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分娩镇痛不同用药配方在临床应用的观察

2015-10-21 19:58唐智慧等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

唐智慧等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0.1%的盐酸罗哌卡因和用1-2微克芬太尼/ml联合0.1%盐酸罗哌卡因在产科对患者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产科的68例无阴道分娩和椎管内麻醉禁忌症的,并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初产妇。按照随机法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患者单用0.1%的盐酸罗哌卡因实施硬膜外镇痛,观察组34例患者采用1-2微克芬太尼/ml联合0.1%盐酸罗哌卡因实施硬膜外镇痛,观察两组患者在产程、宫缩频率、镇痛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34例患者在产程、宫缩频率、镇痛持续时间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产科对患者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面比单纯使用罗哌卡因的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是目前分娩镇痛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硬膜外分娩;用药配方;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71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83-01

目前在产妇分娩镇痛中广泛应用的麻醉方法就是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减轻产妇的疼痛、缩短产程、保障母婴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文主要分析探讨应用0.1%的盐酸罗哌卡因和用1-2微克芬太尼/ml联合0.1%盐酸罗哌卡因在产科行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产科收治的68例临产初产妇,这68例参与实验的产妇均为无阴道分娩和椎管内麻醉禁忌症并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单胎初产妇。年龄分布在22-35岁,体重分布在45kg-70kg,孕周在37周-41周,均为足月儿。两组产妇年龄、体重、身体状况及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们采用随机法则将这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检查,产妇进入产房后,给予心电监护。准备各项手术设备,产妇取侧卧位,

当产妇宫口开至3cm时,在L2至L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向头端置管4cm,然后给予34例对照组患者单用0.1%的盐酸罗哌卡因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34例患者采用1-2微克芬太尼/ml联合0.1%盐酸罗哌卡因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待产过程中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镇痛起效时间、产妇的生产时间、产妇的疼痛程度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本文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对产妇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10分表示无法忍受的剧痛,4-10分表示镇痛效果不明显,3-4分表示镇痛效果良,0-2分表示镇痛效果优,0分表示无疼痛[2]。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数据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對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产妇的宫缩频率、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产程、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

3、讨论

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如果不能很好处理将直接影响到母婴的安全。对于自然分娩的产妇来说,大部分都无法避免疼痛,因为临产过程中,子宫会频繁收缩,从而导致宫颈及子宫下段神经受压,引起剧烈疼痛。因此在临床上,我们通常采用麻醉的方法来辅助生产,硬膜外分娩镇痛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镇痛方法。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是一 种人工合成的局部麻醉药,它对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较低,尤其是在低浓度的时候,更能表现出运动感觉阻滞分离的特性[3]。罗哌卡因应用于自然分娩,有助于减少分娩镇痛并发症,缩短产程,降低产妇的疼痛感。芬太尼的脂溶性较高,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和较长的镇痛持续时间[4]。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小剂量芬太尼,能够更好的作用于产妇的分娩,能够更好的加强镇痛作用,缩短镇痛起效时间,延长镇痛作用时间,缩短产程,增加患者的母婴安全性,降低分娩并发症的发生[5]。本文对比分析用0.1%的盐酸罗哌卡因和用1-2微克芬太尼/ml联合0.1%盐酸罗哌卡因在产科对患者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的不同影响,可以得出,使用1-2微克芬太尼/ml联合0.1%盐酸罗哌卡因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效果,在参加实验的68例患者中,使用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镇痛的有34例,单纯用罗哌卡因的34例,在患者的宫缩时间、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产程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对比方面,观察组的总优良率为94%,也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4%。总之,通过我院临床观察研究表明:0.1%罗哌卡因辅以小剂量芬太尼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副作用小,产妇满意度高,是目前分娩镇痛较理想的方法[6],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凯.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外医疗,2013,30:2-3.

[2]戴兴继.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9:42-43.

[3]宋军霞,崔玲. 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科结局临床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1:193.

[4]金海霞,张燕,谢广伦. 0.1%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的分娩镇痛效果比较[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09:759-760.

[5]王启明.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1:60

[6]姚尚龙 张小铭 陈鹏 武庆平.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亚甲蓝染色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