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庆峰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老年重症哮喘的临床规范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共78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均为39。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规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39例患者中显效患者21例(53.8%),好转16例(41.1%),无效2例(5.1%),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患者共15例(38.5%),好转10例(25.6%),无效14例(35.9%),总有效率为64.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呼吸内科对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实施规范治疗,能快速缓解患者的哮喘症状,使患者的治疗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老年患者;重症哮喘;规范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34-02
重症哮喘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该病发作时的持续时间多在24h以上,常规的哮喘治疗方法无法缓解,又称"哮喘持续状态"[1] 。重症哮喘的突发性强,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严重减退,是重症哮喘的高发人群。为了探讨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现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共7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临床规范治疗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的重症哮喘诊断标准[2] 。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9例,观察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69.4±1.3)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5.6±0.7)年;对照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70.3±2.4)岁,病程为4~10年,平均病程(6.1±2.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治疗方法:①采取鼻部插管方式供氧;②通过静脉注射,调节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平衡;③根据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正确使用抗生素。
規范治疗方法:①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给予沙丁胺醇5mg雾化液经呼吸面罩吸入治疗;②症状缓解后使用20%的硫酸镁溶液25mL+12mg多巴胺+500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方式治疗;③酌情调整治疗方式,待病情稳定后可采取口服药物治疗。
1.3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接受上述治疗12h内,哮喘症状基本消失,各项生命体征值趋于正常;好转: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生命体征检测值也明显改善;无效:经过上述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表征和生命体征值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本次研究所选取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上述治疗后,观察其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重症哮喘是哮喘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时的病症表现,常规治疗对于患者的病情缓解无明显作用。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重症哮喘患者大多具有明显的肺功能减退现象,当支气管发生极度痉挛时,患者就会表现出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及阵发性喘息等症状[3] 。,若治疗不当极易造成呼吸衰竭,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目前的医疗水平尚无法根治哮喘症,重症哮喘的治疗以预防为主。哮喘患者发作重症哮喘的可能性主要有[4] :①治疗方法不当,医生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给药治疗;②患者病情稍有改善时便停止用药,或突然大幅减少药物使用量;③外界环境不当而引起的呼吸道过敏反应;④患者的精神过度紧张;⑤其它合并症的治疗药物所引起的呼吸道不良反应未能得到及时处理。
规范治疗是指,医生首先应尽快对患者的病情及病因进行科学分析,将分析结果与有关医学治疗方案和自身临床治疗经验相结合,采取最佳治疗方式对患者展开治疗[5] 。相较于一般治疗而言,规范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和预后质量的提高,将规范治疗应用于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硫酸镁溶液静脉滴注能够降低钙离子浓度,使气管平滑肌得到有效舒张;而多巴胺是常用的神经传导物质,具有提高心脏血液排出量、增强心肌收缩能力的功效,能够使患者的动脉压水平恢复正常,进而发挥其对重症哮喘的治疗效果,二者联合使用药效更佳。因此,临床上可使用这两种药物对老年重症哮喘患者进行规范治疗,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优化。此外,在对患者进行规范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应嘱咐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和规范治疗的优势,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高。综上所述,呼吸内科医生对老年重症哮喘实施规范治疗,不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还能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使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预后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永梅.老年重症哮喘的急救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2,16(05):91.
[2] 谢忠学.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34(02):56-58.
[3]苏晴,郑玉春,胡锴,等.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3,21(09):897-899.
[4]梁彦超,陈燕.探讨老年性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方案[J].现代养生,2013,22(17):62-63.
[5]田玲.重症哮喘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36(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