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友利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是护理标识应用在手术时风险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手术风险管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的1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手术室未实施护理标识的10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收拾风险管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62-01
护理标识是医院为了防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心理、生理、环境、社会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或者难以预料的风险与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所制作的文字与图案相结合的特殊标识[1]。而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不确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它具有风险水平高、复杂性的特点,并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2]。而护理标识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并且还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因刺激本研究采用在手术风险管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手术风险管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的1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63例,女性49例;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48.7±2.1)岁;护理时间8-41d,平均护理时间(23.2±2.4)d;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手术室未实施护理标识的10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8例,女性51例;年龄33-61岁,平均年龄(47.3±1.8)岁;护理时间7-43d,平均护理时间(25.6±2.1)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护理实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标识应用方法
1.2.1患者腕带标识的应用:腕带制作的材质为PVC塑料,柔软舒适,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一日可以通过腕带信息对患者信息逐实查对,包括其姓名、年龄、病区、床号、病症、手术部位等。而且根据手术需要避免手术侧、输液侧肢体佩带腕带。腕带标识普通患者一般采用蓝色,婴儿采用浅蓝色,重症患者采用红色,来进行区别。
1.2.2药物标识的使用:①过敏药物标识:凡对青霉素等药物过敏的患者,用长方形标牌写明过敏药物名称,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后带入手术间悬挂在输液架上,提醒医务人员。②普通药物警示标识:手术室护士在配置手术所需的药物时,注射器贴上不同色彩、不同形狀的标签予以区分,并标明药品的名称、剂量、有效期、浓度等。而对于外观相似的药物以及内用外用的药物必须分开存放。③手术中用药警示标识:手术台上常需多种药物,对于颜色以及质地都非常相近的药物,应用不同的颜色且容易分辨的标签,写明白药品名称,再经高压灭菌消毒,然后应用于手术台,于注射器张贴无菌标签,避免错误用药。
1.2.3环境标识:在手术室的通道注明“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提示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到了相应的区域应有相应的着装规范。
1.3统计学处理
3.讨论
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不仅能够降低安全隐患,而且还能够增加用药的安全性以及护理质量[3]。患者的身份标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其接错、用药错误以及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标识之后,其护理风险的比例大大下降。药物标识的使用,能够使医务人员注意到患者正在使用的特殊药品,尤其是手术中的药物,用错药物对于患者来说都有可能是致命的,而在手术室护理标识中对相近药物的药物贴上颜色不同且容易分辨的颜色,可以减少药物用错的几率;而环境标识的应用,可以使医务人员在进入手术室时很容易辨清无菌区与非无菌区,提高医务人员的警觉,能够约束自己。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应用手术护理标识,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而且还提高了护理质量以及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黎容.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应用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3,10(2):25-26.
[2]陈蕾,张育森.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6A):32-34.
[3]曹英芳.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内蒙古中医药,2012,2(13):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