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

2015-10-21 19:58韩蕾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韩蕾

【摘要】 目的:对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的价值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7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进行超声诊断的48例小儿肠套叠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做出总结。结果:4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经过超声诊断,其中经过空气灌肠而成功复位的患儿有44例,经过手术进行确诊治疗的患儿有4例,超声诊断准确率100%。结论:对小儿肠套叠患者进行超声诊断,不仅操作方法简单,而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5.7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32-02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发病急,发病人群主要为4~10月大的新生儿。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哭闹以及便血,如果新生儿发生肠套叠未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发生套叠的肠管可能会发生绞窄性坏死,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本文选取2011年7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进行超声诊断的48例小儿肠套叠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3年1月~12月一共有48例小儿肠套叠患者入住我院进行超声诊断,其中男性患儿有30例,女性患儿有18例,患儿年龄区间为4个月~5岁,患儿的患病时间为1小时~2天。有40例患儿临床表现出哭闹及呕吐的症状,38例患儿出现血便,7例患儿出现发热症状,35例患儿腹部进行触摸发现有包块。

本次研究的48例患儿进行超声诊断的医疗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高低双频探头进行联合操作。

1.2方法

使患儿保持仰卧位体位,尽量使患儿保持平稳状态,使用探头对患儿的盆腹腔进行全面性的探查,对腹腔内各器官进行检查,对肠管进行观察,注意其是否扩张,是否存在腹腔积液。对腹腔内的肿块进行重点检查,重点检查部位为右中上腹以及右下腹。对触摸腹部发现包块的患儿使用高频探头进行探查,观察并记录患儿包块的大小、边界、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血液流通情况。

2结果

48例患儿经过超声诊断后,均探查到其腹腔内出现包块,其中有40例患儿肠套叠出现的肿块发生在右腹部位置。肠套叠类型方面,其中38例患儿发生的肠套叠为回盲型,4例患儿发生的肠套叠为回结型,2例患儿发生的肠套叠为回回结型,1例患儿发生的肠套叠为结肠型,其余3例患儿肠套叠出现位置为左上腹脾曲部。本次48例患儿的超声诊断图像均诊断为肠套叠,患儿腹腔内包块的边界清晰,包块外形较为规则,对包块进行切面检查,发现其呈现出来的长轴切面为多层中低回声相间对称的结构,类似于“套筒征”,其呈现出来的短轴切面为强弱回声交错排列的结构,类似于“靶环征”或者“同心圆征”,在斜向切面处,包块呈现出来的是“假肾征”。患儿就诊时间越迟,超声诊断显示患儿腹腔内包块的血液流通不畅,有4例患儿经过超声诊断发现,其肠套叠段血液无法流通,肠壁出现严重水肿,经过手术探查,发现其出现肠坏死。另外44例患儿在X线下,经过空气灌肠而使肠成功复位,超声诊断率为100%。

3讨论

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常见于新生儿人群。其发病原因[1] 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新生儿肠管的回盲部尚未发育完全,活动性较强;新生儿回肠末端含有丰富的淋巴滤泡,一旦发生感染,很容易导致肠套叠发生;新生儿由于免疫力不高,容易发生腹泻、发热等症状,这些症状容易使新生儿的肠蠕动发生紊乱。小儿肠套叠最常见的类型为回盲型和回结型,小儿肠套叠患者中,原发性肠套叠所占比例为95%,继发性肠套叠所占比例为5%。根据患儿的具体临床症状以及进行超声诊断后的肠套叠超声图像,临床医师可以根据其进行肠套叠的确诊。肠套叠超声图像常显示出一种低回声环套环征象,套环中间,即为强回声的黏膜表层。肠管发生套叠的部位的长轴切面呈现“套筒征”,短轴切面呈现“同心圆征”,其超声回声越低,则说明发生肠套叠部位层叠越厚,肠套叠发生部位的肠管发生严重的水肿。由于肠管发生水肿,导致肠管发生堵塞,肠管的血管发生扭曲、挤压,导致肠管静脉发生堵塞,血液回流不畅[2] ,严重影响了血液循环和对各器官的供血。发生肠套叠严重的患儿,其肠套叠发生部位的肠管出现坏死,血液无法流通。本次选取的4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其超声图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套筒征”和“同心圆征”。 经过探查发现,其腹腔内包块的形态较为规则。

肠套叠诊断方法中,X线空气灌肠造影也常被用于诊断肠套叠。但这种诊断方法不适用于套叠严重的新生儿[3] 。而超声诊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操作简单,对患儿的影响较小,不会对患兒的身体造成疼痛,其超声诊断图像具有典型性,诊断的准确率可以达到100%,还可用于对小儿肠套叠的反复追踪检查,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磊,佟瑞霞.新生儿小肠型肠套叠早期探讨[J].新生儿科杂志,2007,16(5):222.

[2]吕国荣,李伯义,李拾林,等.肠套叠超声表现与病理、可复性、缺血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7):517-520.

[3]轩爱军,杨国强.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4(8):603-604.

猜你喜欢
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浅析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价值、存在问题和实现途径
“互联网+”背景下O2O电商模式的价值、问题与对策
探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十周嫁出去》新型网络相亲节目价值分析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阑尾直径的ROC曲线分析
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右下腹疼痛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