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头痛50例疗效分析

2015-10-21 20:03汲长丽叶凤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血管性灯盏神经细胞

汲长 丽叶凤

1.资料与方法

血管性头痛的诊断按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提出的分类和诊断标准。血管性头痛102例,均为我院内科门诊近3年来诊治的病人,均经头颅CT,颈椎CT,TCD(经颅彩色多普勒)等项检查,排除脑,颈器质性疾患引起的头痛。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18~55岁,平均40.5岁)和对照组50例(男17例,女33例,年龄16到52岁,平均34.6岁)。其中治疗组合并失眠、精神紧张、焦虑32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单用灯盏花素注射液,用法:5%的葡萄糖250ml加灯盏花素0.6~0.8,每天一次静滴:对照组采用调节植物神经药、扩血管药及镇痛药,两组均不采用镇静剂,7天为1个疗程。

2.观察内容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内容包括头痛发作频率、性质、诱发因素,伴随症状。评定标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本文在观察症状缓解、复发时间的同时,着重观察与评价灯盏花素在改善睡眠、精神癥状和随访3个月复发情况,睡眠精神症状的改善分为三个等级:随头痛症状消失1天为显效,2~7天为有效,否则无效。

3.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两组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改善睡眠、精神焦虑方面,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4例中改善分别为23例个11例,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1.8%和45.8%,P<0.01.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5.8%,对照组24.8%,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

4.讨论

灯盏花素机理为兰科植物灯盏花的干燥根块提取物,灯盏花素具有较好的镇静和安眠作用,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症状有缓解作用。中药灯盏花可以治疗痛眩晕、肢体麻木、惊痛抽搐。临床应用: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前庭神经元炎;治疗眩晕症。随着科学提炼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与研究的深入,近几年也较多,有出现临床应用的高潮。本文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上无差异。然而灯盏花素在改善睡眠、精神方面,降低复发率优于对照组,且毒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对神经细胞作用,刘中华等产考了灯盏花素毒对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神经细胞的作用。以人参总皂苷为阳性对照,通过形态学观察和MTF等方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邯25—35诱导的培养神元发生明显的形态学变化,MTF检测显示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当预先加入不同浓度的灯盏花素和人参总皂苷时,Aft25—35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细胞活力明显增强,LDH释放减少,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灯盏花素对5—35诱导的神经损伤亦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神经细胞的死亡率,灯盏花素的浓度在0.05mg/ml时保护作用最强。临床发现灯盏花素中有效成分具有扩张脑血管、提高脑细胞抗缺氧能力、增加脑血流量、减少脑血管阻力。尤其是对椎一基底动脉的血流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使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脑供血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解除由供血不足而带来的平衡障碍。眩晕、耳鸣和眼球震颤等症状。同时灯盏花素能改善小脑前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迷路动脉及内耳供血不足,保护神经细胞,促进心肌胞能量代谢的功能。临床上广泛用于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综合症及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症(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枕骨大神经痛等),还可以用于脑外伤性综合症,眩晕症如美尼尔病、药性眩晕、外伤性眩晕、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元炎和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增强免疫功能。随着灯盏花重化学成分的不断分离,有关灯盏花素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将取得更大的进展。因此本品可用于脑供血不足和脑血管缩舒功能性紊乱并发的精神神经障碍,在治疗脑血管缩舒功能性紊乱引起的血管性头痛有较好的治疗。

猜你喜欢
血管性灯盏神经细胞
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新神经细胞
灯盏花
为什么大脑能记住事情?
人为什么要睡觉?
灯盏糕
血管性痴呆 早发现、重预防
黑暗中的灯盏
血糖和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分析
血管性痴呆,预防胜于治疗
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