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平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溃疡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慢性胃溃疡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42-01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生活习惯改变,慢性胃溃疡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1]。慢性胃溃疡病程长、易复发,长期疾病折磨下患者易产生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为探究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效果,笔者进行本次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6~76岁,平均(45.3±5.4)岁,病程8月~22年,平均(4.5±2.3)年;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7~76岁,平均(45.2±5.2)岁,病程8月~21年,平均(4.2±2.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遵照医嘱给予药物干预和护理干预,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3月后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1.4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评定: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规定,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发现溃疡痊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发现溃疡面缩小>90%;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检查发现溃疡面积减小30%~90%;无效:临床症状和溃疡面积无明显改善或加重。(2)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观察护理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的护理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胃溃疡发病因素与幽门螺杆菌、遗传、环境及生活习惯有关,生活中危险因素较多,患者对胃溃疡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导致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引起患者不良情绪发生,产生抵抗治疗情绪,对有效治疗和预防产生重要影响[2-3]。临床上在有效治疗过程中配合针对行护理,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对疾病治愈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针对性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详细向患者讲解胃溃疡相关知识,告知影响胃溃疡治疗危险因素和胃溃疡长期病程迁延可导致消化道出血、胃癌等严重后果,提高患者重视,提升患者治疗积极性。(2)生活护理:生活习惯对胃溃疡影响较大,了解患者存在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指导改正。首先对饮食习惯进行护理,嘱患者以清淡、营养饮食为主,避免使用刺激、辛辣性强的食物,尽量避免用生、冷、酸性食物,及时戒烟、戒酒。(3)心理护理:慢性胃溃疡病程长、治疗后易复发对患者造成不良心理影响,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进行有效治疗。患者入院后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顾虑,列举正性案例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以提高治疗效果。(4)用药护理:按时、规律、正确的服用药物对治疗慢性胃溃疡至关重要,嘱患者严格按照药物服用时间、服用剂量、服用类型进行服用。
本次研究觀察组采用上述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在护理后3月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说明针对性护理根据胃溃疡发病机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生活习惯改变及药物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拉近医患关系,具有显著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玲,黄丽霞,邱小雅等.慢性胃溃疡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0):81-82.
[2]杨瑛,郑阿娟.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527-2528.
[3]沈振斌,孙益红,王聪等.慢性胃溃疡早期癌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8):768-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