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法律风险探索研究

2015-10-21 19:38董晶晶
房地产导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防控策略法律风险合同管理

董晶晶

【摘要】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履行以及终止三个方面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然后提出了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防控措施,本文在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策略

一、前言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合同是起到一种保护和约束的作用,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可能出现法律上的问题,所以必须谨慎的对待合同有可能存在的风险。

二、合同管理中出现的法律风险

1、合同签订时

一是在准备签订时缺乏周全的准备工作施工合同在签订阶段时,施工企业在之前缺乏相对周全的筹备工作,这一点大致体现在没有切实、有效地对合约另一方本身所具有关于资格、资金、信誉、履行合约的能力、所经营的环节等等关键方面进行调查和审核;或者对合同内容所涉及到的部分没有进行深入地了解,撇开资金落实情况等不谈,就连对其是否合法、甚至是否真实都不清楚;或者在合同签约时不了解对方签约者所有的权限等。这都会为合同签埋下隐患。

二是施工合同的内容条款等不完善由于涉及到自身的切实利益,同时也是合同的共同履行方之一,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对合同规定的内容详细审查。但是事实上,许多施工企业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在合同签订以及审核的阶段并没有谨慎,往往都是在完成签订之后才发现里面存在的漏洞。像合同里起到主导作用的条款存在漏洞、合同内有直接影响到合同效力或者不确定性大的条款、合同内存在着明显不合理的条款、以及合同所规定的当事人所履行的责任以及义务有争议乃至触犯法律等都会使合同在签订时就存在着先天不足。

2、合同履行时

一是乙方履行合同义务时存在缺陷鉴于在实际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敏感度,结果造成乙方在履行合同时的行为产生缺陷。比如:没有在第一时间、没有进行全面考虑、或者没有考虑实际情况来履行合同内容;或者在乙方提出变更合同内容时没有与对方进行法律认证的书面协议;在向第三方提供债权时并没有征求债权人的意见;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用到的各类法律文件没有妥善保存等。施工企业如果在履行义务时存在缺陷,那么对方就会有机可乘,进行额外索赔。

二是在对方出现缺陷时未及时反应在施工方面所签订的合同需要双方共同履行。而如果是合同对方在履行合同方面出现了缺陷,那么施工企业要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进行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但是实际情况是,施工企业通常不能在对方出现缺陷时及时反应过来。比如:当业主违约或者履行时,施工企业和单位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并且作出反应;对自己应该使用的义务和权利,诸如抗争辩解的权利、代位权和撤销等一系列权利,并没有进行积极的使用和维护;或者超过了有效诉讼时间进行诉讼等。

3、合同终止之后

现实中大部分施工企业存在这样的错误理念:即他们以为施工合同所可能面对的法律风险会随着合同履行结束而终止,理论上的确如此。但是在现实中的很多案例表明,即便合同终止,合同管理仍然存在一定风险。比如:如果施工企业和单位没有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诸如保密、合作和通知等工作,仍然要被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施工企业和单位由于其保管的各类文件遗失或缺失等造成的纠纷等,都会严重影响施工企业方的解决。

三、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控策略

1、提高合同管理法律风险意识

施工企业应加大对领导干部以及经营管理人的法律学习与培训力度,通过集中学习、案例讨论、知识竞赛、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使领导干部以及经营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其不良后果,同时,提高领导干部以及经营管理人员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增强其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等。施工企业通过提高合同管理法律风险意识,为开展法律风险识别、实现法律风险化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其构建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制度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

2、强化合同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

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的制度保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不断加强内部的合同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制定或完善合同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合同管理的主管部门及其职责;规范合同的订立、审批、会签、登记、备案流程;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合同专用章的管理;合同履行的动态监督;合同纠纷的及时处理;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合同管理的奖惩等事项。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不断强化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做到管理层次清晰、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等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合同法律纠纷的生产。

3、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组织体系

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高效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组织体系。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按照統一领导、分级负责、合理分工、大力协同的原则,建立一套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亲自主管,法律事务部门牵头负责,各职能部门具体分管,具体承办人专管的上下成线、纵横成网、彼此配合、彼此协调的内部合同管理组织体系,并不断明确各合同管理部门及人员的合同管理职责,实现合同工作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工作局面。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体系,可以为防控施工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提供一定的组织保障。

4、实行合同管理过程的动态监控

对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实行动态监控是企业防控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加强对施工合同管理过程的监督检查。在施工合同签订之前,应当详细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履约能力、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工程项目本身的落实情况以及施工合同文本的基本条款等;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当及时、全面、实际地履行合同,及时对对方的履行瑕疵、违约等事项作出反应,并及时收集证据,提出相应的权利主张等;在施工合同终止之后,应当按照法定或约定的要求保守对方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履行一定的协助及通知义务,并应保管好各种合同档案资料等。通过动态监控,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更加规范,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依法运营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5、深化合同法律纠纷管理

当发生法律风险之后,这一步骤可以有效地作出正确反应和紧急措施。许多企业会认为其风险措施已经十分完善,从而掉以轻心,结果由于合同本身十分复杂,同时伴随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新的问题。因此,企业在纠纷发生后要积极面对,同时全方位考虑其原因、影响以及损失程度,通过列举等方法决定最优方案,为以后提供宝贵经验教训。

在验收结算阶段,工程合同主体的风险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首先,做好隐蔽工程的风险管理;其次,预防发包人拖欠承包人工程款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最后要积极行使索赔权利,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发承包人进行合同结算,承包人要注意申请结算款的时效及法律法规相关的处理条款。

四、结语

通过以上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我们不难看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对整一个工程的重要性和意义。所以说,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合同风险,这样才能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洪涛.浅析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J].河南建材.2012(1):2-4

[2]张朝成.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1):99-100

[3]张宁.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J].科技信息.2012(7):51-53

[4]陈红.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7):66-67

猜你喜欢
防控策略法律风险合同管理
论“破窗理论”及其在环境犯罪防控中的应用
采用BT投融资模式建设的法律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浅议
浅析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优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企业劳务用工和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浅析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试论建筑工程承包项目施工合同信息管理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机制与防控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