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芹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中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耳针加体针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较前改善,观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痤疮临床效果明显,且具有价廉、有效、副作用少和不易复发等特点,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痤疮;针灸;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50-01
痤疮是临床上与皮脂代谢有关的皮脂腺和毛囊发生慢性炎症的一种病变,该病主要发生于青春期男女和中年妇女,中医学上称为“肺风粉刺”,临床表现主要是为以面部、胸背部皮肤出现丘疹、粉刺、结节和脓包为主的皮肤组织损伤。虽然目前现代的西医治疗方法较多,但是其副作用大且较易复发,祖国中医学认为痤疮多由肺胃蕴热、上熏面部、血热瘀阻所形成[1]。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探讨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龄14~36岁,平均年龄21.4岁,病程时长为7个月~12年,痤疮分型主要为结节型28例、化脓型24例、混合型8例;观察组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龄15~37岁,平均年龄22.3岁,病程时长为6个月~11年,痤疮分型主要为结节型27例、化脓型26例、混合型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长和痤疮分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中药进行治疗,中药包括地骨皮15g、桑白皮20g、白花蛇舌草20g、牡丹皮15g、败酱草15g、夏枯草20g,女性患者则多加生甘草10g和鸡血藤12g,中药煎煮两次,并将药液混合一起,共约400ml,2次/d,200ml/次,连續服用10d。观察组患者采取耳针和体针针灸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耳针针灸:首先使用75%酒精棉球对耳廓进行消毒,再把剪好的王不留行仔放置入小胶布上,并贴压在心肺肾、皮质下、内分泌和神门;并叮嘱患者自行每天按压3~5次,按压时间为每次5~10min,按压力度需适中,以防因皮肤损伤而引起的感染,每隔一日更换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②体针取穴:患者取俯卧位,使背部暴露,给予常规消毒后,毫针刺行泻法进行针灸治疗,以局部酸胀为宜,体针针灸穴位主要为大椎、肺俞、膈腧、曲池、灵台、合谷。所有患者若出现小脓头则采用美容探针进行挑除,并使用庆大霉素注射液涂抹局部。
1.3临床效果评价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评价标准包括①痊愈: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原有部位的痤疮均完全消失,皮肤恢复光泽,皮下未见硬结,且3个月内未见新疮出现;②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原有部位的痤疮均大部分消失,且3个月内未见新疮出现;③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原有部位的痤疮大部分消失,仅见少许新疮出现。④无效: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未见改变且加重。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患者临床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有效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较前改善,观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痤疮多好发于青春期男性、女性以及中年妇女,且以女性患者居多,可能原因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内分泌失调使得皮脂腺分泌增多、毛囊角化过多,瘀滞于皮肤而引起毛囊内的细菌和微生物感染而导致皮肤损伤,另外该病还可能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2,3]。祖国中医学认为痤疮主要病机为毒、湿、热和郁,该病源起于火,肺胃湿热似火、肝郁化火、情绪不舒、心中郁火以及火性上炎等发为痤疮。痤疮作为临床上一种慢性且多次复发的损伤性病变,究其原因为气血失调、肝腑功能紊乱,且多数痤疮患者均为气血不足、脾虚肝旺的体质,所以病情常反复发作,经久难治[4]。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显示,经过有效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较前改善,观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痤疮临床效果明显,且具有价廉、有效、副作用少和不易复发等特点,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新普,童亚男,薛丹,等.针灸调体治疗阴虚内热型痤疮的临床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6):1388-1393.
[2]黎波,柴华,杜元灏,等.针灸治疗痤疮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针灸.2009(3):247-251.
[3]宋淑荣.针灸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22(9):121-122.
[4]顾春英,黄嘉琪,车竹梅.拨针为主综合针灸疗法治疗痤疮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2):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