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燕
【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麻两种麻醉方式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5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治疗,对照组行全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有效率,血压、心率变化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变化力学稳定性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小于观察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均有效,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优于全麻方式。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全麻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80-01
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是老年人常见病例之一,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水平的提高,当前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但是具有刺激性大和出血多的缺点,再加上在老年人中大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身体各个器官也在不断的衰退,给手术带来的难度。因此,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合理的麻醉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5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8±4.2)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68±4.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观察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让患者保持侧位,将L2和L3椎部位置作为穿刺点,对椎间隙硬膜外进行穿刺,穿刺至脑髓液回流,满后注射等比重腰麻液,向头端置入3.5cm导管,腰麻针拔出以后,让患者改为平卧,注射3ml的1.5%盐酸罗呱卡因。(2)对照组患者给予全麻方式,麻醉诱导药剂使用维库溴铵1mg/kg、咪达锉仓0.04mg/kg、舒芬太尼0.35ug/kg,采用1mg/kg丙泊酚,按照每小时9mg/kg进行静脉推注,并采用瑞芬太尼按照每小时0.005—0.015mg/kg的速度静脉泵入维持麻醉,采用维库溴铵按照每小时8mg推注。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前后心率变化和血压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后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組为96%,对照组为9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讨论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身体各种功能也在逐渐的衰退,老年人对手术的忍耐也很低,并大多老年人都患有多种并发症,给手术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手术中的麻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具有很大创伤的手术,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会引起大量出血情况,在手术中要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是确保心脑供氧平衡的关键。对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具有麻醉效果好、见效快的优点,可以有效减少髋骨节置换手术对患者中枢神经造成的刺激,维持患者血压和心率稳定。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麻醉后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6%,对照组为9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和心率较对照组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对于实施髋骨节置换术的老年人来说,采取硬膜联合麻醉的方法和全麻方法来说,都有很好的麻醉效果,但是采取硬膜联合麻醉的方式,患者血压和心率更为稳定。
参考文献
[1]祁玲.连续腰麻对老年人髋关节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25(24):32-33.
[2]赵正兰,方琴,祝燕琴等.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6):31-33.
[3]唐立文.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比较[J].医学信息,2014,(9):140-140.
[4]李桂枝.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脊麻硬膜外阻滞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11,25(22):32-33.
[5]万明涛.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效果对照[J].中外健康文摘,2014,(8):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