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探析

2015-10-21 20:03姚丽晓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产后护理

姚丽晓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8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其发病原因、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2.8±1.9)天,随访观察6个月后,无1例复发。结论: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利于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32-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是指静脉血凝结在下肢深静脉血管中,从而导致血管阻塞,静脉回流受阻,引发下肢疼痛、肿胀、静脉曲张等症状。据相关资料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为0.6%-1.5%,在分娩产妇中较多见,发病时间为产后7天-6周[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引发肺栓塞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8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1±3.4)岁。其中剖宫产34例,自然分娩14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包括左侧33例,右侧15例,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

1.2治疗方法

抬高患者的患肢,利用抗凝、溶栓、祛聚和中药等方法进行治疗,对出现明显肿胀的患者进行肿消散外敷,本组患者中有32例采用静脉溶栓术治疗,16例患者采用防止静脉滤网治疗。

1.3护理方法

(1)基础护理:产妇分娩后体质虚弱,且由于静脉血栓的形成,加重了患者的生理痛苦,因而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为患者做好保暖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等情况,并对患肢周径进行测量记录。(2)患肢护理:抬高患肢,一般高于心脏20-30cm,并使膝关节屈曲15°。患者卧床1-2周后,嘱患者自行变换体位,并适当进行足部活动,但不可对患肢进行按摩及挤压等[2]。(3)心理护理:患者产后心理状态复杂,外加疾病的影响,因而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态度要亲切、热情,并通过播放音乐等使导患者放松心情,减轻心理压力。向患者介绍血栓形成的机制、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等,从而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进而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3)抗凝、溶栓治疗护理:在使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时,应控制其滴注速度及使用时间,避免增加疾病的复发率。在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时,应注意使用止血带控制压力,以保证药液到达深静脉,同时在滴注完成后,应注意对止血带处进行按摩,从而改善微循环,消除水肿[3]。(4)生活指導:嘱患者大量饮水,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食物,饮食应清淡、低脂、低盐,同时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劝导患者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必要时可为患者进行肠道按摩,或进行灌肠处理等。(5)用药指导: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注通道,注意无菌输液,必要时可采用套管针留置,从而方便临床用药,减少并发症。在穿刺时,应避免反复进行,以减少血管损伤及皮肤血肿。使用肿消散进行外敷时,应加强对皮肤的护理,并及时更换敷料。(6)康复指导: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锻炼方案并协助实施,嘱患者不能长时间站立、静坐、行走和两腿交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旋转、屈伸、舒缩等训练,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液淤积。

2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通过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血栓全部消失,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2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2.8±1.9)天。随访观察6个月后,无1例复发,均能正常工作及生活。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产后的常见并发症,通常会导致肢体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同时也可引发肺栓塞,危害着产妇的身心健康。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为: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流动缓滞及血管壁受损等,其中以血液高凝状态为主。产后产妇体内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管壁受损,纤溶活性降低,且由于产妇产后缺乏锻炼,血液循环减慢,进而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4]。目前,临床上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机理及原因对其进行治疗,应用抗凝药物,从而减少内膜的损伤概率,进行溶栓治疗,从而增加下肢的静脉血流。护理干预是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恢复患者的日常活动。本研究中主要对患者采取了基础护理、患肢护理、心理护理、抗凝及溶栓治疗护理、生活指导、用药指导及康复指导等,发现取得较满意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临床治疗及精心护理干预后,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血栓,患者均痊愈出院,时间为(12.8±1.9)天。随访观察6个月后,无1例患者复发,患者预后恢复效果良好,未影响工作及生活。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产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精心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应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秋梅.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06):222-223.

[2]赵素藏.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05):212-213.

[3]牛建佩.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195-196.

[4]魏海英.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4):210-211.

猜你喜欢
产后护理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产后康复的影响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