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河流生态恢复标准研究初探

2015-10-21 18:50余琪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0期
关键词:生态恢复河流标准

余琪

【摘要】本文从全球范围内对河流生态的研究进展出发,概述了Standards for ecologically successful river restoration一文的主要思想,并分析总结了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最后从文章内容阐发开去,浅谈了如何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河流生态的有效恢复。

【关键词】河流;生态恢复;标准;人工化;中国国情

1.研究背景

河流给人类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是各种水生生物生存的自然空间,同时对全球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改善作用。当今,河流退化已被公认是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城市河流水质污染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由于污水的直接排放和用混凝土“包”起来的河道治理工程导致城市河流污染愈发严重,当前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因此,如何对城市受损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使河流重新回到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西方先进国家在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方面,已将传统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治理目标转变为以水质再生为核心的“水的循环再利用”,由单纯的“污染控制”技术发展为“水生态的修复与恢复”。

2.文章简介

2.1前言

健康、能够自我维护的河流系统提供了人们生活所依赖的重要的生态和社会产品及服务。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河流修复的重要性,但是对于“那些要素构成了一个成功的河流修复工程”这个问题还缺乏明确的共识。

本文提出了五个指标,作为今后评定成功的河流生态恢复标准的探讨。

2.2为什么需要生态化的标准

首先,很多项目以修复的名义受到资助和付诸实施,并认为改善环境条件是首要目标,但是很多项目并不真正生态。如维护基础设施和修建公园是重要的建设行为但并不构成生态修复,实际上很多时候还使附近的河道退化;滨河地区的振兴项目可能在增加经济效益和河边社会活动上是成功的,但同时可能限制河流和河漫滩的自然进程。因此,标榜修复成功的项目不应该被简单地假定为生态成功,河流恢复应该区别于其他类型的修复或改善。

其次,判断生态成功的标准认定的缺乏阻碍了河流修复的科学和实践过程。大多数关于河流修复工程的信息很大程度上不够透明,而大部分项目在完成后从不受到监督。

2.3五个生态成功的标准

(1)提出一个指导性的,动态的生态目标来指导生态修复

(2)生态系统得到改进:河流的生态环境显著加强

(3)弹性增强: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优先于河流修复

(4)没有持久的伤害:修复工作的实施没有造成不能弥补的伤害

(5)生态评估完成:项目前后的各个层面的评估,同时信息开源

2.4生态合理的修复:避免无效的方法

拟定的修复标准应该包括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不同的修复活动应该基于河流受损害的类型和程度、流域的土地使用属性、河流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目标。

(1)例1:城市河流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集水区内不透水表面的流量导致的高峰流量的增加。一种生态有效的修复方法应该是创造河漫滩湿地来拦截地表径流和污染物,同时增加渗透性。

(2)例2:在森林区域进行木料采伐的利益驱动是导致河道内和河岸边成年树木缺乏的原因。生态有效的恢复应该包括森林管理方式的改变以使河边的林木成长。另一个有关于树木的修复例子是使用大卵石来增加河流的结构异质性和加强生态系统的功能

(3)例3:在比较大的低地河流,减缓坡度或者堤坝扩展是一种生态有效的方式来重新链接河道和河漫滩。

2.5设置标准的应用和执行

设置五个标准的目标是鼓励更多的项目将受损的河流修复成可持续的生态系统。这些指标由于自然生态化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可能是单个物种的恢复,也可能是多物种种群或生态系统进程的恢复。

我们认为指标应该是能够被简便地测量,对系统中的压力敏感,对压力做出可预测的回应,同时是理想和综合的。

修复项目不应该被贴上生态恢复的标签除非他们满足列出的这五个标准

最后,强调在河流衰退之前对其的保护仍应该是最优先要做的事。只有在保护失败和重要的生态服务减弱的情况下,生态合理的恢复才成为选择。

3.文章总结

3.1创新

①呼吁对于成功的标准达成一个共识,然后确定评估生态成功修复的指标。

②提出一个能够被用来评估这五个标准的暂定的指导概要。

③强调在河流退化之前的保护是应该放在更重要和优先的位置。

3.2不足

①缺乏实际案例的支撑

②没有提出一个具体的标准实施模型

③没有提出具体的工程技术实施手段

3.3由这篇文章想到的:如何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河流生态恢复

本文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要恢复河流的生态化环境,并提出了五个成功的河流生态恢复的标准。那么如何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河流的生态恢复呢,下面结合自身观点做一些探讨。

在数百万年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河流一直与周围的生物环境一起形成了复杂、有序、动态稳定的河流生态系统,依据其自身规律良性运行。然而近一百年河流的人工变化超越了过去一百万年的自然演进。至今,全世界有大约60%的河流经过了人工改造,包括筑坝、筑堤、自然河道渠道化、裁弯取直等(Brooks, 2001)。一方面,这些工程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却极大地改变了河流自然演进的方向,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不同程度的退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降低[1]。

那么如何结合我国的国情考虑河流生态恢复工程?首先,目前在我国,河流生态系统受到水利工程的胁迫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然河流的渠道化,二是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2]。人们对此进行反思和总结以后认为,应该缓解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压力,对于各种胁迫因素给予补偿,有条件地恢复河流原有面貌,于是出现了“河流恢复”的概念和相应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促使河流系统恢复到可持续的,较为自然的状态。当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我们也要采取辩证看待、面对现实的态度,国家在防洪、供水、灌溉、发电和航运等方面还离不开水利工程;如果为了恢复河流生态而一概否定大坝等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恐怕亦不符合国情。

其次,目前我国河流治污项目多偏重修复受污染的水体,而基于生态系统尺度修复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研究很少,为顺利开展河流生态修复实践,我国需要在理论、技术、水利工程设计规范、水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3]。考虑到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国内多数地区还难以按照西方国家的高标准进行河流恢复建设。在我国值得提倡的经济可行的技术路线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组织的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重点是减轻人为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包括强化治污和污水排放控制,保持最低生态需水量等。在河流恢复工程中,在初期投入少量资金,建设必要的人工辅助措施,主要是恢復和构筑河流的自然形态和生物栖息地,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1]。

总之,在我国河流恢复的目标不可能是返回到某种本来不清楚的原始状态,也不是创造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而是立足河流生态系统现状,积极创造条件,发挥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使河流廊道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

参考文献

【1】 董哲仁. 河流生态恢复的目标[J]. 中国水利,2004,10:6-9+5.

【2】 董哲仁.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J]. 水利学报,2004,10:1-6.

【3】 何松云,韦亚芬,杨海军. 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与问题[J]. 东北水利水电,2005,12:44-45+51+72.

猜你喜欢
生态恢复河流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河流的走向
河流
永远幸福
党员标准是什么?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原则及方法研究
苏州太湖湖滨湿地生态恢复模式与对策
乡土景观设计在玛纳斯河生态设计中的应用
当河流遇见海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