妇泌乳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 2013,10(3):67-68.

[4]陈玉芳.整体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37-39.

猜你喜欢
母乳喂养剖宫产影响因素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健康月历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8例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