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

2015-10-21 19:58李桂秋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超声疗效

李桂秋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理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采用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果:286例患者1次碎石成功179例,占62.59%,2次成功54例,占18.88%,3次成功34例,占11.89%,無效19例,占6.64%。治愈216例,好转5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93.36%。结论: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定位准确,疗效确切,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泌尿系结石; 超声;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86-01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对于较大结石难以奏效,手术治疗创伤大,术后复发率高,而应用超声波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具有定位准确、操作方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特点,是治疗泌尿系结石损伤最小的方法[1],因此成为目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28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有泌尿系结石的病史、临床表现,并经腹部超声或X线及尿路造影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结石患者;(2)肾结石直径≤25 mm或表面积≤300 mm2,输尿管结石直径≤15 mm。排除标准:(1)出血性疾病患者;(2)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3)妊娠患者;(4)结石以下尿路梗阻者;(5)包裹性结石。根据上述标准选择笔者单位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8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其中男183例,女103例;年龄10~67岁,平均(40.3±7.6)岁;肾结石91例,肾结石伴输尿管结石74例,输尿管结石78例,膀胱结石43例;结石直径在5~27 mm之间。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惠康ESWL-108A型碎石机治疗,在碎石治疗前均应用B超定位,在B超确认结石光团以后,将结石置于碎石机的焦点上,对结石进行冲击波碎石。根据结石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输尿管和膀胱结石患者取俯卧位,电压13~15 kV,冲击次数2000~2500次;肾结石患者取仰卧位,电压11~12 kV,冲击次数1500~1800次。术后嘱患者多饮水,适当活动,常规给予抗炎、解痉、利尿等治疗,并给予口服结石通片, 每次5片,每日3次,促进粉碎的结石排出。根据治疗效果确定是否再次碎石治疗,2次碎石操作间隔7~10 d。

2 结果

本组286例患者中,1次碎石成功179例,占62.59%,2次成功54例,占18.88%,3次成功34例,占11.89%,无效19例,占6.64%。治愈216例,好转5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93.36%。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女性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可能与性激素有关,因为雌激素可以增加枸橼酸盐排出,减少尿石形成。青壮年是尿石症的高发人群,与活动量大、性激素分泌多等因素有关。本组18~50岁患者166例,占90.71%。泌尿系结石包括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镁胺、胱氨酸和含钙尿酸结石五种类型,体外冲击波容易击碎的是磷酸钙结石和磷酸镁胺结石,不易击碎是胱氨酸结石,而草酸钙结石和含钙尿酸结石介于两者之间。泌尿系结石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尿、肾区绞痛,结石梗阻严重者会导致肾盂积水、肾功能障碍。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等,药物治疗对较大的结石难以奏效,而手术治疗创伤大,复发率高。体外冲击波碎石因其定位准确、副作用少、恢复快、费用低、疗效好、患者安全且无痛苦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并发展成为大多数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采取降低体外冲击波碎石频率和逐级增能、分步治疗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碎石疗效,减轻副作用。冲击波频率的碎石机制与一般的结石破碎和组织损伤机制不同,在结石碎裂过程中,空化气泡在结石的表面崩解并起到削切小碎石的作用,而这些碎石因为体积太小,不能被冲击波产生的结石内部剪切力和张力击碎,冲击波负压阶段的振幅和持续时间决定了空化作用的强弱,高频率冲击波碎石时,脉冲间期空泡的崩解会产生很多新气泡,这些气泡增加累积降低了冲击波的负压,从而减弱了后续冲击波的空化效应。所以在高频率冲击波碎石时,空泡形成越多,碎石效果越差。多个临床试验和Meta分析证实与120次/min的碎石频率相比,60次/min的碎石频率可显著提高碎石效果,减少组织损伤[18-19]。60~80次/min的碎石频率效果优于120次/min,当结石直径>10 mm时尤其明显。防止体外冲击波碎石导致的组织损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降低碎石频率。逐级增能是指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时逐渐增加冲击波的强度,使患者在无需麻醉的情况下逐渐适应碎石治疗。这种方法是将总的冲击波数量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步骤,动态增加压力输出。逐级增能的碎石方法不但能提高碎石效果,而且可以减少由于血管收缩引起的肾脏损伤,降低血肿率。与24 kV直接冲击2000次相比,经24 kV冲击波预处理100次以后,再以24 kV冲击波治疗2000次结果无差异,而经18 kV冲击波预处理100次以后,再以24 kV冲击波治疗2000次,则可以明显减少损伤范围。逐级增能起到保护作用的关键是在两个治疗剂量之间插入了一个约3 min的短暂停顿。因此较好的治疗方法是采用轻-中度冲击波压力和尽可能低的频率,同时在初次碎石后给予短暂停顿,增加结石效果和减少肾损伤。

由此可见,采用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景安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132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67-68.

[2]顾方六.尿石症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10):717-719.

猜你喜欢
泌尿系结石超声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分析应用泌尿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观察
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临床评估和处理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分析
体外冲击波碎石与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泌尿系结石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