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长生 张海侠 高明哲
慢性泪囊炎常因鼻泪管阻塞,微生物隨泪液潴留在泪囊中,生长繁殖而发病。患者因常年流泪而痛苦。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影像等检测方法的提高,慢性泪囊炎患者有增多、发病年龄低龄化趋势。随着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发展,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院自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收治4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下行泪道重建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并建立术后随访登记,具体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本组慢性泪囊炎患者40例,男12例,女28例,年龄26~64岁,平均45.3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5.6年。主诉症状主要为溢泪、溢脓,泪湖常有过多泪液滞留,局部皮肤潮红等。
1.2仪器
手术器械使用中国杭州市桐庐医疗光学仪器总厂制造的“福澳”牌鼻窦镜。
1.3手术方法
患者中鼻甲和鼻腔侧壁用表面麻醉,在中鼻甲附着处的前上方和鼻腔外侧壁用1!利多卡因行浸润麻醉后。自上下泪点插入泪囊探针进入泪囊,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中看到中鼻甲上方平面鼻腔侧壁出现探针尖端的粘膜隆起,然后用廉状刀将该隆起前方1cm处作一弯形粘膜切口,用弯角咬骨钳去除鼻腔外侧壁深处组织,切除探针周围瘢痕,切勿损伤过多,不宜暴露眶周脂肪。泪囊探针可自上下泪点进入鼻腔,畅通无阻。将两个特制的细硅胶管自上下泪点插入鼻腔内。术后次日须行泪道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一周后清除鼻腔内结痂和分泌物。硅胶管可在术后3个月拔出。重建的泪道是否通畅可用荧光素液滴眼和鼻窦内窥镜观察为佐证。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
1.4评价标准[1]
①治愈:鼻内镜下观察鼻腔外侧壁泪囊造孔形成,造瘘口周边光滑,泪液引流通畅。患者眼角溢泪、流脓等症状消失,冲洗泪道通畅;②好转:鼻内镜下观察鼻腔外侧壁泪囊造口形成,引流通畅,患者症状减轻,冲洗泪道通畅或加压后通畅;③无效:症状无缓解,冲洗泪道不通或加压后仍不通,造孔闭锁。治愈和好转均视为手术成功,二者相加计有效率。
1.5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40例患者均无并发症,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治愈22例,占55.0%;好转10例,占25%;无效8例,占20.0%;总有效率80.0%。
二讨论
慢性泪囊炎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尤其是卫生条件差地区的女性,是边远贫困地区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卫生条件差,导致本病的发病率高,此病可发生在泪小管、泪小管泪囊结合部、鼻泪管处。由于鼻泪管阻塞,泪液潴留,细菌在泪囊内繁殖,形成慢性泪囊炎。既往慢性泪囊炎多采用鼻外径路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因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易遗留面部疤痕,已为许多医生所弃用。近年来,在眼科许多医生探索采用泪道激光、鼻泪道硅胶插管、气囊导管扩张泪道成型等技术;虽然符合微创、美容的要求但其复发率较高,远期疗效不佳。1988年Rice[2]首次在内镜监视下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的尸体解剖研究。1989年后McDonogh等[3]相继在内镜监视下实施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开创了慢性泪囊炎手术治疗的新途径。随着鼻内窥镜技术日益成熟,国内外许多学者探索实施经鼻内行鼻腔泪囊造孔术,研究表明多可取得的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我院近2年来经功能性鼻窦内窥镜行泪道重建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6个月至2年,完全治愈率为55.0%,仅8例病例泪道冲洗不通畅,所有的患者均无流脓的现象,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满意度达80%,根据既往的研究和本研究经验,我们认为与传统手术相比,经功能性鼻窦内窥镜下行泪道重建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此种手术损伤小,可避免传统的鼻外径路手术易导致的内眦韧带损伤,而致下泪小点的虹吸功能缺失,从而产生功能性的泪溢;另因本方法无皮肤切口,术后无面部疤痕,尤其适合年轻患者及疤痕体质患者[4]。(2)以往常规的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后复发性泪囊炎,由于手术疤痕收缩,结构破坏,再次进行手术时多易出血,操作极端不便,定位困难,难以吻合。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开放术失败原因往往由于手术创口处肉芽增生,疤痕收缩导致的创口的闭锁,然骨窗的存在,内窥镜下的再次手术只需切除创口的增生,重新留置硅胶管即可,相对简单易行。另术后出现其他形式的粘连导致创口闭合的情况,也可用相似的办法处理。
综上所述,经功能性鼻窦内窥镜下行泪道重建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较多优点,除了其手术效果接近于传统手术外,符合现代外科手术微创要求,避免了面部瘢痕的形成,满足了患者美容的需要。要提高慢性泪囊炎的远期疗效,选择适应症以及提高手术技巧同样重要。耳鼻喉科医生应加强与眼科医生的合作,共同决策可以明显提高经鼻窦内窥镜行泪道重建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谢凤阳,李娜.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复发性慢性泪囊炎[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1,25(2):57-59
[2]RiceDH.Endoscopicintranasaldacryocystorhinostomy:acadaverstudy[J].AmJRhino,l1988,2(1):127129.
[3]McDonoghM,MeiringJH.Endoscopictransnasaldacryocystorhinostomy[J].LaryngolOto,l1989,103(5):585.
[4]李中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19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