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春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血栓的形成,造成动脉的阻塞,进而导致部分心肌会因为缺血而坏死,最终形成心肌梗塞,当这种心肌缺血状态持久的发生并演化严重后就学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通常表现出胸痛、心肌损伤、缺血以及循环功能的障碍等。本文主要通过对心肌梗死临床救治的观察以及分析,描述有关心肌梗塞救治的一些临床体会,以便为以后心肌梗塞的救治以及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支持,有助于更好的治疗心肌梗死患者。
【关键词】心肌梗塞;临床分析;救治体会
【中圖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73-03
心肌梗塞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的硬化以及持久性的缺血而引发的血栓、心肌坏死,心肌梗死患者一般会表现为胸骨疼痛、四肢乏力、胸闷恶心以及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休克,这对患者的身体以及精神都是一种极大的摧残,给患者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变与痛苦。因此及早治疗对心肌梗塞患者是十分重要的,对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也在不断改善,但近年来,心肌梗塞的发病率还有上升的趋势。本文主要基于对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救治办法,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救治体会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主要对近两年来我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心肌梗塞患者作出一定的观察分析,在100例心肌梗塞患者中,男患者78例,女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25~78周岁,平均年龄为54.5周岁,患者的发病时间是长短不一的,一般从患者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为0.5小时到72小时之间。基于对患者过往病史的分析,心电图的演变以及心肌酶学动态变化进行有效的诊断,结果显示,患者的梗塞部位主要有广泛前壁(48例)、前间壁(15例)、前壁(9例)、下壁(22例)、心内下膜(6例)。心电监护示房室传导阻滞8例,频发室早12例,心室颤动6例,结性逸搏5例,心脏泵功能为Ⅰ级20例、Ⅱ级58例、Ⅲ级11例。在观察的100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为28例,脑梗塞患者22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有18例,糖尿病患者为14例,高血脂患者12例。在我院接受救治的100例患者入院后都进行了溶栓治疗,给予了一定的护理,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了密切的观察和记录,最终救治成功的患者为94例,抢救无效的为6例,其中死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为4例,死于室颤的患者为2例。
2 救治体会
2.1 重视急性心梗的诱因及危险因素
通过对本次研究中的100例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可以发现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为青壮年男性,而引发这种疾病的原因主要有饮食过度、饮酒、过度劳累以及情绪激动等,这些患者多数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过度肥胖等,而且很多还有嗜酒嗜烟的习惯,因此对这几项危险因素一定要引起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的均衡、有效避免暴饮暴食现象、注意适当休息、不要劳累过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少量的吸烟喝酒。在患者发生不明原因的胸痛时,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时,要考虑到患有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并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等方面的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接受治疗,这对心肌梗塞的预防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非常重要。
2.2 提高对不典型心绞痛的识别与警惕性
不典型心绞痛多见于老年患者,而且这种病症的临床表现也比较多样化,一些心绞痛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颈部不适、肩膀酸痛以及呕吐、咽痛等症状,这些病症在临床中很容易会发生误诊现象,因此,一旦老年患者具有上述症状的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应进行常规的心电图检查,以便更准确的进行诊治,以免发生误诊、漏诊现象,耽误对患者的治疗。对于这类不典型的心绞痛要提高警惕性,不能忽视,并且要能够进行准确的识别。
2.3 规范治疗、积极施救
溶栓与介入治疗。患者的急性心肌梗塞确诊之后,在早期要让患者口服肠溶阿斯匹林、氯吡格雷片300mg,并给予皮下注射适量的低分子肝素钙;对于情况比较危险的患者,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要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对于具有溶栓指征有没有足够经济实力的患者要尽早进行溶栓治疗,以缓解症状,使病情得到控制;对于处于低危状态的患者,可以择期进行介入治疗。总之要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有针对性的给予相应的治疗,以保证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并得到及早康复。
重视应用止痛镇静剂。心肌梗塞患者常常会伴有很多症状,如胸痛、肩膀酸疼、牙疼等,这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还会给患者的精神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的会使患者焦躁不安,甚至会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增加患者心肌的耗氧量,而且很容易会引发心律失常、严重的会引起休克,因此,要注意对患者适量的使用吗啡、安定等止痛镇静类药物,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脏功能。发生心肌梗塞的患者会由于心室重构而引起心脏泵功能障碍,因此一定要注意引发心肌梗塞的原发病,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可以及早对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防治并发症。心肌梗塞患者很容易会发生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塞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这种并发症的病死率极高,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休克的发生,可以通过镇痛、控制心律失常以及补充血容量的方式来进行控制,还可以通过纠正酸中毒、防止水及电解质的紊乱以及预防感染等措施来达到有效的控制。
3 总结
通过研究观察可以发现,急诊科心肌梗塞患者一定要及早诊断并进行及早治疗,在早期进行溶栓治疗,通过日常生活中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来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从源头上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一旦发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早检查、及早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救治过程中,也要注意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规范的治疗、救治,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王淑华.急诊门诊救治急性心肌梗塞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6):746.
[2] 荣翠华.军队干休所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和就地救治体会[J].西南军医,2011,13(5):874-875.
[3] 罗丕泽,黄新贵.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救治体会与研究探讨[C].//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