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护理中产生纠纷的原因及对策

2015-10-21 20:03黄燕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护理纠纷静脉输液对策

黄燕

【摘要】目的探讨降低静脉输液中护理纠纷事件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10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输液的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实施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未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观察2组护理疗效。结果干预后的研究组,其护理纠纷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对静脉输液护理中出现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减少静脉输液中的护理纠纷,提高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纠纷;原因;对策;静脉输液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46-01

静脉输液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也是最常规的护理操作技术。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因各种因素,常会出现护理纠纷。相关资料表明,静脉输液是事故与护理纠纷产生最多的操作[1]。为降低静脉输液中的护理纠纷,本文对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现的护理纠纷进行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见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输液的患者,其中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未实施干预措施,将其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实施干预措施,将其作为研究组。两组患者人均为50例,研究组患者中,女21例,男29例,年齡13-80岁,人均年龄(42.6±12.3)岁,对照组患者中,女19例,男31例,年龄16-78岁,人均年龄(42.9±11.8)岁。两组接受输液的患者在年龄等资料上大致相同(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纠纷产生原因:1)输如液体外观异常。近年来,各种新药不断问世,药物品种不断增加,中药制剂、西药品种繁多,护士对药物配伍禁忌不清,在临床使用时,常出现药液浑浊,有絮状物等现象。护士在配制药液过程中,使用针头过粗,导致在穿刺瓶塞过程中,橡皮塞碎屑掉入药液中。2)未做到一针见血。因穿刺技术不熟练或其他原因,首次穿刺未成功,需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3)护士责任心不强。因护士在穿刺过程粗心大意,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输液药物错误,剂量使用错误,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进而引起护理纠纷。4)巡视观察不及时。因巡视不及时,未发现漏针,导致肢体肿胀,未及时发现患者擅自调整滴速,引起不适症状。老年患者因输液时间过长,反应迟钝,有脑缺氧的现象,若不及时查巡,导致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引起患者不满,造成护患纠纷。5)护士沟通技巧欠佳。护士在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时简单生硬,在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能较好的与患者沟通,态度急躁,解释不合理,导致患者不满情绪[2]。

1.3干预方法

1)加强法制观念教育。指导护士学习相关护士管理条例,明确法律赋予的权利及需履行的义务,学习典型案例,吸取经验教训,做到依法行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定期进行考核,制定操作流程。输液时,仔细核对药品名称、患者姓名,以避免用错药物。2)组织护士学习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配伍禁忌,使用范围及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定期进行考核,并加强与临床药师、临床医师的联系,如有疑问及时查询、修正。3)输液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用药方法,调整滴速,告知患者不要随意调整滴速,事先告诉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尽量减少针头反复穿刺瓶塞,针头不易过粗,药量较大时使用两个针头。4)加强巡视力度。安排一名资历较长、沟通能力强的护士担任巡回护士。观察患者的输液部位有无漏针、注射针是否移位等现象。对于老年患者、幼儿患者、无陪护的患者加强巡视,了解输液情况及有无不适症状。5)加强基本功训练。对年轻穿刺不熟练的护士,应加强穿刺培训,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难度较大的患者,首次穿刺未成功,应报告护士长,尽量让穿刺熟练者进行第二次穿刺。6)加强护士的责任意识。护士在进行输液工作时,出现护理纠纷多为缺乏责任和自我约束力所致,并非是专业技术问题。因此,应加强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把关,才能保证输液安全[3]。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纠纷事件。

1.4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软件SPASS15.0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干预后的研究组,且其护理纠纷事件明显高于干预后的研究组(P<0.05),具有统计意义。见下表

3.结论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方法,是药物通过静脉血管给药,使其达到药物浓度,从而发挥药效。门诊输液中因患者较多,病种不一,输液高峰时,护士繁忙,若护理不当常会导致护理差错事件。一旦发生护理差错事件,轻者会影响患者治疗,重者可能会使患者丧失生命,引起护患纠纷[4]。近年来,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逐渐上升,因此对静脉输液护理中出现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中对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总结,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的研究组,其护理纠纷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静脉输液护理中出现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减少静脉输液中的护理纠纷,提高护患关系,该结论与文献报道一致[5]。

综上所述,对静脉输液护理中出现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减少静脉输液中的护理纠纷,提高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叶秀坤,蒋晓红,陈婷等.静脉输液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4):40-42.

[2]荣德明,张英,谢功群等.儿科静脉输液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北方药学,2013,(12):173-173.

[3]毕娜,王建荣.静脉输液技术环节风险评价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61-763.

[4]李淑艳.消毒隔离在静脉输液中的护理安全管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5):596-597.

[5]吴鲜花,罗文君.加强对急诊静脉输液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126-127.

猜你喜欢
护理纠纷静脉输液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的效果
防范护理纠纷,提升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