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观察

2015-10-21 20:03李波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李波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后侧入路手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接受后侧入路手术的8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且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术后与术后12个月随访时,骨折愈合差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HSS和Rasmussen膝关节评分较高。结论: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施行后侧入路手术,可取得较好疗效,且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后侧入路手术;HSS膝关节评分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15-01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是一种特殊的关节内骨折[1],占全身骨折的1%左右,关节面压缩和位移是其主要症状。因所处位置特殊,神经血管较多,复位固定有一定难度,若不能及时治疗,易引起创伤性骨关节炎或导致关节面塌陷,从而使患者膝关节功能严重受阻[2]。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有所提升,治疗技术也不断改进。我院采用后侧入路手术,取得显著效果,现回顾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过后侧入路手术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18—70岁。其中因交通事故所致33例,重物砸伤20例,高空坠落所致12例,其他原因15例,经X线和CT检查,确诊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且全部为单侧骨折。排除心肾功能严重不足者、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所选80例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术前均经过膝关节正侧位拍片、CT平扫和三维重建。对患者予以腰硬联合麻醉,令其保持俯卧位,施行常规后侧入路手术。首先是后内侧入路,闫患者腓肠肌和半腱肌中间的缝隙切入,将半腱肌轻轻切开,剥离骨膜,使胫骨后内侧关节面暴露出来,以方便手术继续;其次是后外侧入路,沿着患者股二头肌腱后缘切成“S”形切口,将深筋膜切开后,分离神经和肌腱;同时从患者腓肠肌外侧与比目鱼肌间隙切入,使得胫骨后外侧得意暴露。患者骨折部位暴露后,可开始复位固定,结合患者各自骨折情况确定适宜的内固定方法。随访修复关节囊和肌肉,在关节囊外放置引流管。整个手术过程中做好镇痛处理工作,采取预防感染措施。

1.3疗效判定

治疗效果通过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评分来判定:①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时通过X片观察患者不同时期的骨折愈合情况,包括胫骨平台内翻角度、内侧平台后倾角和外侧平台前倾角三项指标;②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功能评分:选取疼痛、功能正常程度、屈曲畸形、肌力、关节稳定性、活动范围6个项目,分数依次设为30分,25分,15分,10分,10分,10分。6个项目的分数之和超过85分为优秀,70—85分为良好,60—70分为一般,低于60分为较差,计算优良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所有数据展开分析,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对比

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查,其骨折愈合情况良好,与术后一周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保持良好。

3讨论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多由膝关节在屈位或半屈状态时受到较大的内外翻应力所致,而原始骨折线也随之形成冠状面。以往将胫骨平台骨折大致分为AO分型、Moore分型等几种[3],均以膝关节X线片为标准,不能准确描述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如今利用CT扫描技术提出了三柱骨折分型,是传统的一大突破。如何复位固定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极为关键,但临床手术难度较大,所以必须选择最合适的入路。若采用传统入路方法,易损伤韧带和周围神经,且显露不彻底,不方便手术。后侧入路手术则能够将骨折部位彻底显露出来,同时又不容易伤到腓肠肌周围神经血管,在当前应用较广。此次研究80例患者,只有3例在手术时内侧血管遭到损伤,手术后完全愈合[4]。

后侧入路手术在应用中有几点需要注意:①后内侧入路,切口浅筋膜内确保隐神经和大隐静脉不会受到伤害,若雨后外侧作联合切口,应保持适当距离,至少7cm;②后外侧入路,腓总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要充分显露,但又不能被损害,经后外侧入路时有时腓骨小头会妨碍骨折端的显露和复位,可切除部分腓骨小头,但要保留二头肌的止点;比目鱼肌可在腓骨小头止点处部分离断,然后与腓肠肌外侧头及腘肌一起牵向内侧,也可在腘肌及比目鱼肌间隙间进入。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8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接受后侧路手术取得显著效果,治愈率和骨折愈合情况较为良好,且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快。由此可知,后侧入路手术具有安全、固定可靠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积辉,栾波,裴继源,陈光辉.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17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4):3240-3243

[2]蒋铭,徐锋,孙斌峰,钱平康,吴晓峰.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1):82-84

[3]刘建,苟景跃,刘远禄.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46例累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20):2344-2346

[4]马晓松,马晓东.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治疗22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4):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