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速公路应急管理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优化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阐述了优化构建理念。对于提高高速公路应急事件应对处置能力以及推动高速公路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应急管理体系;优化分析
引言
高速公路建设极大的改善了交通环境,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交通的依赖程度也相应提高,保障交通安全,提高应急联动能力,快速有效的处理交通突发事件,已经成为交通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优化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对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1 高速公路应急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1.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的高速公路应急管理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初期运行时,美国伊利诺斯州运输部为了缓解道路拥挤状况,建立了紧急巡逻队,加强车辆的指挥与道路巡查,及时对事故进行处置和清理事故车辆。
欧洲许多国家也均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德国研发出一种公路事件预警管理系统,能通过路侧的电子指导标志发出预警信号来警示道路隐患或前方存在交通事故,从而减少道路事故发生。
1.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开始意识到提高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必要性,许多研究单位和交通管理部门非常重视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管理领域的研究工作,针对如何有效的进行应急事件管理,如何减少交通阻塞及降低事件发生后的各种损失进行了多样研究和相应系统的研发。自90年代我国成功的将以GPS定位系统为主的高速公路救援车辆管理系统应用在高速公路事件管理中,实现了对路政车辆及时有效的调度。直至后续我国各研究机构和交通应急管理部门对高速公路应急事件管理及信息服务系统等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现代化交通安全监管预控体系和各种突发事件的交通预警应急响应机制。
2 高速公路应急管理体系优化需求分析
2.1 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1 交通应急事件信息采集滞后
目前多数交通事件主要是靠现场肇事者和目击者报警,或者巡逻人员采集信息,而紧急电话使用非常少。虽然各路段均有信息发布板,但较少发布交通路况相关信息。没有最大限度的发现应急事件,外场信息采集和发布设施未发挥应有的效用,造成救援时机延误或错失。
2.1.2 应急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已经建立的交通安全应急管理系统不够完善,所谓的联动系统多数仅停留在信息传递的功能上,信息的价值未被充分发掘和利用。
2.1.3 信息共享程度低
高速公路的主要管理部门、路政和交警等均有各自的信息采集方式,其数据采集结构和传输方式或存在不一致,而且各方采集到的信息侧重点和信息类型也不尽相同,造成信息利用率低,集成程度差。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和共享,且各自拥有信息的融合度也较低。
2.2 应急管理体系优化需求
2.2.1 处理应急事件的需要
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长,车辆数量的迅速递增,高速公路应急事件也呈逐年上升态势,其随机性和突发性,使得对应急事件处理具有一定难度,其处理的时效性直接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优化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可以尽早地发现事件、确认事件的性质并及时采取救援措施,实现对应急事件快速、高效、恰当的处理。
2.2.2 体现“预防为主”的需要
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的目标不仅仅体现在突发事件的处理时效性,还应着重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和避免异常事件的发生。国家发改委把“加强运输工具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交通安全设施的完善与配套,通过交通科技创新,实现对交通行为的监控、预警、引导和控制,抑制或减少交通事故隐患”作为公路运输的重点。
2.2.3提高公路运营效率的需要
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应急管理体系,能有效整合各部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道路的利用率,有效发挥各部门职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减少无效措施的实施,提高公路运营效率。
3 高速公路应急管理体系优化构建理念
3.1 资源共享
应急管理体系中各部门的高效联动运行,必须建立在互通信息、共享资源的基础上,各部门间有序快捷的传达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3.1.1 信息的采集
高速公路的信息采集传递渠道是自下而上逐级汇报,由各信息采集主体如司乘人员、收费站、服务区、养护部门等将所获得的路况信息及时上传给相应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信息分析判断后上传给上级监控中心直至应急指挥中心。
图1 路况信息传递示意图
3.1.2 信息的发布
监控中心或应急指挥中心将接收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发布给信息需求者,信息发布措施如动态显示板、路侧广播、限速标志、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等等,最大化做到资源共享。
图2 路况信息发布示意图
3.1.3 构建平台
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应急事件协同处置和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整个系统中的用户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信息的使用者,平台负责汇聚各个用户发布的信息,并将信息传递到相关使用单位。所有用户均可直接面对平台。
平台中传输的数据流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流,包含高速公路动态运行信息及应急事件处置、协同信息;另一类是视频流,如高速公路道路监控视频流。
4 结语
高速公路应急事件具有随机性和复杂性,优化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能有效解决在预防、处置、后处理应急事故的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有效的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以在事件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将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降到最低。通过对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化调整,可以保障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和通行能力,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效益,对推动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艳梅,李 凤,吕梓途. 公路应急管理体系研究[J]. 北方交通,2012(7):94~97.
[2]姜红宇.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长安大学. 2010.
[3]刘 清,陶存新,张存保. 高速公路应急管理体系总体设计[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24(3):21~24.
[4]姜红宇,祁卫东. 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优化研究[J]. 河北交通科技,2009,6(4):65~68.
[5]梁衷喜. 建立高速公路应急反应体系的必要性[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5):81~82.
[6]孙 璐,葛敏莉,金姣萍,等. 交通应急管理系统发展综述[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3,11(1):1~7.
[7]李 颖. 我国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0.
[8]王小娟. 道路交通应急能力评价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1.
[9]钟连德,孙小端,陈永胜. 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J]. 公路,2006(1):127~130.
作者简介:
孙建勇(第一作者)(1981-),男,汉族,工程师,研究生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高速公路检测及路面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