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工作风险研判

2015-10-21 19:58熊国红何建国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5年3期
关键词:风险评估风险防范

熊国红 何建国

摘要 :围绕保证质检工作的准确性、公正性、真实性、客观性开展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分别从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对质检工作存在的风险进行梳理,确定了存在风险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为确保不发生或少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提出了进行加强与防范风险的方法。

关键词 :内部风险 外部风险 风险评估 风险研判 风险防范

一、质检工作风险

1. 内部风险:

(1)人员能力

人员能力是贯穿整个检测过程的关键主导因素。首先,检测机构岗位职能培训工作是否做到位,是否严格考核上岗、执证上岗起着关键作用。其次,人员队伍中存在质检机构的缺少行业领军人物、与国际实验室领域专家交流很少甚至严重不足等风险。最后,需进一步关注如老员工知识老化、新员工经验不足、风险研判能力不足等风险的存在。

(2)设备

设备方面,存在设备稳定性、重复性、精确度不好的风险。如一些陈旧设备老化容易出现数据偏移的现象,可能影响检测结果,需及时更新替换。设备若未及时检定、未定期期间核查等,均会给检测结果带来偏差。此外,检测机构存在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如对设备重使用轻保养也对检测工作带来一定风险。随着检测方法标准研究的快速推进,行业使用的各种设备种类和数量的增长都非常明显。但目前计量单位计量校准能力滞后,部分设备存在某些参数无法计量检定的风险。

(3) 环境设施

检测机构需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建立满足检测要求的检验设施,营造满足检测要求的环境条件(包括温湿度控制),并保证其可靠有效地运行。例如,恒温恒湿检验室均需配备自动温湿度记录仪、自动记录温湿度,保持监控记录,并进行定期核查。少部分机构存在因场地条件有限,未能对环境条件符合性进行有效监控的风险。

(4)试剂耗材

标准物质、化学试剂和消耗性材料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管理不到位,验收工作对其符合性检查验证不严格,导致其失效带来的风险。此外,行业标准化工作存在不足,部分标准物质无证溯源甚至无处购买,存在不能完全正确使用标准的风险。部分对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的关键消耗品欠缺行业统一的验收标准,存在因消耗品的品牌、批次差异导致数据差异较大的风险。

(5)检测方法

在标准缺失和更新替换时,存在对标准理解和执行不到位、对个别标准條款内容理解模糊的情况,造成了不同检测机构、不同检测人员的差异,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6)内部管理过程

质量手册和程序性文件等是内部管理的重要文件手段,其制定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内部管理执行是否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严格的内部管理,保证了检测能力在资质认定范围内,并能确保抽样、收样、检测、记录、报告出证等系列程序严格执行。

2、外部风险

(1)体制机制

因大部分检测机构既作为事业单位接受严格的行政管理和考核,同时又需参与市场竞争保持机构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存在定位不清晰、责任监督机制执行不到位的风险。

(2)媒体宣传

针对质量安全问题,仍有部分媒体未能正确履行舆论监督的责任,由于对于质检工作的不了解,更为了赚取读者眼球,对少数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以偏概全,甚至虚假、夸张报道,造成舆论恐慌和民众误解,这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给质检机构造成不良后果。对于机构本身,需加强对发布信息的审核工作,避免处于被动地位,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并讲究方式方法,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质检工作,进而更好地宣传质检工作。

(3) 行政干预

检测机构因受上级或地方政府的监管,有时候存在上级或地方政府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质检机构进行工作干预的现象,从而带来工作风险。例如部分地区行政经费可能与执法监管罚款挂钩,或者部分质检机构规模较小,存在发展过度依赖行政任务的风险。

(4) 委托检验

由于委托送检的样品来源存在不确定性,无法对其真实性与代表性进行验证,给样品信息核实工作带来了困难,存在不可预知的检验报告滥用风险,如以偏概全,就个别项目当成全部项目去宣传;又如夸大检测结果造成虚假宣传等。

二、风险评估方法构建

通过查找文献、伤害案例分析、调查问卷等形式,运用风险矩阵法,确定了存在风险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考虑使用人群对风险的可接受水平,确定风险等级。

三、质检工作风险研判情况

质检工作风险研判情况具体见表4:

在当前我国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大背景下,质量安全风险客观存在。有效防范质量安全风险,对确保质量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要。如何有效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确保不发生或少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与防范。

1、强化教育,增强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我们要高度重视强化风险防范教育,提高一线检验人员对风险防范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增强风险防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是要从对风险防范科学规律的认识上强化教育;二是要从对质量安全事件的反思中强化教育;三是要从对自身使命与职责的态度上强化教育。

2、深入排查,找准影响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在生产生活中,各种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往往因为人们熟视无睹,或者掉以轻心,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深入进行风险排查,是及时发现风险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有效加强风险防范的重要步骤。一是要对检验工作质量进行深入排查;二是要把风险排查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常抓不懈。

3、提升能力,不断增强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有效性。为了不断增强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应努力提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提升业务工作能力;二是要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三是要提升风险处置能力。

4、狠抓落实,努力形成质量安全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是有效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根本所在,也是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长效之策。一是要抓好各项制度、规定和要求的落实,二是要抓好各项风险防范措施落实;三是要抓好风险防范组织和责任落实。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监督检测检疫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读本 日用消费品(一)[M]//何建国.家用卫生杀虫产品.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3.

[2]熊国红.质检队伍风险研判[J].商品与质量,2015(3).

猜你喜欢
风险评估风险防范
铅锑冶炼污染场地周边土壤铅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银行金融理财风险研究与对策
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