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军 曹月坡 石会娟
【摘要】目的探讨丁卡因胶浆在脑卒中患者鼻饲管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新乐市医院治疗的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胃管留置法,实验组在常规置胃管的基础上滴丁卡因胶浆于鼻腔,并用丁卡因胶浆润滑胃管前端再置管。比较两种置管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疼痛、机械性损伤及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不良反应较少,一次置管成功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丁卡因胶浆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不良反应,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脑卒中;丁卡因胶浆;吞咽功能障碍;鼻饲管置管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66-01
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脑卒中由于昏迷及假性球麻痹,引起植物神经中枢张力改变,致其吞咽困难和咽喉肌群协调动作减弱或消失,其发生率高达16%~60%[1],适时借助胃管鼻饲来提供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为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及改善预后更为重要。但留置胃管须经鼻腔置入,不可避免地给患者带来不舒适,置管过程中部分患者不能有效配合,给置管过程带来困难,因此,寻找一种能够减轻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安全有效的鼻饲管置管方法,对伴有吞咽困难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应用丁卡因胶浆在脑卒中患者留置鼻饲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新乐市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伴有吞咽功能障碍需鼻饲管置管的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且无鼻饲管置管禁忌症。男68例、女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意识状态等方面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鼻饲管置管方法对照组:常规物品准备,按常规胃管留置法[2]留置胃管。观察组:常规物品基础上准备丁卡因胶浆1支(5ml),采用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具体方法:检查患者鼻腔无异常后去枕平卧,鼻腔内滴入1-2ml丁卡因胶浆3-5分钟后,测量胃管所需置入长度,胃管前端用丁卡因胶浆润滑后自一侧鼻孔插入胃管,约14-16cm时确认胃管未在口咽部堆积,抬头使下颌靠近胸骨,缓慢插入胃内,将胃管外端放入盛水的器皿中,查看无气泡溢出;用注射器自胃管内注入约15ml气体,用听诊器听诊胃部有气过水声,以确定鼻饲管置管成功。
1.2.2评价指标(1)观察一次置管成功率。能顺利将胃管进入胃内,无反复操作。(2)不良反应的发生。置管过程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如疼痛、机械性损伤、呛咳、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操作过程中有剧烈呛咳并出现心率加快10次/min以上或血氧饱和度下降10%、血压升高10%以上者为出现不良反应。(3)患者的满意率。用询问方式询问患者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情况并记录。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不良反應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而对照组鼻饲管置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心率加快 血氧饱和度下降 血压升高 疼痛 机械性损伤观察者 8 5 6 7 10对照组2214242524x2 8.711 5.065 10.734 13.807 8.044P<0.05。
2.2一次置管成功率情况观察组中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相对较低;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2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n(%)]
组别n 一次成功 一次不成功观察组60 55 5对照组6043 17x2 8.015注:P<0.05。
2.3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及(或)家属的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常因意识障碍、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及舌后坠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进食水从而导致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窒息等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甚至危及生命,须通过鼻饲管置管补给人体所需的能量及部分药物,但当胃管置入时对咽、食管、胃部都是一个强刺激,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降低、咳嗽等症状。又由于患者脑组织灌注量发生改变,常导致脑内压增高,如插胃管过程中患者出现不适,易诱发脑疝,或刺激咽喉部迷走神经而引起呼吸心跳骤停,增加了插胃管的难度,并易造成插管失败及机械性损伤,因此寻求有效、安全、痛苦小的鼻饲管置管方法为脑卒中患者成功置管颇为重要。观察组鼻饲管置管法是在患者鼻腔内滴入丁卡因胶浆,利用其局部表面麻醉作用快,能暂时性减弱鼻咽部局部神经反射,减轻机械性刺激,减轻患者疼痛不适感,减轻鼻粘膜水肿,减少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高,是脑卒中患者及意识障碍患者鼻饲管置管较理想的一种置管方法,同样适用于多次置管失败的患者,且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痛苦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樊云梅.脑卒中延髓麻痹病人胃管置入法探讨[J].临床和实验杂志,2008,7(3):77.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0.
[3]徐莉华.神经外科昏迷伴舌后坠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1503-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