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要】藏医催吐法是服用催吐药方,使宿食或毒物随呕吐排出,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说:“由于培根、赤巴、隆等失调,能化培根(主磨碎腐熟食物)不能发挥其功能,能消赤巴(主分解精华与糟粕)等火隆(供给胃热能,促使血液生化成熟)不能在人体正常运行、产生不消化症。由此,胃中培根激增,胃涎阻塞隆(风、气)行脉道,胃中积垢。”“糟粕与精华不能分离,糟粕流入精华的脉道,蓄积于肝脏,形成潴聚、滴漏、溃散,产生各种内科疾病”故不消化为内科疾病的病源。用催吐法借助药物作用,呕吐出宿食等物,则不消化症自然去之,能化培根、能消赤巴、等火隆功能恢复,清浊分离,生化自然,疾患除也。14世纪,藏医北派强巴?南杰札桑及南派舒卡?年姆尼多吉等诸多历代藏医名家,均有详尽叙述,是一种经久不衰的常用疗法。针对催吐法的护理总结如下:
【关键词】藏医催吐法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2.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46-01
【适应症】:消化不良,剑突痞瘤。宿食引起的食物痞瘤、中毒症、胃绞痛、血和胆汁逆降于胃,特别是灰色培根病和培根木布病落于胃部施行催吐最为有效。
【禁忌症】:体质虚弱、隆偏盛,小便癃闭,特别是肠内寄生虫及虫引起的绞痛、痔疮等不宜施行吐法。另外,年龄过大,过小或意外创伤等也不宜施行吐法。
【术前护理】:
1、向患者解释用药的目的、方法、鼓励患者建立信心、消除恐惧心理。
2、嘱患者施术前晚进清淡饮食,保持病室安静,使患者安静入睡。
3、嘱患者施术日晨起禁食。
【服药法】:
1、清晨空腹服药。服药后用凉开水漱口,禁止讲话,采取蹲坐位并注意保暖。
2、出现恶心欲吐时,抵制2—3次,便能激发疾病,就可以呕吐。
3、患者呕吐时,护理人员站在患者一侧用右手扶住患者额头。
4、用药物催吐无效者,可让患者用食指探入喉部,便可吐出。
【吐物标准】:
1、呕吐次数为4次者为下等,6次者为中等,8次者为上等。
2、呕吐物之量,250ml者为下等,500ml者为中等,100ml为上等。
3、吐物之颜色,吐物似痰液样者为下等,以胆汁为中等,似水样者为上等。
【术后护理】:
1、呕吐停止后,患者采取端坐卧位,注意保暖,并禁止多说话。
2、多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意外。
【不良反应及处理】:
术后,有时因呕吐剧烈或药力过大,引起呕吐不止,零星隆飙扬,胆汁逸出,吐出大量胃粘液,肺出血,药物精华窜入目中等不良反应时,须采取如下措施处理。
(1)零星龙飙扬:证见头痛,特别是太阳穴部位疼痛、空呕、神志昏迷、身体沉重、视力模糊、耳鸣等。治宜于百会、太阳穴、后囱、锁骨、脊椎、前胸、膻中、足心、四肢关节等处用酥油加肉豆寇末涂擦按摩,热敷,烟熏。饮牛羊附骨汤。
(2)胆汁逸失:症状为呕吐黄色液汁。治宜以藏茵陈、波棱瓜子、止泻木子,紅花、苦菜、熊胆、紫草茸、酋草、山矾叶煎汤内服。或用石榴子、熊胆、红花各等分共研末内服。如果还不能制止,则于"赤巴霞仁"放血。
(3)培根木布之海泛滥:证见呕吐出血、胆汁及烟色汁液。宜用亚大黄叶、水底石、铧铁冷敷。或用亚大黄叶、山矾叶,扁叶珊瑚盘水煮后外敷。或将芜荽子、红花、石灰华、熊胆、“布胁泽”研末,冷开水冲服。
(4)肺血管决破:证见呕吐血液。宜立即用熊胆、朱砂、豌豆花、大黄、白糖,共研末内服。将紫草茸、茜草煎汁,加红花、石灰华、甘草、肉桂、豌豆花、熊胆研末,冷却后内服。
(5)药物精华窜入目:证见呕吐时头痛、双目发赤。治宜鼻尖、额脉放血,并在面部冷水喷激。
【饮食护理】:
1、隆偏盛的患者,饮米粥或加盐的淡茶,可补养身体,压抑隆的发生,增强气力,排除遗留于体内的药物,排除余病。
2、为息灭隆势和杀灭头冲,宜用穆库尔没药,头花蓼等份研末拌入新鲜牛油,放入烬火中烧烟熏鼻,并每日饮2次加光明盐的热开水每次1碗,对隆、赤巴、培根等病均有益。
【吐法优点】:
吐法运用得当,有五官聪明,神志清明,身体轻爽,胃火增强,食欲大振、口腔气味变香、痰液、鼻涕等排泄物减少等诸多优点。
参考文献
[1]宇妥·元丹贡布著:《四部医典》,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06年。
[2]藏医学编辑委员会编译工作小组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分卷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3]青海省卫生厅编:《藏医护理规范》(内部资料),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